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进种猪管理

1.引进种猪管理

(1)引种隔离舍选址

引种隔离舍距离生产区至少500米,具备人员洗澡和居住的条件。猪只隔离期间,引种的参与技术人员和饲养员居住在隔离舍,待猪只检疫合格后解除人员隔离。

(2)猪群管理

猪群管理主要包括后备猪管理、精液引入管理、猪只转群管理,以及猪群环境控制等。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备猪引种制度,包括引种评估、隔离舍的准备、引种路线规划、隔离观察(图2-50)及入场前评估等。

图2-50 种猪隔离观察

(3)引种评估

①资质评估:供种场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所引后备猪具备《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种猪系谱证》;由国外引进后备猪,具备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的审批意见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报告。

②健康度评估:引种前评估供种场猪群健康状态,供种场猪群健康度应高于引种场。评估内容包括:种猪健康状态;种猪外貌体态;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等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种猪的死淘记录、生长速度及料肉比等生产记录。

(4)隔离舍的准备

后备猪在引种场隔离舍进行隔离;由国外引进的后备猪,在指定隔离场进行隔离。后备猪到场前完成隔离舍的清洗、消毒、干燥及空栏。后备猪到场前完成药物、器械、饲料、用具等物资的消毒及储备。后备猪到场前安排专人负责隔离期间的饲养管理工作,直至隔离期结束(图2-51、图2-52)。

图2-51 种猪隔离区评估验收

图2-52 种猪隔离期结束,入场装卸

(5)引种路线规划

后备猪转运前对路线距离、道路类型、天气、沿途城市、猪场、屠宰场、村庄、加油站及收费站等调查分析,确定最佳行驶路线和备选路线。

(6)种猪隔离管理

种猪隔离期内,密切观察猪只临床表现,对种猪进行猪瘟、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伪狂犬病等病原学检测(图2-53),必要时实施免疫。隔离结束后对引进猪只进行健康评估,包括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及传染性胃肠炎等抗原检测,以及伪狂犬病gE和gB抗体、口蹄疫O型抗体、口蹄疫A型抗体及猪瘟抗体等检测。

图2-53 种猪隔离期特定病原检测

(7)精液引入管理

精液经评估后引入,评估内容包括供精资质评估和病原学检测。外购精液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由国外引入精液,具备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的审批意见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