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箴言辑录
●自一方面观之,人人皆有天赋之本能,即人人皆应有受教育之机会。自他方面观之,吾人所处欲得良好之社会,必其社会中皆受有良好教育之人。是今后受教育者,应为人类之全体,不应复为少数。
……
一切病象,皆缘于人,须教育救治之;一切事业,皆待于人,须教育兴举之。
——卢作孚:《教育经费与教育进行》(1922.1)
●不受现行各种制度的束缚,依于地方上或事业上的需要,而更依于审慎的计划和完密的手续,可以变更现行各种制度。(这一层是在现行制度下面应该容许的,且不可误把统一认为划一,分歧认为分裂。就一方面说,国家须统一,制度却不须划一;就他方面说,国家不可分裂,制度却可分歧。)
——卢作孚:《一个根本的事业怎样着手经营的一个意见》(1923)
●提倡分食:①每人分配菜一碟或一小碗;②如有公共的菜,须有公共的箸、调羹,不得用自己吃过的箸和调羹插进去。
……
饮食问题:①提倡不用酒,不用纸烟;②提倡分食,素食;③提倡在大食堂会食,以便饭招待客人。
——卢作孚:《四川的新生命》(1924)
●苟安是成功的大敌,应该做的事情,每因苟安终于不做,应该除的嗜好,每因苟安终于不除。
——卢作孚:《怎么样做事 为社会做事》(1929.4)
●做事应在进行上求兴趣,成绩上求快慰,不应以得报酬为鹄的,争地位为能事。
——卢作孚:《怎么样做事 为社会做事》(1929.4)
●天下事都艰难,我们如能战胜艰难,天下便无艰难事。
人生真味在困难中,不在安泰中。最有味的是一种困难问题的解决,困难工作的完成。
做事不应怕人反对,但应设法引起人的信心同情,减少人的反对。
我们为社会努力,莫因事坏而不管,效缓而不为;事惟其坏更应设法弄好,效惟其缓,更应设法提前。
我们应一致反对的是空谈,应一致努力的是实践。
我们要随时随地转移社会,不为社会所转移。我们要改造社会环境,应从我们一身的周围改造起。
事应着手做的,便应立刻着手,不可今天推到明天,今年推到明年。
人应当爱惜时间,所以应当不辍的做事,尤应当爱惜经验,所以应当不辍的做一桩事。
——卢作孚:《怎么样做事 为社会做事》(1929.4)
●事业的失败不为病,只病不求失败的原因,不受失败的教训。
不失败的人,就是不甘失败的人。
但愿人都为园艺家,把社会布置成花园一样美丽,都为建筑家,把社会上一切事业都建筑完成。
——卢作孚:《怎么样做事 为社会做事》(1929.4)
●无论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都须先把那问题分析清楚,把那问题里边的事情调查清楚
——卢作孚:《乡村建设》(1930.1)
●如果认为革命是一桩完整的事业,便不能把破坏与建设截成两段,必须且建设且破坏;而且必须以建设的力量作破坏的前锋,建设到何处,才破坏到何处。
大家应该知道:破坏的实力是建设,绝不是枪炮,亦不是军队。
就令目的为了破坏,手段亦当采自建设方面。建设应从心理起,从建设公共理想起。
——卢作孚:《四川人的大梦其醒》(1930.1)
●人生的快慰不在享受幸福,而在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享受,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最快慰的是且创造,且欣赏,且看公众欣赏。这种滋味,不去经验,不能尝到。平常人都以为替自己培植一个花园或建筑一间房子,自己享受,是快乐;不知道替公众培植一个公园或建筑一间房子,看看公众很快乐地去享受,或自己亦在其中,更快乐。一个朋友说:“人们建筑一间美丽的房子在一个极大的公共猪圈里面,何如建筑一间小小的草房在一个极大的公共花园里面!”
