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繁叶:秦汉生态史丛说》简介
《上林繁叶:秦汉生态史丛说》这本书是由王子今创作的,《上林繁叶:秦汉生态史丛说》共有28章节
1
封面页
...
2
作者简介
王子今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硏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访问...
3
序
我承担过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2000年立项(项目编号:00BZS009),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最终成果为学术专著《秦汉时期...
4
目录
序 上林浓绿:秦汉宫苑“林麓之饶” 《西京赋》的“椶柟” 四皓“紫芝”故事 汉代关中竹林 关于“伐驰道树殖兰池” 上林“植物斯生” 放马滩秦墓木板地图记录的公元...
5
上林浓绿:秦汉宫苑“林麓之饶”
先秦时期,各地已经开始出现被称作“苑囿”的风景园林,以为王侯贵族观赏游猎之用。“苑”字的本义,在于形容林木繁茂。《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上》说:太仆属官有“...
6
《西京赋》的“椶柟”
《文选》卷二张衡《西京赋》说上林“植物”,列举多种草木。首先说到这些树种:“木则枞栝椶柟,梓棫楩枫。……” 关于“椶柟”等木本植物,李善注:“郭璞《山海经注》曰...
7
四皓“紫芝”故事
“四皓”事迹最初见于《史记》的记录。而《史记》未用“四皓”称谓,直接的说法是“四人”。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写道,刘邦准备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
8
汉代关中竹林
西汉时关中竹林之繁茂,与现今自然景观形成强烈的对照。《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说: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竹林”成为资源富足的...
9
关于“伐驰道树殖兰池”
《史记》卷一一《孝景本纪》记载:汉景帝六年(前151),“后九月,伐驰道树,殖兰池。”文意费解。既然说“伐”,又怎么可能“殖”呢?梁玉绳《史记志疑》指出:“此文...
10
上林“植物斯生”
张衡《西京赋》写道:“上林禁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牛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植物斯生,动物斯止。”现代生物学依然在使用的“...
11
放马滩秦墓木板地图记录的公元前3世纪秦岭西段生态环境
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的年代判定为战国时期的木板地图,可以提供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推动中国古代地图史、测量学史和地理学研究的进步各有重要意义。从中我们也可以...
12
里耶秦简“捕鸟及羽”文书的生态史料意义
里耶出土“捕鸟”“捕羽”“捕鸟及羽”简文,提供了以猎捕禽鸟为形式的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信息,有关“羽”进入市场与“羽赋”征收等现象,及其最重要的消费主题可能在于满...
13
汉代的斗兽和驯兽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写道:“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14
秦史蝗灾记录
《史记》重视灾异记录,对于秦史相关信息可能因基本史料来源条件的原因记载尤为集中(1)。《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有关秦王政四年(前2...
15
“泽”与汉王朝的建国史
考察刘邦建立西汉帝国的历史,应当注意到他在“丰西泽中”起事以及于“芒砀山泽”潜伏与活动的经历。黄淮平原在秦汉之际的生态形势,与刘邦政治生涯的早期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16
汉代“天马”追求与草原战争的交通动力
对“马”的空前重视,是汉代社会历史的重要现象。“苑马”经营与民间养马活动的兴起,都是值得重视的文化表现。“马政”因执政集团所主持,主要服务于战争,同时又涉及政治...
17
武威雷台铜马“紫燕骝”说商榷
因造型风格优美、铸作工艺精湛而体现出极高艺术价值的武威雷台汉墓出土铜马,已经被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这件特殊的文物虽然海外享誉,却未能天下知名。这是因为对于其...
18
秦汉北边“水草”生态与民族文化史进程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分析了世界历史进程的规律性现象,指出“草原”和“海洋”对于文化交流的作用。他写道:“航海的人民很容易把他们的语言传播到他们所居...
19
赵充国“河湟之间”交通经营的生态史背景
西汉名将赵充国平定羌人暴动,战事艰苦,前线与朝廷行政中枢往来奏报频繁。《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所载记录战略设计和军事实施的相关文书,保留了珍贵的军事史和民族史...
20
生态史视野中的米仓道交通
蜀道重要线路“米仓道”曾经对于川陕之间的文化沟通和经济联系发挥过突出的作用。“米仓道”在秦汉时期已经发挥交通作用。考察“米仓道”沿途有关“米仓”、“大竹”、“荔...
21
秦汉时期的“虎患”“虎灾”
秦二世三年(前207),刘邦军已经进入武关,秦王朝危在旦夕。《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二世的一场恶梦,“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因为白虎啮杀乘车系...
22
太史公笔下“鼠”的故事
云梦睡虎地和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代简牍文书中,都有民间日常选择时日吉凶的用书《日书》。睡虎地秦简《日书》和放马滩秦简《日书》中都可以看到用以纪时和占卜的十二种动物...
23
《史记》说“蜂”与秦汉社会的 甜蜜追求
《史记》中多次出现有关“蜂”的文字。形容秦始皇相貌,有“蜂准”之说。说商臣,则言“蠭目”。“蠭”就是“蜂”。关于群体性社会运动现象规模宏大、形势混乱的形容,如现...
24
《史记》“芬芳”笔墨:秦汉人的嗅觉幸福
《史记》是多视角全方位写述司马迁时代社会文化风貌的百科全书式的重要文献。对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反映,是细致生动的。《史记》有关“芬芳”的文字,体现了秦...
25
上古社会生活中的鹤
鹤因身形、音声、腾飞之状与其他禽鸟相异,成为清高的象征。鹤又以“寿”受到尊崇。后来又有“仙鹤”称谓。上古时代鹤的有些品质即已被神化,然而历史资料提供的线索,告知...
26
秦汉陵墓“列树成林”礼俗
中国古代丧葬形式在秦汉时期逐渐完备,并走向定型。秦汉丧葬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秦汉陵墓“山林”营造是值得注意的历史文化现象。帝陵“树草木以象山”,民间冢墓...
27
关于曹操高陵出土刻铭石牌所见“挌虎”
曹操高陵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刻铭石牌,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以文物实证增益了我们对于曹操个人品性以及汉魏时代社会风尚的认识。 据...
28
曹操高陵石牌文字“黄豆二斗”辨疑
曹操高陵出土石牌有起初释读铭刻“黄豆二升”字样者,后来有学者认真辨析,认为应当读作“黄豆二斗”(1)。 对于这一石牌的文字内容,有人提出质疑,以“曹操墓‘黄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