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 娠 病

妊 娠 病

案58 不孕(肾阴阳两虚型)

华某,39岁,女。

初诊(2015年2月13日)

[症候]结婚6年未孕。结婚6年,曾流产1次,准备人工受精,外院检查子宫内膜较薄,月经周期正常6~7/28~29日。末次月经2015年1月15日,量中,有巧克力囊肿史。脉细,舌淡红,苔薄。胃纳一般,体型消瘦,二便调,夜寐安。

[诊断]不孕。

[辨证分型]肾精不足,阴阳两虚。

[治法]平补肾之阴阳,兼补气血。

[处方]当归15g,川芎6g,炒白芍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黄精30g,制首乌15g,石楠叶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巴戟天12g,桑椹15g,女贞子15g,续断15g,柴胡9g。7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2月20日)

[症候]末次月经2015年2月15日,量中。脉弦,舌红,苔薄,治守同前。FSH10.37mIU/ml,LH9.2mIU/ml,E234pg/ml,T 0.3ng/L,P 0.3pg/ml。

[处方]当归15g,川芎6g,炒白芍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黄精30g,制首乌15g,石楠叶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巴戟天12g,桑椹15g,女贞子15g,续断15g,柴胡9g,枸杞子15g,丹参15g。14剂,水煎服。

随访:如此调理半年,于2015年9月试管婴儿成功。

【按语】久婚不孕,观其病史,诊其舌脉,均可见肾之精气不足,本方平补肾之阴阳,兼补气血。肾之精气充足,则气血调和,月经按期而至,则生子之事指日可待。方中当归、川芎、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合成四物汤,养血活血;制首乌、石楠叶、山茱萸、菟丝子补益肾阳;桑椹、女贞子滋补肾阴;肾之阴阳同时调理,达到平衡;柴胡疏肝理气。

案59 不孕(肝郁肾虚型)

王某,27岁。

初诊(2014年7月3日)

[症候]结婚2年未孕。月经后期,40~50日一行。末次月经6月10日,平素腰腹疼痛,经前乳胀。舌苔淡黄腻,脉象沉细。

[诊断]不孕症。

[辨证分型]肝郁肾虚证。

[治法]疏肝益肾,调经种子。

[处方]当归15g,茯苓15g,香附10g,艾叶10g,狗脊15g,桑寄生15g,柴胡9g,菟丝子15g,续断15g,炙甘草6g。10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7月13日)

[症候]腹痛乳胀,寐可,纳呆。舌苔薄黄,尖红,脉象细滑。证属肝胃不和、肾阴不足。治以疏肝和胃,佐以益肾。

[处方]柴胡9g,香附10g,橘皮9g,黄芩9g,桑寄生15g,生地黄15g,菟丝子15g,砂仁9g。14剂。

三诊(2014年9月1日)

[症候]停经50日,口淡无味,乳房胀痛,小腹隐痛,恶心欲吐。舌苔薄黄,脉滑。尿妊娠试验阳性,证实怀孕。

[诊断]早孕。

[治法]理气和胃,佐以益肾。

[处方]生地黄12g,黄芩10g,桑寄生15g,苎麻根10g,竹茹10g,续断15g,杜仲15g,白术9g。7剂。

【按语】此患者月经后期,腰腹冷痛,属于胞宫虚寒,经前乳胀,乃肝气郁结所致,气滞则血瘀。又加之肾气虚而不能温养冲任,以致寒气凝滞。治疗方法以疏肝益肾、温宫散寒为主。

案60 不孕(气虚血瘀型)

李某,32岁。

初诊(2015年4月10日)

[症候]婚后3年未孕。月经后期,经量少,经期腹痛较剧,经前乳胀。末次月经3月20日,于外院行输卵管造影显示通畅。舌苔淡黄稍腻,脉细。

[诊断]不孕症。

[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证。

[治法]养血调经,理气化瘀。

[处方]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0g,香附10g,鸡血藤20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黄15g。7剂。

二诊(2015年4月16日)

[症候]时有乳房作胀,下腹胀痛。舌质红苔黄,脉细。

[处方]当归15g,白芍9g,川芎10g,香附10g,黄芩9g,青橘皮各6g,黄芪15g,桃仁10g,延胡索10g,生地黄10g。7剂。

三诊(2015年4月24日)

[症候]乳胀好转,腹痛仍作,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处方]当归15g,白芍9g,川芎10g,香附10g,黄芩9g,黄芪15g,桃仁10g,延胡索10g,生地黄10g,火麻仁20g。上方续服。

四诊(2015年6月10日)

[症候]末次月经5月底,量中等。尿妊娠试验阳性,证实怀孕,现无明显不适。

【按语】此例属于月经后期、月经紊乱所致不孕,乃气滞血瘀所致。故治法以养血调气、活血化瘀为主,瘀久化热,再佐以清热之品,待气调血畅、经行有期则怀孕必顺势而成。

案61 不孕(肝气郁结型)