这便是一个顶好的盘算,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都在公共的经营里面。
我们如果不汲汲于个人幸福的享受,便不求有所取得,便用不着互相争夺了。
大家要扩充爱的对象,变更爱的方法。
我们爱一个人,便须得望一个人好,便须得把一个人训练好。现在社会上需要的好人,不但是消极地不妨害社会而已,还须积极地为社会做事,为社会做一桩有益的事体。
大家应该觉得,无论对人、对物施其爱的感情,都是精神上非常感觉快乐的。
——卢作孚:《四川人的大梦其醒》(1930.1)
●有了具体的办法,便要试验,便要实施,便要定出程序。譬如政治上首先要使人安定,次则要使人有饭吃,再次则使人聪明,最后乃使人快乐。如果这是应有的程序,不幸而颠倒转来,首先使人享乐,人是不会有资格享乐的。事有缓急,什么时间应做什么亦有步骤,什么时间应做到什么程序,都须事前有一种决定,事后还有一种整理。
……
尊重秩序,从领导者本身起,才实现了领导的意义。中国许多问题不能解决,问题都不在问题身上的,而是在人身上的。所以四川的政治问题,应从训练人解决起。
一个严整的组织下面,无论其为首长,或为从属,每个人,都有权,而权都有限,不容人在权限以外做坏事,亦不容人在权限以外做好事,全局乃不致紊乱。即在各权限内的,亦并不是不让人自由活动,而是处处要顾到全局的,要遵守公共规律的,这是组织的精神,亦即法治的精神。
今天以后的中国,应靠法治不能靠人治。所需于人的,亦重在造法的训练和守法的训练。
——卢作孚:《四川的问题》(1931.6)
●有人说,中国人肯闹意见,其实中国人最缺乏意见,最缺乏公共的意见,只会闹个人的利害,在政治上争攘不已的,有几个曾经提出政治上的具体办法来?
虽然我们的生活常常在世界的震撼当中,甚至因金价的变动,而我们的家屋都已打了折扣,然而还在闭起眼睛做我们的酣梦。
——卢作孚:《四川的问题》(1931.6)
●搜寻人的坏处,不但无由望人好,倒把自己的思想引向坏处了。
——卢作孚:《怎么样做事 为社会做事》(1934.2)
●人要在饿的时候,才知道饭的滋味,在累的时候,才知道睡的滋味;做一人生的快乐,不贵有太丰的享用,贵在极感需要的时候才享用。
——卢作孚:《怎么样做事 为社会做事》(1934.2)
●一群努力的朋友,无时不在惊涛骇浪中挣扎前进,悬心吊胆,绝未容有瞬息之苟安,此是痛苦,亦是快乐。天下事业之成,必有一批人披肝沥胆,推心置腹,相纠其短,相携于义。此种精神正待吾辈倡之。
——卢作孚:《什么叫做自私自利》(1934.2)
●你的生路会沉溺在这强烈的社会要求当中,如醉如痴,如火如荼,比较沉溺在漂亮的衣服,高大的房屋,名贵的陈设,富有的财产,出人头地的地位,其要求人的力气和生命,更深刻而浓厚。只要社会变更了要求,人就会变更了行动。
——卢作孚:《什么叫做自私自利》(1934.2)
●我们做事应取得利益,但应得自帮助他人,不应得自他人损失。
我们对人有两种美德:一是拯救人的危难,二是辅助人的事业。
人对人的行为,宜找出好处,对自己的行为,宜找出错处。
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
人有不可容的事,事没有不可容的人。
消灭社会上的罪恶,不是消灭在罪恶里面的人,是要拯救出他们。
——卢作孚:《怎么样做事 为社会做事》(1934.2)
●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美好的公园,便报酬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完整的国家,便报酬你一个完整的国家。
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它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它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爱的报酬!一点儿月薪、地位……算得了什么!月薪、地位……决不是你的工作报酬,只是你的工作的帮助。帮助只需要到最小限度,工作乃需要到最大限度。
——卢作孚:《工作的报酬》(1934.3)
●尤其是明白现代意义的贤者,应明白选择地位是促起纷争的一个大原因,你要是于地位无所择,于道路之开辟成绩之表现则绝不让人,你终会得着人的信任和同情,得着人的帮助,至少亦得着人的容许的。你要集中你的全力于创新的集团生活,你应得避免一切纷争。不问地位就是避免纷争最紧要的法门。
——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1934.8)
●民众教育主要的意义是在增进人们谋生的机会。
——卢作孚:《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1934.10)
●将来到一乡村,就把一乡村弄好;到一县就把一县弄好;到一省也把一省弄好;扩而大之,中华民国也弄好了,那是很有把握的。
——卢作孚:《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下)》(1935.10)
●读书是为什么?而读书又到哪个时候,才算成功?“成功”是什么东西?读书之后,个人得了功名,家庭收入很丰,这是你成功了?除此之外,没有成功可言。中国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想成功,因此国家的事、社会的事,什么都失败!如果长此以往,中国的一切,也就永远失败!……
我们今天举行这个国耻纪念,每个人都晓得痛骂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卖国;可是我们要晓得,他们几个人做学生的时候,是最优秀的分子,当时他们只求自己的成功,因此读书之后,只顾自己的出路,不惜卖国!假如今天各位还不认清楚,而专求自己成功,那将来危害,怕比这三个卖国贼更甚!
