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实用技术》简介
《非洲猪瘟防控实用技术》这本书是由.王隆柏,张世忠,周伦江主编创作的,《非洲猪瘟防控实用技术》共有136章节
1
前言
非洲猪瘟为猪烈性传染病,至今无商品化疫苗,防控难。自2018年8月2日我国报道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以来,该病造成大量猪只发病死亡,成为阻碍我国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一、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一)概况 1.什么是非洲猪瘟 2.非洲猪瘟起源 3.非洲猪瘟病毒特点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原因 1.生猪调运过程感染...
3
一、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
4
(一)概况
...
5
1.什么是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我国把它定为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传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把它定为法定报告的重...
6
2.非洲猪瘟起源
20世纪 20 年代,在非洲的肯尼亚地区发现了非洲猪瘟疫情,1957年传入欧洲,1971年传入美洲,2007年开始传播到亚洲。自2018年以来,该病在我国各地有...
7
3.非洲猪瘟病毒特点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具有“一大”“二杂”“三耐”“三怕”的特点。“一大”是病毒基因组大,基因组长度为 170~190kb,是猪...
8
(二)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病毒可感染不同年龄段的家猪和野猪,临床上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的死亡率高达 100%,亚急性型的死亡率可降低 30%~70%。 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
9
(三)发病原因
...
10
1.生猪调运过程感染
健康猪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发病。直接接触了病猪的血液、粪便,或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工具,或者在含有病原的环境中等,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由于易感...
11
2.人员、饲料等防控不力
为追逐利润,降低成本,饲养人员使用饭店等场所的剩菜剩饭作为生猪的饲料,使猪感染非洲猪瘟的概率增大。另外,人员、物资、饲料等没有进行消毒或消毒不到位,导致带毒的人...
12
3.防控外来动物不到位
鸟、野猪、老鼠、猫等外来动物自由进出猪场,若这些动物携带非洲猪瘟病毒,接触了健康猪只,猪群就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导致猪群发病。...
13
4.硬件设施和水源保护不到位
猪场硬件建设不规范,没有科学划分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环保区、资源化利用区等,没有洗消烘干中心及销售猪中转站等生物安全防控设施设备,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较...
14
5.防控意识淡薄
非洲猪瘟在我国早期引起大范围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养殖户的防控意识较差。部分养猪户养殖技术较低,对疫病的危害认识不到位,防控意识较差,没有规范的生物安全管理意识。...
15
(四)临床症状
扫码看视频 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感染,家猪和野猪(除非洲野猪外)表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 4~19天。在实验条件下,潜伏期可以缩短为 2...
16
1.超急性型
超急性型症状表现为厌食、体温> 41℃、抑郁、拒食、呼吸急促和皮肤充血。通常临床症状出现 1~4天后死亡或无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17
2.急性型
图1-1 精神沉郁 急性型症状表现为厌食,体温升高 (40~42℃),精神沉郁(图1-1),不愿活动,皮肤出血(尤其是耳朵、腹部的皮肤)、发红(图1-2),后阶...
18
3.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的临床症状与急性型类似。死亡率从 30%~70%,发病猪可能 3~4周后恢复。...
19
4.慢性型
慢性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关节肿大、腹部和胸部皮肤出现肿块、腹部脐带处皮肤出现溃烂、消瘦等亚临床症状。此型病例的致病毒株或为自然致病弱的病毒,死亡率较前两型低 (3...
20
(五)病理变化
非洲猪瘟有很多种组织病变,这取决于毒株的毒力。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以广泛性的出血和淋巴组织的坏死为病变特征。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有脾脏、淋巴结、肾脏和心脏。脾脏可呈现...
21
1.急性型
血管和淋巴器官出现组织病理学病变。病变特征是出血、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及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内皮下坏死细胞大量聚集。脾脏出血性肿大(图1-5)是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主要...
22
2.慢性型
肺脏呈大叶性或小叶性肺炎,常见肺部组织成干酪状坏死,局部见钙化灶。心脏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局部出血。中度至重度关节炎性肿胀 。...
23
(六)诊断
感染非洲猪瘟后,患猪会表现出与猪瘟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解剖发现皮下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严重坏死肿大,肾脏表面存在点状出血。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能...
24
二、生物安全防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目前没有非洲猪瘟商品化疫苗的情况下, 非洲猪瘟实战防控,重在新建猪场科学选址,建立良好的“人、车、猪、物、料”和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猪场的生...
25
(一)场址选择与科学布局
猪场场址的选择应根据猪场的经营性质、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综合考虑选址的地形、地貌、水源、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还须对饲料原料的供应、生猪销售、交通条件、周边...
26
1.猪场场址选择
猪病防控和环保排污是规模化猪场首要考虑的因素。新建猪场周围3千米内无畜禽养殖场,3~5千米范围内生猪存栏数小于1000头。 屠宰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粪污消...
27
2.猪场地形选择
新建猪场要充分考虑地形与地势,应遵循猪场生物安全风险由高到低的原则。新建猪场全年主风向由办公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环保区。猪场与最近公共道路的...
28
3.场外布局
根据非洲猪瘟的防控要求,猪场外必须建立场外洗消中心(图2-1)和生猪中转场(台)。场外洗消中心距离猪场2~3千米,配有独立的洗消车间和烘干车间。生猪中转站(台)...
29
4.场内布局
猪场饲养模式一般分为一点式和多点式。多点式饲养模式在疫病暴发时可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疫病的扩散传播,有效降低疫病风险。 (1)猪场功能布局 猪场主要功能区包括办公...
30
(二)人员生物安全管理
人员生物安全管理是整个非洲猪瘟防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须建立生物安全体系评估工作组,猪场须建立生物安全体系评估小组,每一个生物安全岗位必须有专门的责任人,这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