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昆剧的服饰
昆剧的服饰,包括盔头、戏衣、戏鞋、髯等,昆剧的服饰种类很多,也是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脚色来确定的,故戏曲界有行话说:“宁穿破,不穿错。”以下将常见的一些服饰作一介绍。

九龙冠

凤冠

小生巾

将巾
盔帽
平天冠:戏曲中玉皇所戴,故又称“玉皇冠”。冠顶为长方形,前高后低,两端垂旒,上有日、月、星辰图案,左右挂穗。
九龙冠:又称“玉蝉冠”。戏曲中帝王所戴。前高后低,上饰九龙图案,前缀一大绒球,四周缀数十枚大小珠子及穗子,后有一对朝天翅。
凤冠:戏曲中后妃、公主及其他贵族妇人所戴。冠上饰有点翠立凤,凤嘴衔珠串,左右及背后皆挂大穗。
紫金冠:又称“太子冠”,戏曲中太子或少年将领所戴。冠上饰有若干绒球,两边有龙纹耳子下垂,左右挂大穗。
驸马套:又称“驸马翅”。戏曲中驸马所戴。
圆形,上缀大红或粉红色绒球,两鬓处挂珠子、丝穗,用时套在纱帽上。
踏镫:戏曲中主将或诸侯所戴。前圆后方,前部饰朝天龙、海水等图案,正中缀一绒球;后部则饰以龙、蝙蝠、寿字等图案。颜色有金色与黑色两种。
相貂:戏曲中宰相所戴,故名。黑色,方形,前低后高,左右插长翅,正中缀有一块玉。
有素相貂、花相貂两类,素相貂多为黑色,花相貂则有花纹图案。
纱帽:戏曲中官员所戴。黑色,圆形,前高后低,左右插翅,翅有方、圆、尖三种,分别称方纱、圆纱、尖纱。方纱,翅呈长方形,上有寿字花纹,若为小生所戴,则正面缀有一块长方形白玉,为忠臣所戴,故又称“忠纱”;圆纱,又称“矮围”,翅圆形,丑角所戴;尖纱,翅呈菱形,奸臣所戴,故又称“奸纱”。
草帽圈:戏曲中渔夫、樵夫等人物所戴。
草帽去顶,成一圆圈,故名。有男、女之分,女式较男式小。
罗帽:上为六角形,下为圆形,顶缀一圆球。
分软胎、硬胎、花、素黑等四种。软胎素罗帽为豪杰壮士所戴,硬胎素罗帽为捕快、仆人所戴,软胎花罗帽和硬胎花罗帽多为侠客、盗贼所戴。
中军盔:戏曲中中军所戴。金色,状如礼帽,顶部凸出呈三角形,周围有一宽边。
相巾:戏曲中宰相家居时所戴的便帽。方形,绣有金线图案,前下方缀有一长方形白玉,后插一副朝天翅。
扎巾:戏曲中武将或武士所戴。前圆形,缀有绒球,后竖有一块板,上绣花。
员外巾:戏曲中员外所戴。方形,上绣寿字团纹,后有两根绣花飘带。
八卦巾:戏曲中有道术的人所戴。上扁下方,上绣八卦和太极图案,后有两根飘带。
文生巾:戏曲中秀才、书生所戴。帽顶至两耳边有硬如意头状,上绣五彩图案,后有两根飘带。
武生巾:戏曲中武生所戴。形似文生巾,后无飘带,但顶部有一红绸结,两边挂穗。

相巾

平顶冠

花相貂

方纱帽
戏衣
蟒:俗称“龙袍”。大襟,圆领,上绣云龙、凤凰、花朵,下摆及袖口绣海水。按性别有男蟒与女蟒之分,男蟒为帝王将相所穿,长及足,前后有摆,无云肩;又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男蟒有不同的颜色与图案,颜色有上五色即红、绿、黄、白、黑,与下五色即粉红、湖色、深蓝、紫、古铜或秋香色之分,图案分团龙与独龙,如帝王穿黄色团龙蟒,包拯、张飞穿黑色独龙蟒。女蟒为后妃、贵妇、女将所穿,较短,仅及膝,无后摆,有云肩,上部绣海水,下部绣丹凤朝阳、凤采牡丹等图案。
官衣:一般官员所穿的官服。大襟,圆领,后有两块摆,素色底,无图案,惟胸前与背后各有一块绣花补子,上绣飞禽走兽,飞禽如凤凰、孔雀、仙鹤等,为文官所穿;走兽如麒麟、豹等,为武官所穿。又依官阶高低,分紫、红、蓝、黑等颜色,如宰相、国老等穿紫色,巡按、府道穿红色,知县穿蓝色,黑色无补子的官衣,又称“青素”,为官衙中门官所穿。官衣也有男女之分,女官衣较短,无后摆,分红、秋香两种颜色,红色为一品夫人所穿,秋香色为一品诰命夫人所穿。