张某,29岁。

初诊(2015年1月20日)

[症候]婚后1年余未孕。既往月经规则,平素乳房胀痛,易怒,口苦,寐可,纳差。舌红,苔薄稍黄,脉弦。

[诊断]不孕症。

[辨证分型]肝气郁结证。

[治法]疏肝解郁,调补冲任。

[处方]香附10g,郁金9g,柴胡9g,白术9g,当归10g,橘皮9g,白芍10g,茯苓10g,路路通10g,砂仁6g,炙甘草6g。14剂。

二诊(2015年2月5日)

[症候]服药后乳胀缓解,纳差,余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微弦。

[处方]柴胡6g,香附10g,郁金9g,白术9g,青皮9g,木香6g,白芍10g,茯苓10g,路路通10g,砂仁6g,合欢皮20g,炙甘草6g。14剂。

三诊(2015年3月6日)

[症候]以疏肝理气为主,随证加减调理2个月。现月经逾期12日未行,自觉恶心欲呕,尿妊娠试验阳性,诊为怀孕。

[处方]遂嘱其需注意调适饮食及休息。

【按语】乳房属胃,乳头属肝,情绪不畅,肝气郁滞,则乳胀乳痛;肝郁横逆犯脾,脾胃运化失常,则饮食不佳。治当疏肝理气,健脾助运,以逍遥丸化裁,则肝气得舒,脾运得健,效果显著。

案62 不孕(肝郁血瘀型)

刘某,30岁。

初诊(2014年1月25日)

[症候]结婚2.5年未避孕未孕。既往月经规则,经前乳胀,小腹胀,无腰酸,末次月经1月5日,外院检查输卵管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舌淡暗,苔薄白,脉弦。

[诊断]不孕症。

[辨证分型]肝郁血瘀证。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处方]当归12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柴胡9g,红花10g,莪术10g,香附10g,三棱10g。7剂。

二诊(2014年2月2日)

[症候]服药后乳胀缓解,无腹胀痛。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活血通络。

[处方]当归12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柴胡9g,红花10g,莪术10g,香附10g,三棱10g,黄芩9g,益母草10g,石楠叶15g。7剂。

三诊(2014年2月9日)

[症候]经前乳胀缓解,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继续上法治疗。

[处方]当归12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柴胡9g,红花10g,莪术10g,香附10g,三棱10g,黄芩9g,石楠叶15g,马鞭草15g。14剂。

四诊(2014年5月15日)

[症候]连续治疗3个月后,停经35日来就诊,查尿TT(+)。嘱其注意休息,饮食有度,10日后做B超检查。

五诊(2014年5月26日)

[诊断]今B超检查证实宫内正常妊娠。

【按语】患者经前乳胀,腹胀乃为气机郁滞之象,且输卵管堵塞属中医学“癥瘕”的范畴,亦为气滞血瘀所致。治疗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为要,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数月获效。

案63 不孕(肾阴虚证)

李某,29岁。

初诊(2015年2月25日)

[症候]患者既往月经不规则,前后不定期。曾育有一女,现未避孕1年未孕。末次月经2月17日。平素腰部酸痛,腹胀不明显,寐可,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

[诊断]不孕症。

[辨证分型]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调经种子。

[处方]熟地黄15g,当归12g,白芍10g,山茱萸9g,巴戟天10g,菟丝子20g,炙甘草6g,山药10g,柴胡9g。7剂。

二诊(2015年3月3日)

[症候]服药后腰酸好转,胃胀不舒。舌淡苔薄白,脉细略弦。

[处方]当归12g,白芍10g,山茱萸9g,巴戟天10g,菟丝子20g,炙甘草6g,山药10g,柴胡9g,砂仁6g。14剂。

三诊(2015年3月16日)

[症候]诸症好转。

[处方]治同前法,随证加减治疗2个月。

四诊(2015年5月25日)

[症候]末次月经4月初。服上药后未及时就诊,现月经延后半月余。尿妊娠试验阳性。

[诊断]早孕。

【按语】患者既往月经先后不定期,腰部酸痛,舌苔、脉象均属肾虚之象。治以滋肾育阴,但是滋腻之品易有碍胃之弊,稍加理气之品即舒,脾肾既已调补得当,受孕即自然天成。

案64不孕(寒凝血瘀型)

王某,27岁。

初诊(2014年8月24日)

[症候]婚后2年未避孕未孕。末次月经8月16日。既往月经规则,经行腹痛较剧,得热痛减,手足冷,寐可,纳可,二便调。舌暗,苔薄白,边有瘀斑,脉弦。

[诊断]不孕症。

[辨证分型]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宫散寒,止痛化瘀。

[处方]吴茱萸9g,延胡索10g,生蒲黄15g,五灵脂10g,川芎9g,当归10g,肉桂10g,艾叶9g,香附10g,赤芍10g,炙甘草6g。7剂。

二诊(2014年8月30日)

