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的表演功法

3、昆剧的表演功法

昆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人物,塑造舞台形象,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手段,由于戏曲是综合性艺术,因此,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也须用多种艺术手段。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艺术家们将这些表演手段概括为“四功五法”。

所谓“四功”,就是唱、念、做、打;所谓“五法”,就是“手、眼、身、步、法”。以下就各种表演技巧作一介绍。

唱功

在昆剧诸表演技艺中,唱是最主要的。唱功讲究的是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咬字吐音要准确清晰。要达到“字正”的要求,关键是要把握好每个字的发声、行音、收声归韵这三个环节。

昆曲的旋律缓慢悠长,故将一个字分为头、腹、尾三部分唱出来,而发声、行音、收声归韵这三个环节也就是指字头、字腹、字尾的演唱技巧。

“字正”是就吐字而言,“腔圆”则是就行腔而言,发挥戏曲声腔艺术特有的魅力,使文字与音乐得到完美的结合,唱得圆转自如,甜美悠扬,使人听起来和谐悦耳,从而产生声乐的美感。

img

江苏省昆剧院《惊梦》剧照

念功

念是剧中人物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念白分为两类:一类韵白,一类是散白。韵白是接近于生活语言的。但无论是韵白还是散白,两者也都像唱功一样,首先要求字正,吐字清晰,头腹尾交代清楚,五音四呼正确。

其次,要掌握好念白的节奏,分清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念白的节奏,须根据具体的剧情与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来决定。

另外,不同脚色的念白,也有不同的特征,如青衣用小嗓,老生、老旦、武生、净用大嗓,小生大、小嗓结合用,花旦的念白应活泼,小丑则往往用苏(州)白或扬(州)白。

做功

做,也就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做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程式性强,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动作严整;一种是散体动作。

昆剧的形体动作具有这些特点:一是与说、唱等紧密配合,二是具有层次性,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的变化展开。

打功

打,也就是武打动作,是将现实生活中武打格斗动作经过提炼后形成的一些表演形式,与做功一样,戏曲中的武打动作也具有极强的舞蹈性与程式性。

戏曲舞台上的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武打格斗时演员手持刀枪等道具的,称为把子功;一类是在毯子上跌打翻扑,称为毯子功。

又按格斗双方的人数多少,有单打与群打之分。单打为双方各一人相打,若两人皆为徒手,称“对拳”,若双方持同样的兵器对打,则称“对刀”或“对枪”;若持不同兵器对打,则称“单刀枪”、“大刀双刀”、“大刀双剑”、“大刀枪”、“棍儿枪”等;若一方持枪,一方持刀对打,则称“单刀枪”、“大刀枪”、“双刀枪”;若一方徒手,一方持刀或枪对打,则称“单手夺刀”。

群打也分两种类型:若格斗双方人数相等,称为“荡”,又名“走荡子”;若一方为一人,一方为多人,则称“攒”。

另根据格斗双方所穿的服饰和兵器不同,也有长靠与短打之分。长靠武打指双方身穿长靠,脚穿靴子,佩戴长靠,手持长武器,武打时双方只是持武器穿插来往。短打是指双方贴近对打,翻滚跌扑,动作迅速。

img

打功:柯军(左)饰周遇吉,赵荣家饰李洪基(《对刀步战》)

img

梅兰芳、姜妙香《惊梦》剧照

img

王丰梅《寻梦》剧照

戏曲演员形体部位的五种表演技法,称为“五法”:手、眼、身、步、法。

手技:是表现人物情绪、塑造舞台形象的重要手段。手技包括手状、手位、手势、手法等四类。

(1)手状:指表演时手指与手掌的形状,常用的有兰花指、怒指、英雄指、数字指、兰花掌、荷叶掌、虎爪掌、佛手掌等形状。

(2)手位:手(包括腕、肘、膀)所放的位置,常用的有拱手、双山膀、单山膀、托按掌、双托掌、山膀按掌、冲掌等式。

(3)手势:常用的有云手、陶手、搓手、翻手、晃手、颤手、穿手、倒手、劈手、盘手、摊手、摇手、背手、半月手等式。

眼技: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眼神。眼神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因此,通过不同的眼神,可以将剧中人物喜怒哀乐各种不同的感情表现出来,故戏谚云:“三分扮相,七分眼神。”通常眼法有:怒眼、羞眼、惊眼、傲眼、媚眼、醉眼、转眼、梭眼、眺望眼等。

身技:指身段,包括颈、肩、胸、背、腰、臀胯等部位,这些部位都要配合唱说,根据剧情与人物的情绪而作出相应的姿势,但又须自然而然,不可造作。

步技:包括演员在舞台上站立的步式与行走时的台步。在具体设计步式与台步时,须依据具体的剧情、人物及不同的脚色而定,如在表演乘船、踏水等动作时用云步,在表演旦角生离死别或求乞于人等情景时用膝步。再如醉步用以表演醉酒后行走,鬼步用于表演鬼魂行走的情形。还有,巾生常用腾步,老生常用鹤步,贴旦常用碎步,丑角则常用跺步、斜步、小窜步、蟹行步、雀行步等。

法技:指对意念与神态的掌握的技法。语出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谓“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佛经中的“法”与“意”相应,故在戏曲表演中,也用以指对意念的掌握。在戏曲各种表演技巧中,“法”技居统率地位。

img

顾传玠《贩马记》剧照(中国昆曲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