第一折

第一折

(冲末鲁肃上,云)三尺龙泉[1]万卷书,皇天生我意何如?山东宰相山西将[2],彼丈夫兮我丈夫[3]。小官姓鲁,名肃,字子敬,见在吴王麾下为中大夫之职。想当日俺主公孙仲谋占了江东,魏王曹操占了中原,蜀王刘备占了西川。有我荆州,乃四冲[4]用武之地,保守无虞[5],分天下为鼎足之形。想当日周瑜死于江陵,小官为保,劝主公以荆州借与刘备,共拒曹操。主公又以妹妻刘备。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我今欲索取荆州,料关公在那里镇守,必不肯还我。今差守将黄文先设下三计,启过主公,说:关公韬略过人,有兼并之心,且居国之上游,不如索取荆州。今据长江形势,第一计:趁今日孙、刘结亲,已为唇齿[6],就江下排宴设乐,修一书以贺近退曹兵,玄德称主于汉中,赞其功美,邀请关公江下赴会为庆,此人必无所疑;若渡江赴宴,就于饮酒席中间,以礼索取荆州。如还,此为万全之计;倘若不还,第二计:将江上应有战船,尽行拘收[7],不放关公渡江回去。淹留日久,自知中计,默然有悔,诚心献还;更不与呵[8],第三计:壁衣[9]内暗藏甲士,酒酣之际,击金钟为号,伏兵尽举,擒住关公,囚于江下。此人是刘备股肱之臣[10],若将荆州复还江东,则放关公还益州;如其不然,主将既失,孤兵必乱,乘势大举,觑荆州一鼓而下,有何难哉!虽则三计已定,先交黄文请的乔公[11]来商议则个。(正末乔公上,云)老夫乔公是也。想三分鼎足已定!曹操占了中原,孙仲谋占了江东,刘玄德占了西蜀。想玄德未济时,曾问俺东吴家借荆州为本,至今未还。鲁子敬常有索取之心,沉疑未发;今日令人来请老夫,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走。我想汉家天下,谁想变乱到此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俺本是汉国臣僚。汉皇软弱;兴心闹,惹起那五处兵刀,并董卓,诛袁绍。

【混江龙】只留下孙、刘、曹操,平分一国作三朝。不付能[12]河清海晏[13],雨顺风调;兵器改为农器用,征旗不动酒旗摇;军罢战,马添膘;杀气散,阵云高;为将帅,作臣僚;脱金甲,着罗袍;则他这帐前旗卷虎潜竿,腰间剑插龙归鞘[14]。人强马壮,将老兵骄。

(云)可早来到也。左右报复去,道乔公来了也。(卒子报云)报的大夫得知:有乔公来到了也。(鲁云)道有请。(卒云)老相公,有请!(末见鲁云)大夫,今日请老夫来,有何事干?(鲁云)今日请老相公,别无甚事,商量索取荆州之事。(末云)这荆州断然不可取!想关云长好生勇猛,你索荆州呵,他弟兄怎肯和你甘罢?(鲁云)他弟兄虽多,兵微将寡。(末唱)

【油葫芦】你道“他弟兄虽兵多将少”,(云)大夫,你知博望烧屯[15]那一事么?(鲁云)小官不知,老相公试说则。(末唱)赤紧的[16]将夏侯惇[17]先困了。(云)这隔江斗智你知么?(鲁云)隔江斗智,小官知便知道,不得详细,老相公试说则。(末唱)则他那周瑜、蒋于是布衣交,那一个股肱臣[18]诸葛施略韬,亏杀那苦肉计黄盖添粮草。(云)赤壁鏖兵[19]那场好厮杀也!(鲁云)小官知道,老相公再说一遍则。(末云)烧折弓弩如残苇,燎尽旗旖似乱柴。半明半暗花腔鼓,横着扑着伏兽牌[20]。带鞍带辔烧死马,有袍有铠死尸骸。哀哉百万曹军败,个个难逃水火灾!(唱)那军多半向火内烧,三停[21]在水上漂。若不是天交有道伐无道,这其间吴国尽属曹。

(鲁云)曹操英雄智略高,削平僭窃[22]篡刘朝;永安宫[23]里擒刘备,铜雀春深锁二乔。(末唱)

【天下乐】你道是“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三朝恰定交[24],不争[25]咱一日错便是一世错。(鲁云)俺这里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量他到的那里!(末唱)你则待要行霸道,你待要起战讨。(鲁云)我料关云长年迈,虽勇无能。(末唱)你休欺负关云长年纪老。

(云)收西川一事,我说与你听。(鲁云)收西川一事,我不得知,你试说一遍。(末唱)

【那吒令】收西川白帝城,将周瑜来送了。汉江边张翼德,将尸骸来当[26]着。船头上鲁大夫,几乎间唬倒。你待将荆州地面来争,关云长听的闹,他可便乱下风雹[27]。(鲁云)他便有甚本事?(末唱)

【鹊踏枝】他诛文丑逞粗躁,刺颜良显英豪。他去那百万军中,他将那首级轻枭[28]。(鲁云)想赤壁之战,我与刘备有恩来。(末唱)那时间相看的是好,他可便喜孜孜笑里藏刀。

(鲁云)他若与我荆州,万事罢论;若不与荆州呵,我将他一鼓而下。(末云)不争你举兵呵,(唱)

【寄生草】幸然是天无祸,是咱这人自招。全不肯施恩布德行王道,怎比那多谋足智雄曹操?你须知南阳诸葛应难料!(鲁云)他若不与呵,我大势军马,好歹夺了荆州。(末唱)你则待千军万马恶相持,全不想生灵百万遭残暴!