故每个青年中学生,都应该认清学校培养人才,是盼望社会成功,而不是盼望个人成功;盼望为社会谋出路,不是为自己谋出路。
——卢作孚:《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下)》(1935.10)
●中国人最缺乏的是群的信赖。因此,宁肯损群利己,没有法子结合成功三人以上的团体。如果有之,不是纷争,便无实际。
——卢作孚:《十周年纪念日》(1935.11)
●一群努力的朋友,无时不在惊风骇浪中挣扎前进、悬心吊胆,绝未容有瞬息之苟安。此是痛苦,却亦是快乐。
——卢作孚:《十周年纪念日》(1935.11)
●人的成功不是要当经理、总经理,或变成拥有百万、千万的富翁,成功自己;而是盼望每一个人都有工作能力,都能成功所做的事业,使事业能切实帮助社会。许多人都把这个意义弄不清楚,往往败坏事业,成功自己;自己虽说是成功,社会却失败了。因为自己这种成功,是从剥削社会得来的。
历史上已给予了我们不少证明,极须由成功自己改变到成功一个事业,乃至成功一个社会。
外面的原因使我们事业失败了,我们毫不畏惧,因为里面的人是成功的,可以救济,把它恢复起来。就令恢复不起来,因为人是成功的,亦可产生新的事业。如果人是失败的,则虽无外面的原因,亦会失败的。
我们在任何一桩事业上工作,兴趣都应在你所工作的事业上,事业才得成功,自己亦才得成功。
——卢作孚:《超个人成功的事业 超赚钱主义的生意》(1936.1)
●一切管理适当,售卖以时,计划周详,不管是平年、丰年或歉收,一定可以使民无饥荒之虞,政府也无须用大款救灾。
——卢作孚:《四川建设施政纲领》(1936.7)
●我们要鼓起勇气,坚定信心!凡白种人做得来的,黄种人都做得来;凡日本人做得来的,中国人都做得来!只要学会了他们的技术与管理,便能做出他们的事业。今天以前一切事业的失败诚在我们手里,今天以后的成功要在我们手里!只要先从先进的事业、先进的国家学会一切技术与管理。
——卢作孚:《一桩事业的几个要求》(1936.11)
●我们要努力于民生公司,有如努力于自己的家庭一样!要忠实于民生公司,有如忠实于自己的家庭一样!扩大起来说,我们努力于国家,忠实于国家,也如努力于家庭,忠实于家庭一样!要我们依赖国家,也要国家依赖我们!这样,我们才有进步,才能与旁的国家比赛。
——卢作孚:《我们的一切都要有计划和预算》(1936.9)
●“不失败的民族,是不甘心失败的民族,是拼命的民族。”民生公司的朋友要这样的报效国家,这样的自负。
——卢作孚:《要解决当前的问题》(1938.2.28)
●民国十一年在川南工作时,曾邀一个川外人来演讲,他说:“请大家认识我,我是一颗炸弹。”我解释说:“炸弹力量小,不足以毁灭对方;你应当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力量才特别大,才使人无法抵抗。”看见的不是力量,看不见的才是力量。
——卢作孚:《这才是伟大的力量》(1938.4)
●严格地管束自己,同时原谅社会,因为它是几千年造成的。除埋怨自己外,不要埋怨他人。自己改变态度,不要责备别人态度不好。对周围绝对原谅,因为他们都是旧社会的产物。
严责己,宽待人,改造社会行动,培养起这种运动,这是我们行动的要求。
——卢作孚:《这才是伟大的力量》(1938.4)
●最进化的国家,是没有一个人不读书的了。所以读书的时候,必须读书。每天工作之后的休闲时间,务必抽一部分时间出来读书。学龄期间应该读书,工作之余也应该读书。世界最发达的图书馆,每天终有几个钟头开放着,有很多人在里面读书。我也盼望我们的图书馆,和外国一样的发达,尤其要像电影院、戏院一样的发达。
——卢作孚:《怎样唤起我们的精神》(1939.1.1)
●中国人的缺乏理想,也可以想见了。要知道一个现代的人是富于理想的。就国家生活,有整个国家伟大的将来的理想。就事业说,参加某种事业,亦必须有对于某种事业的理想。
——卢作孚《怎样唤起我们的精神》(1939.1.1)