帔:戏曲中帝王后妃、达官显贵所穿的便服。有男帔、女帔之分,男帔较长,女帔长仅及膝,但样式相同,对襟,大领,水袖,左右胯下开岔,满身绣团龙、凤、鹿、鹤、牡丹及寿字等图案。颜色有黄、紫、红、蓝、黑等多种。黄色、上绣龙凤团花的帔为帝王后妃所穿,红色帔常为显贵之家成亲时新郎新娘所穿的礼服。又常夫妻成对穿着,故又称“对帔”。
褶子:戏曲中普通老百姓的便服。有男褶子与女褶子两类,男褶子的样式为大襟,斜领,有水袖,长及足,图案分花、素两种,花褶子绣牡丹、菊花等花卉图案,衣色有上五色、下五色多种,上五色多为纨绔子弟、地痞恶霸所穿,下五色多为英雄侠客所穿。素色不绣花,颜色有黑、蓝、红、古铜等色,黑、蓝色多为贫穷书生所穿,又在黑色褶子上补缀若干杂色绸布,以示破烂貌,称“富贵衣”,为暂时贫穷而将来富贵的书生所穿。古铜色多为老生所穿。女褶子有大襟、对襟两种,大襟,多为素色,老年妇女所穿;对襟大领绣角花的女褶子,为小姐所穿;黑色有小领的女褶子,为贫穷女子所穿,称“青衣褶子”,青衣的脚色也因此而得名。
靠:又称“甲”。戏曲中武将所穿。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满绣鱼鳞纹。中部有绣龙、凤、虎的靠肚,下部有两片绣鱼鳞纹的护腿。有男靠与女靠之分,女靠靠肚下有飘带。靠又有硬靠与软靠之分,硬靠背后插四面三角靠旗,软靠则不插靠旗,靠的颜色也有上五色与下五色等多种,依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等选用。另有一种“改良靠”,紧身束腰,有四片护腿,两肩及腰间有半立体虎头,为一般将士所穿。
大铠:又称“铠”。形如靠,但无靠肚、靠旗,下甲与铠身相连,颜色多为红色,为禁军、校尉等人物所穿。
开氅:戏曲中官员所穿的便服。大襟,斜领,带水袖,左右胁下有两块摆,长及足,衣身周围和袖口绣花纹,衣身绣飞禽走兽,武官用走兽,文官用飞禽,有红、绿、黄、白、黑、紫、蓝、古铜等多种颜色。
八卦衣:戏曲中有道术者或有谋略者所穿。形式略同褶子,后身无摆,前身下部有两根飘带,背后缀有带子,衣身绣有八卦、太极图案,颜色有黑紫、宝蓝两色。
茶衣:戏曲中下层市民所穿。大领,对襟,蓝布质地,半身,腰束白布短裙。
水裙:即白布短裙。戏曲中店小二、渔夫、樵夫等人物所穿。上身穿茶衣,腰间系水裙。
夸衣:戏曲中绿林好汉、家将武士所穿。圆领,大襟,束袖,半身,胸前自领到下衣边和袖口到衣叉,有三排纽扣,称“英雄结”。有绣花、素色两种,绣花较少,素色多为黑色。
宫装:戏曲中后妃及王室贵妇所穿。对襟,圆领,大腰身,长及足。下部周身缀有五彩长短飘带数十根,内连衬裙,并有六道二寸许的五彩花边,衣身绣花,穿时加云肩。
云肩:戏曲中旦角穿蟒或宫装时的饰物,围脖一圈,大仅盖肩,绣花,周围有穗。
斗篷:又称“披风”。戏曲中为人物出外游玩或行路时所穿,表示防御风寒。对襟,小圆领,无袖,长及足,下摆如钟形,上绣花鸟等图案,颜色有红、绿、黄等。有男斗篷与女斗篷两种,女斗篷多绣凤凰、牡丹、菊花等图案。
罪衣裤:戏曲中罪犯所穿。对襟,大领,普通袖,裤子为普通形式。布质,红色。
龙套衣:戏曲中龙套所穿。对襟,大袖,有水袖,前后开叉,四周镶边,衣身绣八只团龙,颜色有红、绿、白、蓝等,每色四件。
水袖:蟒、褶子、开氅、帔等的袖上所缀的一条白绸,长约一尺,甩动时形似水的波纹,故名。表演时运用水袖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与增强形体美。
戏鞋
戏鞋有靴、鞋、跷三类。
朝方靴:戏曲中文丑所穿。长筒靴帮,薄底,质地为棉布或黑缎。
高方靴:又称“厚底靴”。戏曲中生、末脚所穿,形似朝方,但底厚,多为黑色。
虎头靴:顾名思义,鞋头上装饰以虎头。
快靴:又称“薄底靴”。戏曲中武生所穿,与快衣相配。低帮,薄底,黑色。又有绣花快靴,有红、绿、白、湖等色,为武旦、刀马旦所穿。
彩鞋:戏曲中旦角所穿的便鞋。低帮,软底,上绣花,有大红、粉红、白色、湖色等颜色,缎质,鞋头缀一小葫芦穗。
打鞋:戏曲中武生开打时所穿。低帮,薄底,鞋后跟有两条布带,系于脚面。
跷:又称“尺寸子”。戏曲中武旦、花旦所穿。形似古代女子的缠足,有软、硬之分,软蹻用布制成,硬跷用木制成。表演时缚在脚掌下,走动时增强身段美。而且,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故在传统戏曲表演技巧中有“跷功”。

高底靴(粉底皂靴)

镶鞋

薄底靴

绣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