(鲁云)小官不曾与此人相会;老相公,你细说关公威猛如何?

(末云)想关云长但上阵处,凭着他坐下马、手中刀、鞍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唱)

【金盏儿】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29],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30]簇捧定一个活神道[31]。那敌军若是见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云)你若和他厮杀呵,(唱)你则索多披上几副甲,賸[32]穿上几层袍。便有百万军,挡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风骑;你便有千员将,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

(鲁云)老相公不知,我有三条妙计索取荆州。(末云)是那三条妙计?(鲁云)第一计:趁今日孙、刘结亲,以为唇齿,就于江下排宴设乐,作书一封,以贺近退曹兵,玄德称主于汉中,赞其功美,邀关公江下赴会为庆,此人必无所疑;若渡江赴宴,就于饮酒中间,以礼索取荆州。如还,此为万全之计;如不还……第二计,将江上应有战船,尽行拘收,不放关公回还。淹留日久,自知中计,默然有悔,诚心献还;更不与呵……第三条计,壁衣内暗藏甲土,酒酣之际,击金钟为号,伏兵尽举,擒住关公,囚于江下。此人乃是刘备股肱之臣,若将荆州复还江东,则放关公归益州;如其不然,主将既失,孤兵必乱,领兵大举,乘机而行,觑荆州一鼓而下,有何难哉!这三条计决难逃。(末云)休道是三条计,就是千条计,也近不的他。(唱)

【金盏儿】你道是“三条计决难逃”;一句话不相饶,使不的武官粗懆[33]文官狡。(鲁云)关公酒性如何?(末唱)那汉酒中劣性显英豪,圪塔的[34]揪住宝带,没揣的举起钢刀。

(鲁云)我把岸边战船拘了。(末唱)你道是岸边厢拘了战船,(云)他若要回去呵,(唱)你则索水面上搭座浮桥!

(鲁云)老相公不必转转[35]议论,小官自有妙策神机。乘此机会,荆州不可不取也。(末云)大夫,你这三条计,比当日曹公在灞陵桥上三条计如何?到了出不的关云长之手。

(鲁云)小官不知。老相公试说一遍我听咱。(末唱)

【尾声】曹丞相将送路酒手中擎,饯行礼盘中托,没乱杀[36]姪儿和嫂嫂。曹孟德心多能做小,关云长善与人交。早来到灞陵桥,险唬杀许褚、张辽。他勒着追风骑,轻轮动偃月刀。曹操有千般计较[37],则落的一场谈笑。(云)关云长道:“丞相勿罪!某不下马了也。”(唱)他把那刀尖儿斜挑锦征袍。(下)

(鲁云)黄文,你见乔公说关公如此威风,未可深信。俺这江下,有一贤士,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此人与关公有一面之交,就请司马先生为伴客,就问关公平昔智勇谋略,酒中德性如何。黄文,就跟着我去司马庵中相访一遭去。(下)

[1]三尺龙泉:宝剑的代称。《史记·高祖本纪》载:“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晋书·张华传》载豫章丰城县令雷焕“使人于丰城狱中掘地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2]山东宰相山西将:此处的“山”指华山,“山东”“山西”指华山以东、华山以西。元杂剧中将相出场时常以这两句诗作为上场诗。

[3]彼丈夫兮我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4]四冲:指控扼四方的交通要地。

[5]无虞:没有危险。

[6]唇齿:比喻关系密切,如唇齿一样彼此相依。

[7]拘收:没收,扣留。

[8]更不与呵:再不归还的话。呵,句尾助词。

[9]壁衣:古代墙壁上有帷幕,用作装饰。

[10]股肱之臣:股肱指人的大腿与胳膊,股肱之臣,指辅佐君主的重臣。

[11]乔公:即“桥公”,江东二乔之父,大乔嫁与孙策,小乔嫁与周瑜。下文“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二乔即指大乔与小乔。

[12]不付能:同“不甫能”,即才能够。

[13]河清海宴:比喻天下太平。河,黄河。

[14]虎潜竿、龙归鞘:卷起战旗、收起刀剑。虎,军旗,上画有虎形;潜竿,这是形象的说法,指把战旗卷起来。龙,龙泉剑。

[15]博望烧屯:指诸葛亮用计火烧曹操的粮草,在博望大败曹军。博望,地名,在今河南新野。

[16]赤紧的:迅速、急忙。

[17]夏侯惇: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18]股肱(gǔ gōng)臣:指辅佐帝王的重臣。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

[19]鏖(áo)兵:大规模的激战。这里指孙权、刘备联合击败曹操的赤壁之战。

[20]花腔鼓、伏兽牌:前者指鼓框上绘有花纹的鼓,后者指画有兽形的盾牌。

[21]三停:三成。

[22]僭(jiàn)窃:指董卓、袁绍二人越分窃据上位称帝。僭,超越本分。

[23]永安宫: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

[24]这三朝恰定交:指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争刚刚结束,才安定下来。

[25]不争:若是。

[26]当:即挡。

[27]乱下风雹:形容发脾气的样子。

[28]枭(xiāo):本指一种恶鸟,这里是斩、杀的意思。

[29]赤力力三绺美髯(rán)飘:赤力力,象声词,也作“赤历历”,这里是形容胡须飘动的样子。髯,两腮的胡子,也可泛指胡子。

[30]六丁神:道教以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

[31]神道:天道,神仙,天神。

[32]賸(shèng):同“剩”,多的意思。

[33]懆(sāo):同“慅”,骚动。

[34]圪塔的:一下子,突然地。

[35]转转:同“啭啭”,拟声词,形容说话的声音。

[36]没乱杀:烦乱,慌乱,又作“没乱煞”。

[37]计较:办法、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