●我们已经讲过了精神的基础,第一是物质,第二是技术,第三是组织,最后就是要有最高的理想去支配物质、技术和组织,然后可以经营好一桩事业,建设好一个国家。
——卢作孚:《怎样唤起我们的精神》(1939.1.1)
●美国有一个钢铁大王,他说:我要不做事则已,要做就要做出世界上第一的好。人人做事,都要确立这种理想。一个人在事业里,一个事业在国家里,一个国家在世界里,均应要求做到第一的好。我们应该有具体的好的理想,而且控制着我们的行动,在一个秩序上去实现它。
——卢作孚:《怎样唤起我们的精神》(1939.1.1)
●本人曾遇一船中管机器者,彼谓“平常胆子小,有事胆子大”。在平常开机器之前,处处细心检查,决不苟安,且胆子极小,一旦有事,则绝对要能应付困难,胆子要大。个人之生活,亦应如此。
——卢作孚:《精神之改造》(1939.8.14)
●在今天以前,中国坏人固不论。即所谓好人者,亦大有不妥处。我人所称之好人,往往即指不做坏事者之谓。不做坏事,亦即为己,因彼所为者,为一己成好人而已。不爱利而爱名,名即自身之名,中国不需要此种人。吾人做好人,必须使周围都好。只有兼善,没有独善。本人对自私自利,有新的解释。以为狭义之自私自利,仅为求一己衣食住行欲望之满足。由此解释,则破衣足以御寒,粗食足以果腹。但今日之衣服必求华丽,食物必求珍馐者,盖因流俗嗜好,故争趋之。由是相衍成风,而自私自利之欲望,乃无满足之境。所以我人必须变更此种倾向,改为欣赏他人良好之行动,及其对于国家社会之功绩,而对于自己的生活,应尽力俭省。
——卢作孚:《精神之改造》(1939.8.14)
●我人能思想,则不必选择思想,必能对中国之问题,作清楚之分析,故我人时时刻刻应有思想。
——卢作孚:《精神之改造》(1939.8.14)
●一个理想的青年,第一必须具有的便是理想。每个青年,都要求有理想,理想是他行动的指示者,意志的支持者,情感的抚慰者,是一幅图画,是一整套可以实现的计划,是大众盼望和大家欣赏的,是社会的,整个民族国家的,而非个人的。是可以实现的,可以与行动联系起来的,而非空想的。一个青年的最高理想,就是全国青年的共同理想。
——卢作孚:《一个理想的现代青年》(1940.1.1)
●中国需要的建设事业,千端百端,无有一端不需要建设秩序。
——卢作孚:《一个理想的现代青年》(1940.1.1)
●第一代的人是牛,只工作不享有。第二代的人是猪,专享有不工作。第三代的人是鸡,吃了还要抓乱掉,所以争夺紊乱,无有止境。如今要反转过来过合理的生活,就是要大家做牛,社会才有办法,民族才能复兴,所以今天需要由享有生活变到创造生活。
——卢作孚:《新生活运动是一种什么运动》(1940.1.1)
●做事莫嫌小,愈小愈做得好。
——卢作孚:《一段错误的经历》(1940.2.15)
●教国文犹如教说话,说话通畅,写下就是好文章。我认为教几十年国文,使学生说话不通,责任应在教师身上。
——卢作孚:《一段错误的经历》(1940.2.15)
●做教师时代,是先教数学,后教国文。本人对于数学,极感兴趣。以为数学,不仅是数目字的学问,同时可以训练我们的思想,使紊乱的思想变为有条理、有次序、有系统的思想。所以惟一的施教方法,就是教学生如何思想,并且如何把思想活用到数学上去。
——卢作孚:《一段错误的经历》(1940.2.15)
●平时有许多人怕想不好的方面,而专从好的方面着想,就好的方面存着种种希望,以为由此希望,便可成功,等于买彩票的人,总以为自己会得彩的,再有一般人以为敌机来的时候,炸弹不一定掉在自己头上,存着侥幸之心,而不去躲避,这是错误的心理。
——卢作孚:《准备节约生产以挽救当前危机》(1940.6.3)
●我常说:“困难来了,我就来了。”困难愈大,我们的力量愈大,有力量就没有困难。
——卢作孚:《民生公司成立18周年纪念会报告》(1943.10.10)
●凡做一种事情,必有一种报酬。然而我们的报酬不是金钱,而是事功,而是我们对国家直接间接的贡献。
——卢作孚:《民生公司成立18周年纪念会报告》(1943.10.10)
