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导 读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后简称《单刀会》)是关汉卿著名的历史剧,共四折。该剧题目为“孙仲谋独占江东地,请乔公言定三条计”,正名为“鲁子敬设宴索荆州,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孤本元明杂剧》和《与众曲谱》本。

关大王,是民间对于关羽的敬称。三国时魏、蜀、吴各据一方,蜀将关羽镇守荆州要地。鲁肃奉孙权命令,想向关羽讨还荆州,又惧关羽勇猛,打算骗关羽赴宴,并定下三条妙计索要荆州,但鲁肃自知无多大把握,便找东吴老臣乔公商议,又去请司马徽作陪,但二人都极言关羽之英武,劝鲁肃勾销索还荆州的幻想。鲁肃怀着畏惧和犹豫的心情,请关羽过江。关羽接到鲁肃的邀请,知是阴谋。但仍旧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在杀机四伏的宴会上,他以凛然气势,严辞拒绝了鲁肃的要求,提出荆州是汉家的,只有刘备能继承汉家基业。鲁肃想用伏兵捉拿关羽,却早被关羽挟持,无法逃脱,只得送关羽上船。此时,关羽预先安排的接应兵力也已到达。遂谈笑风生,安然返棹。作品从不同角度刻画了关羽的英雄形象。

在元杂剧的历史剧中,三国故事是重要的题材之一。元杂剧中的三国戏保存至今的有二十余种。在这众多的三国戏中,关汉卿的《单刀会》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见于史书。《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载:“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由于正史上对这则故事记载极简,给了作家极大的艺术发挥空间。关汉卿创作此剧的意图似乎并不在于真实再现这段历史故事,而是通过改写史实,着力颂扬英雄人物的伟大历史业绩和英勇豪迈精神。

《单刀会》杂剧出场人物众多,如鲁肃、黄文、乔国公、司马徽、道童、关平、关兴、周仓等,但作家着墨最多的人物还是关羽。全剧以大量篇幅来刻画关羽的形象。《单刀会》一剧在情节安排上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剧本的显著特点,那就是主要人物出场迟,基本矛盾冲突的展开更迟。为了使关羽一登场就显得光彩照人,不同凡响,作者在其登场之前整整安排了两折戏,为关羽登场蓄势、铺垫。当然,作者这样的安排,完全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考虑的。这种不同于一般剧本的大胆处理,在中国古典戏剧的编撰史上是一个勇敢的独特创造。

单刀会发生的背景事件是鲁肃索还荆州。荆州原属东吴,是鲁肃为了“共拒曹操”,作保劝主公孙权借与刘备的。赤壁一战后,曹操败回中原固守,一时无力南向。因此,东吴的安全暂可无虑。但这时的刘备,不断扩展地盘,先取益州,继占成都,又并汉中。尤其是蜀国大将关羽,坐镇“四冲用武之地”的荆州,退可以扼守西川之大门,进可以顺流直取东吴之都建业,对东吴造成莫大的威胁。但索取荆州就得和勇武过人的关羽打交道,当年的保人鲁肃自知力取显然不行,只能智赚。在第一折戏里,鲁肃定下三条“妙计”索要荆州。计策定好后,鲁肃找乔公商议,没想到乔国公直言反对,说“这荆州断然不可取”,因为荆州守将关羽“好生勇猛”。乔国公还以“博望烧屯”和“收西川”两件事来规劝鲁肃不要妄想索取荆州。到了第二折,鲁肃与黄文又去拜访与关羽有一面之交的水鉴先生司马徽,请他赴宴作陪,并顺便查询关羽“酒后之德性”。闻知来意后,司马徽不仅坚辞鲁肃之请,连称:“若有关公,贫道风疾举发,去不的!去不的!”更劝阻鲁肃不要实行“三计”,以免自取杀身之祸,他唱道:“他尊前有一句言,筵前带二分酒,他酒性躁不中撩斗,你则绽口儿休提着索取荆州。他圆睁开丹凤眸,轻舒出捉将手;他将那卧蚕眉紧皱,五蕴山烈火难收。他若是玉山低趄,你安排着走;他若是宝剑离匣,你则准备着头。妄送了你那八十一座军州。”关羽不仅威猛如斯,其酒性也很躁。“不中撩斗”,最好敬而远之。自然,这前两折对关羽的刻画都是间接的,是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使观众还未见到其人就已经有了印象,并且使关羽在第三折的出场显得水到渠成。而第三折关羽一出场就把整个剧情带进了高潮。在一开头那慷慨激昂而又字字本色的四支曲文中,关羽追述了高祖刘邦艰难的创业过程,回忆了桃园结义的手足之情。他明知鲁肃的宴请不怀好意,但为了“汉家邦”,为了他自己的盖世英名,他还是决定前去赴宴,充分体现出他勇往直前的英雄本色。

第四折是从正面具体描写关羽和鲁肃的冲突,也是全剧的高潮。当关羽带着周仓,驾着一叶小舟赴宴来到长江中流时唱道: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表达了自己无所畏惧的精神。接着进一步抒怀: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由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这两支慷慨苍劲的曲子从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化出,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激情绝不亚于原词,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关汉卿把人物性格完全融入到环境之中,形成了情景相生的独特艺术境界。置身大江之上,面对汹涌浪涛,重峦叠嶂,关羽想到的是当年发生在这山水之间的赤壁之战,以及战争中的英雄豪杰。当年赤壁之战的主要英雄早已不在,时过境迁,曾经的战场却仍然波涛滚滚。这一切,怎不叫人为之伤情。关羽在赴会途中,面对浩浩荡荡的大江抒发历史的感慨,这种写法把关羽在惊心动魄的斗争即将出现前的泰然、镇静和自信表现得淋漓尽致,与鲁肃的阴谋诡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宴会上,关羽和鲁肃一经接触,矛盾立即展开。鲁肃盛赞关羽“仁、义、智”的美德,却说他尚欠“信”。这是以激将法指责关羽借荆州不还,乃是无“信”。但关羽性格耿直,并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他对鲁肃的大篇道理听得十分不耐烦,唱道:

【庆东原】你把我真心儿待,将筵宴设,你这般攀今览古,分甚枝叶?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有意说孙、刘,你休目下番成吴、越!

只用寥寥数笔便将关羽心直口快的脾气表现出来。二人辩论无果,鲁肃开始实行第三计,令甲士生擒关羽。不料关羽早有防备,临危不乱,抓住鲁肃作为人质,使东吴军士不敢造次,“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上船以后,关羽还唱了一支曲子嘲弄鲁肃:

【离亭宴带歇指煞】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晚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急飐飐云帆扯。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谢、多承谢。唤梢公慢者,缆解开岸边龙,船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关羽的幽默使紧张气氛缓和下来,整出戏在高潮之后顺势结束,而关羽的形象也已深深地印在观众脑海之中。

关汉卿在《单刀会》中对关羽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传神境界。不管是通过乔国公、司马徽等人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口中所言侧面烘托他的英雄神威,还是正面描写他在宴会上压倒敌人的气势,作品最终将关羽塑造成了一个旷世无双的英雄、一位勇猛威武的将军。他热爱“汉家邦”,极为关心桃园结义的兄弟刘备和张飞;他胸怀坦荡,足智多谋,临危不乱。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刀会》不愧是一部成功塑造关羽形象的戏曲作品,不愧是一曲歌颂三国英雄的千古绝唱。由于此剧的成就,使得《单刀会》在舞台上能常演不衰。至今在昆曲、京剧舞台上演唱的《单刀会》剧目,不少唱词还是元杂剧的原词。(孙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