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场内布局

4.场内布局

猪场饲养模式一般分为一点式和多点式。多点式饲养模式在疫病暴发时可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疫病的扩散传播,有效降低疫病风险。

(1)猪场功能布局

猪场主要功能区包括办公区(图2-2)、生活区(图2-3)、生产区(图2-4)、隔离区(图2-5)、环保区及物资转运区(图2-6)等,各功能必须有明显的界限,区域间必须建立生物安全屏障。种猪场还包括选种区,选种区的设计应使外部选种人员可直接从场外进入选种展示厅,而不经过猪场内部。可采用玻璃等有效措施将外部选种人员与猪群完全隔离。

图2-2 猪场办公区

图2-3 猪场生活区

图2-4 猪场生产区

图2-5 猪场隔离区

图2-6 猪场物资转运区

(2)门卫隔离区布局

门卫隔离区设置人员进场通道、人员淋浴间、行李间、隔离间、物资消毒间、车辆消毒通道和门卫值班室等(图2-7)。猪场采用密闭式大门(图2-8),设置“限制进入”等明显标识。门卫值班人员对进出猪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管理,并监督执行入场人员和车辆的洗消管理。人员入场通道(图2-9)须净区、污区分开,从外向内单向流动。入场通道内洗消区(图2-10)须有存储入场人员衣物的柜子,并设立二级人员隔离宿舍。物资消毒通道设置净区和污区,采用独立专门的通道。

图2-7 猪场门卫隔离区布局

图2-8 猪场大门及门卫

图2-9 猪场人员进出通道

图2-10 猪场人员进场洗消区

(3)生物安全等级布局

猪场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区域为净区,生物安全级别低的区域为污区(图2-11)。在猪场的生物安全金字塔中,公猪舍、分娩舍、配怀舍、保育舍、育肥舍和出猪台的生物安全等级依次降低。猪只和人员单向流动,从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地方到生物安全级别低的地方,严禁逆向流动。猪场污道出口的设置应符合防控要求(图2-12)。

图2-11 猪场净污区示意图

图2-12 猪场污道出口

(4)人员物资进出布局

场区内洗澡间是人员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换衣、换鞋及洗澡的场所(图2-13、图2-14)。应确保洗澡间舒适,具备保暖设施设备和稳定的热水供应等。洗澡间旁设置洗衣房和物资消毒间,分别用于生产区内衣物清洗、消毒和进入生产区物资的消毒。人员和物资单向流动,特别是用剩的疫苗和兽药。用剩的兽药原地保存,疫苗通过酒精涂擦后在生产区冰箱内保存。

扫码看视频

图2-13 进入猪场生产区人员洗消区

图2-14 猪场人员进入生产区通道

(5)料塔布局

猪场在每栋猪舍围墙内设立一个料塔(图2-15),统一的散装饲料车(图2-16)将饲料输送至料塔。或者建立场内饲料中转料塔,配置场内中转饲料车。确保内部饲料车不出场,外部饲料车不进场。场内自建饲料加工车间。为减少人员与饲料的接触,在每栋猪舍靠近净道的一端设立料塔,场内运料车运送至料塔;或袋装饲料通过生产区内外车辆进行盘料,避免车辆进出生产区。

图2-15 猪场散装饲料塔

图2-16 猪场散装饲料运输车

(6)出猪台和转猪通道布局

出猪台(图2-17)和转猪通道是与外界接触的地方,也是外部疫病传入猪场的主要途径。出猪台须用实物将净区、污区隔开,并对净、污区做出明显标记,不同区域人员禁止交叉(图2-18)。建议种猪场和规模猪场使用场外中转车转运待售猪只,中转站距离猪场至少3千米。

图2-17 猪场出猪台

图2-18 猪场商品猪出猪流程示意图

(7)场外隔离区和环保区布局

猪场隔离区应距生产区500米以上,处于猪场的下风口。隔离区是对引入的猪群进行健康观察和疾病监测的区域,也是猪只入场前疾病驯化和免疫的区域。隔离区的猪只需观察42天,生物安全等级至少高于生产区一个级别。环保区位于猪场下风向、低洼区域,需要有固体废弃物处理区、液体废弃物处理区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环保区与生产区保持相对的生物安全距离,并用屏障与其他区域分隔,有专门通道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