●一个聪明的人最聪明的方法亦是最快乐的方法,就是凭自己的力量做出一桩事来让人看,让人欣赏,让人享受,也曾让人学习,能一样的创造起来,这就是人生最得意的事。
——卢作孚:《我们要变,要不断地变》(1943.10.4)
●世界政治,亦可承认有能力有实力的国家,要么你变好,要么就治你。今天利害相同,就加帮助,明天利害不同就走开。把我们自己的命运,放在人家手上,总是非常危险。一定要自力更生,不仅能自在、自主地存在,即使任何力量来侵犯我们,也能坚强地存在。
——卢作孚:《我们要变,要不断地变》(1943.10.4)
●实行几个口号:“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站在轮船的地位,一方面为客人服务,使一切客人感受舒服,一方面为货物服务,使一切货物得着保护,因此必须为船服务,使轮船健全,航行安全。”
——卢作孚:《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1943.9)
●一部分杞忧的人们认为:国家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生命就完结了;我的感觉,却恰恰相反,认定:“国家对外的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那时自己正在南京帮助中央研究总动员计划草案的时候,告诉民生公司的人员:“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这个期望,公司实践了。
——卢作孚:《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1943.9)
●每晨宜昌总得开出五只、六只、七只轮船,下午总得有几只轮船回来,当着轮船刚要抵达码头的时候,舱口盖子早已揭开,窗门早已拉开,起动机的长臂早已举起,两岸的器材早已装在驳船上,拖头已靠近驳船。轮船刚抛了锚,驳船即已被拖到轮船边,开始紧张地装货了。两岸照耀着下货的灯光,船上照耀着装货的灯光,彻夜明在江上。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的歌唱,拖头往来的汽笛不断的鸣叫,轮船上起重机的牙齿不断的呼号,汇成了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
——卢作孚:《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1943.9)
●贤明的管理者不应处理纷乱的事务,陷自己入纷乱中,而应整理纷乱的事务,纳事务入秩序中,不应核定人如何活动,但应要求人如何活动。不应待人询问:“事应如何办理?”而应问人:“事正如何办理?”明了事的动态,乃能控制事的动态。不仅在消极方面防止弊端,尤应在积极方面建设秩序。
——卢作孚:《工商管理》(1944.1)
●如不能建造秩序或不能坚强执行既经建造的秩序,即非良好的管理者;即令其为人才,亦非良好的管理人才。
——卢作孚:《工商管理》(1944.1)
●一个国家的安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过去曾有若干年间,希望国家苟且偷安于国际均势之下,以希望为判断,外患未发,即以为无外患,其结果均势局面一失,准备无素,外患骤至,应付无术。此为永远不可或忘的教训。吾人可以仰赖国际力量维持国际和平,不可仰赖国际力量维持自己的生存。自己必须对自己的安全,负起绝对责任,必须自己支配自己的命运,必须装备自己,训练自己,使其强力足够维持自己的生活,自己力能抵御强敌的侵略,乃能遏止强敌侵略的野心。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1944.8)
