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雅部的典范—“南洪北孔”
昆曲自明代中叶经魏良辅改革与梁辰鱼作《浣纱记》传奇推广以后,成为曲坛的正音,时有“官腔”之称。到了清代中叶,受到新兴起的花部诸腔戏的冲击,昆曲日益衰落。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位杰出的昆曲作家—洪昇和孔尚任,史称“南洪北孔”,他们以各自杰作《长生殿》与《桃花扇》轰动曲坛,给已进入衰落时期的昆曲注入了新的活力。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杭州)人。《长生殿》描写的是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李、杨的故事虽已多为人描写,如描写这一故事的戏曲,除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杂剧外,在明代有吴世美的《惊鸿记》传奇。但与前人同类题材的剧作相比,洪昇的《长生殿》在主题上突出表现和歌颂了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
全剧除第一出《传概》外,共49出,按照剧情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部分:前24出写李、杨爱情由合到离的过程,后25出写他们的爱情由离到合的过程。第二出《定情》是李、杨爱情的开端,但这时的爱情还很不牢固专一。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李、杨的爱情一步步地得到加深,逐渐由不专一达到了专一。自《埋玉》以后,剧情就转入下半部,马嵬之变后,两人都精诚不散,杨玉环的肉身虽遭摧残,但仍痴情不改,期待着与李隆基重结情缘。当上天允许她复归仙籍时,她只想结前缘,不愿登仙籍。同样,李隆基终日沉浸在对杨玉环的怀念中,甚至由于杨玉环的身死,他也不愿独自活在世上了。李、杨二人的精诚终于感动了天帝,准许他们同升天庭,永为夫妇。

《长生殿》
《长生殿》问世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当时曲坛上盛行的剧目。但洪昇自己却因《长生殿》而被革除了国子监监生的功名,这事发生在《长生殿》写成后的第二年,京城昆班内聚班因演《长生殿》名声大噪,所得赏赐十分丰厚。为了报答洪昇,内聚班就在洪昇寿诞日,到他在京中的寓所演出。洪昇邀请了许多友人前来看戏。不料当时正逢佟皇后刚去世,依例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为此有人上疏弹劾洪昇,洪昇及来看戏的人都被拘捕下狱。后赖相国说情,洪昇才得以出狱,但被革除了国子监监生的功名。其他五十多名在场看戏的官员也全被贬为庶民。时有人作诗说:“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苏昆—《长生殿》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塘,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六十四代孙。

孔尚任像
《桃花扇》通过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总结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原因和教训,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兴亡之感和民族感情。
作者认为,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南明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和政治的黑暗,是南明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阮大铖、马士英等阉党余孽拥立昏庸荒淫的福王即位后,一面买妾选优,追求声色之乐,一面捕杀东林党、复社等反对派人物,并排斥史可法等元老重臣。作者在剧中形象地揭露了这些昏君乱臣的荒淫无耻,并由此让观众看到了南明王朝是怎样断送于这班昏君乱臣之手的。统治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这是作者在剧中告诉我们南明王朝覆灭的第二个原因。
南明王朝建立后,便以左良玉的兵镇守长江上游,以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守卫江北。
但由于这些军队的将领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互相争斗,不顾清兵南下,大打内战,以致抵消了力量。
由于《桃花扇》反映了重大的社会现实,且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因此,问世后立即受到人们的重视,戏班纷纷上演。剧作所具有的现实主义内容,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尤其是一些“故臣遗老”,看了《桃花扇》后,“掩袂独坐”,“唏嘘而散”。
《长生殿》与《桃花扇》风靡康熙、乾隆年间的戏曲舞台,使得正处于衰落之中的昆曲出现了一时辉煌。但终究大势已去,“南洪北孔”的出现,只是昆曲在衰落途中的一次回光返照,最终还是不能改变昆曲衰落的命运。

《桃花扇》,单雯饰李香君,张争耀饰侯方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