●惟有从根本上建设国家,以机器替代人力,以科学方法替代迷信与积习,使农业增产,矿产开发,工业发达,陆有火车、汽车,水有轮船,空中有飞机,可资转运;人人皆有智慧,皆有工作技术,皆有职业的机会,皆有服务公众的兴趣……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1944.8)
●建设应以经济为中心,更当集中一切力量于经济建设。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1944.8)
●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经纬万端,里面包含有无数事业,无数工程,更经过若干调查,若干探测,若干研讨,乃能确定计划。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1944.8)
●要知世界上绝无便宜的事,也绝无便宜可得。任何国家,第一总算是先顾自己,第二才是帮助自己以外的友国,绝没有例外。
——卢作孚:《国际交往与中国建设》(1944.10.1)
●所以,四川人需要认识四川,中国人尤需要认识中国,万不可鄙薄自己,只批评自己的短处,而不去发扬自己的长处,更不去改善自己的短处。我这次出去,虽然积极的保证没有,便消极的保证却是有的,就是:“绝不说自己的坏话。”
——卢作孚:《国际交往与中国建设》(1944.10.1)
●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建设起来,先曾以北碚这个小小的地方作一度经营的实验,悬出了一个理想,叫作“将来的三峡”。最初进行起来颇困难,但毕竟能建设成功一个这样的局面。尤以迁建事业机关的帮助,两三年内完全实现了原来的理想,甚至超越了原来的理想。
——卢作孚:《国际交往与中国建设》(1944.10.1)
●世界上要永远地和平下去,必得要没有侵略的国家,同时更得要没有可能被侵略的国家。
——卢作孚:《国际交往与中国建设》(1944.10.1)
●战后除恢复原有铁路外,建设应有全局的打算,应求其打通四隅,顾到国际铁路的联络。长江以南的横断铁路应一直通到西南边界与越南缅甸印度相连,长江以北的横断铁路,应一直通到西北与苏联相连;应在平汉粤汉以西再完成一条纵断铁路,由广西通过贵州四川,并由云南通过四川以达陕西。
——卢作孚:《战后的交通运输》(1945.7.15)
●任何开发计划,只有使人们生活得到改善,才是有意义的。我的心中强烈地铭刻着一九三六年四川遭受的那一次近代史上最严重的旱灾之一的情景。从低空飞行的飞机上望去,数百里范围内,只能见到干枯的田野由于缺水而开裂,覆盖着大地的不是新生作物的碧绿,而是头一年留下来的枯死的残梗。一星期以后,我又一次飞过那片农村,景色却完全改变了!代替旱灾劫掠的是一里又一里新生稻谷的美丽秧苗。雨已经下过,人们已经开始播种。迅速改变的景色使我留下一个信念:人的力量等同于大自然的力量。
——卢作孚:《中国中心的伟大基地》(1945.4)
●塘沽既成,犍乐又成,不朽清辉光史乘;为建国惜,为人群惜,岂仅私痛哭先生。
——卢作孚:《挽范旭东》(1945.10.21)
●我们对北碚市区的建设,应有一整个理想,如今后的住宅区、文化区、工业区等,如何发展、如何布置等,均应有具体的设计,并一一在地图上标明出来,使每一个北碚的人都知道而且都努力来完成这理想。
——卢作孚:《新北碚的建设》(1947.11.2)
●北碚的事业,是一个整体,有的性质相近的工作,应该归作一个机构管理。如北碚的公园、动物园以及市街的园艺布置,统交由科学院经营,希望未来的北碚,遍地是公园。
——卢作孚:《新北碚的建设》(1947.11.2)
●本人由美归来,乘飞机越过纽约城,见道路纵横,环绕该城,配合高楼大厦,而感其建筑之伟大,但今年返江南时,亦见河川密布,林木青翠,江南风景尤较美国为优,因此感美国之TVA灌溉工程繁荣之美国西部,而中国之RVA应当积极兴建,以救济中国农村繁荣国民经济啊!
——卢作孚:《游美观感》(1947.4.18)
●我曾教省二女师第六班的国文,完全是让学生自己选文读,自己讲,我来听,我来问,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简直把他颠倒过来了。学生真比先生讲得好,因为先生是马马虎虎,学生是用过一番功夫。至于学生作文,从不由先生出题,甚至把文字作好了,才来请我最后加上题目的。大家须知道富有天才的好文章,就是一个人自己想说的话,自己有深刻的体会或感动,然后才能写得出很深刻、很生动的文章。
……
每一个人都是天才,只需要教育去发展他。但是过去的教育,往往反把天才淹没了,受教育愈深,即淹没的愈深,只有小学生是活泼的。
——卢作孚:《如何改革小学教育》(1948.4)
●我们建设国家,就要从立脚处起,立脚在什么地方,就从什么地方建设起,在工厂,就从工厂建设起,在小学,就要从小学建设起,就要从小学生的生活秩序及其一切环境建设起。
——卢作孚:《如何改革小学教育》(1948.4)
●我们从小孩子有兴趣的实际生活中,去求知识,去找教材,去建设秩序,这便是很好的课程。
——卢作孚:《如何改革小学教育》(1948.4)
●日本有一种纪念的东西,那树木的横断面截下做圆形,或斜断面截下做椭圆形,在这些圆形或椭圆形薄片上画些山水花鸟之类,卖给游客,以做纪念。图画并不高明,但游客人人都买一点,以记游踪。
刚才看见兼善公寓的棕垫,不整齐,做得很不好。假如把它改善一下,民生公司就需要得很多。这一项手工业,是极可推广的。
江安出竹器,但是江安并不产竹。假如在竹器上面刻以名人书画,它就是另外一层意义了。在北碚这也是可以做的。
生活要顾虑到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人,这不是很好的教育吗?
——卢作孚:《在北碚座谈会上谈教育与建设》(1948.9.28)
●中国今天的教育,只能做到一个教育“士”,没有做到教育“士农工商”,与如何做“士农工商”。因此他认为,教育如果不教人谋生,就是肤浅。故他主张要为农村的贫苦儿童和成人筹划出一种崭新的教育,这教育要教导他们如何去谋生的技术,去找寻出这一条该走的道路。
——卢作孚:《教育就是建设》(1948.9.26)
●从小事做起,因为小事往往容易被别人忽略,同时小事比较容易做好。做好了,也就容易感应别人,这种感应,就是你的成功。
——卢作孚:《在北碚儿童福利区茶话会上的谈话》
●自己现在是办实业的,但实际上是一个办教育的,几乎前半生的时间都花在办教育上,而现在所办的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是想把事业当中全部工作人员培养起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卢作孚:《如何彻底改革教育》(1948.4.22)
●脚已缠小了,不容易再放大,不比今天大家都是天然脚,不放就大了。所以我们希望教育从小学做起,把如一张白纸的儿童一直教好下去,不要教成死人,甚或教成坏人。
——卢作孚:《如何彻底改革教育》(1948.4.22)
●大家须知道富有天才的好文章,就是一个人自己想说的话,恰如分际地写出来。必须自己有想说的话,自己有深刻的体会或感动,然后才能写出来很深刻、很生动的文章。
——卢作孚:《如何彻底改革教育》(1948.4.22)
●有一次带瑞山校一批学生去参观一家火柴厂,许多学生看到火柴头上药的部门,一口锅烧滚了药液,一个人拿着很整齐的一排火柴,在锅上轻点着,偶一不慎,落了一根下去便燃起来了。一个小朋友很感兴趣,也拿了一根丢下去,第二个,第三个,都各拿一根丢下去。过后又走到一个烘灶前面,看着一个工人抱了一把火柴丢进灶去,轰的一声就燃起来了,那些小孩又觉得这很好玩,于是又争相各抱一把火柴丢进去,看它轰的一声燃起来。一位老师不安地说:“你看小孩子这样顽皮,见啥搞啥,怎好管。”我说:“好办,只要厂主乐意,我们把学生排成行列,一个个去丢,让他们每个都有丢的经验和机会。”……我们从小孩子有兴趣的实际生活中,去求知识,去找教材,去建设秩序,这便是很好的课程。教学生是麻烦的,乃是教师自己还无经验的关系。
——卢作孚:《如何彻底改革教育》(1948.4.22)
●船的航行,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
——卢作孚:《公司的任务》(1950.7.8)
●我自问不是想当资本家来搞企业的。
——卢作孚:《自述》(1952.2.6)
●那时民生公司的职员的刻苦是不能想象的,我不做集聚资金的想法,完全以社会关系来运用资金,我穿得像叫花子一样,赤脚戴竹笠,走到朋友家里,以为是乞丐进门,人家问我为什么这样子,我说我本来是这样子。
——卢作孚:《自述》(1952.2.6)
●我一生没有土地,没有私人投资,私人没有银行往来,没有回扣,没有受礼物,对公司有时有点欠支但立即扣还。
——卢作孚:《自述》(19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