[症候]服药后无明显不适,舌暗,苔薄白,边有瘀斑,脉弦。

[处方]吴茱萸9g,延胡索10g,生蒲黄15g,五灵脂10g,川芎9g,当归10g,紫石英30g,肉桂10g,艾叶9g,香附10g,赤芍10g,炙甘草6g,续断10g。7剂。

三诊(2014年9月7日)

[症候]昨日临经,自觉手足冷好转,腹痛较前减轻,经量中,经色略暗。舌淡,苔薄白,边有瘀斑,脉弦。

[处方]治守上法。吴茱萸9g,延胡索10g,生蒲黄15g,五灵脂10g,川芎9g,当归10g,紫石英30g,肉桂10g,艾叶9g,香附10g,赤芍10g,炙甘草6g,续断10g,菟丝子15g,桃仁10g。7剂。

四诊(2014年12月20日)

[症候]上法续治3个月后,经行腹痛基本缓解,手足冷亦明显好转。今月经延后1周,自觉恶心,小腹胀,尿妊娠试验阳性。

[诊断]早孕。

【按语】患者经行腹痛较剧,得热痛减,手足冷,舌暗,苔薄白,边有瘀斑,脉弦,均属寒凝血瘀之征。治以温宫散寒,止痛化瘀,药用温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而成。二诊正值月中,加入补肾促排卵之药,经前加入活血化瘀之剂,使胞宫得以温煦,瘀血得去,经行痛止,阻碍受孕的不利因素荡然无存。

案65 不孕(气血亏虚型)

陶某,30岁。

初诊(2014年9月21日)

[症候]婚后1.5年未避孕未孕。患者经行腹泻半年,月经周期规则,经行腹泻,下腹隐痛,头晕气短,全身乏力,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

[诊断]不孕症。

[辨证分型]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助孕。

[处方]党参15g,炙黄芪20g,炒白术10g,炒白芍10g,炙甘草6g,升麻9g,牡丹皮10g,当归10g,熟地黄10g,山药10g,茯苓15g。7剂。

二诊(2014年9月30日)

[症候]服药后无明显不适,自觉头晕好转,治守同前,增加补气药物的用量。

[处方]党参30g,炙黄芪30g,炒白术10g,炒白芍10g,炙甘草6g,升麻9g,牡丹皮10g,当归10g,熟地黄15g,山药10g,茯苓15g,山茱萸12g,生地黄12g。7剂。

三诊(2014年10月8日)

[症候]服药后无明显不适,自觉头晕好转,经行腹泻未出现。

[处方]宗前法,药用:党参30g,炙黄芪30g,炒白术10g,炒白芍10g,炙甘草6g,升麻9g,黄柏9g,牡丹皮10g,当归10g,熟地黄15g,山药10g,茯苓15g,山茱萸12g,生地黄12g,乌药10g。7剂,水煎服。

随访:连服2个月后受孕。

【按语】患者经行腹泻,且头晕气短,乃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之象。治疗以补气养血,健脾调经为主,经调则受孕概率大大增加。

案66 胎漏(脾肾两虚型)

陈某,35岁,职员。

初诊(2015年5月8日)

[症候]患者结婚8年,曾有2次流产史,每次孕6~7周自然流产,夫妇双方经某医院生殖免疫检查无异常。平素月经规则,量中,无痛经。初诊时孕45日,少量见红2日,伴腰酸,少腹坠胀,晨起呕吐,饮食少进。脉细滑,舌淡红,苔薄白腻。

[诊断]胎漏。

[辨证分型]脾肾两虚证。

[治法]补肾健脾,和胃安胎。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升麻9g,续断15g,桑寄生15g,杜仲15g,菟丝子15g,枸杞子12g,黄芩9g,藿香6g,姜竹茹9g,苎麻根12g,苏梗6g。7剂。

二诊(2015年5月15日)

[症候]患者偶少量见红,腰酸和少腹坠胀均好转,晨起呕吐,舌脉同前。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升麻9g,续断15g,桑寄生15g,杜仲15g,菟丝子15g,枸杞子12g,黄芩9g,藿香6g,姜竹茹9g,苎麻根12g,苏梗6g,墨旱莲15g,地榆12g。7剂。

三诊(2015年5月22日)

[症候]无见红,稍有腰酸,偶少腹坠胀。脉细滑,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升麻9g,续断15g,桑寄生15g,杜仲15g,菟丝子15g,枸杞子12g,黄芩9g,藿香6g,苎 麻根12g,苏梗6g,墨旱莲15g,地榆12g。14剂。

四诊(2015年7月30日)

[症候]孕60日时B超示胎心搏动。患者中药保胎至孕3个月。

随访:2016年2月初分娩一健康女婴。

【按语】胎漏、胎动不安与肾、气、血关系密切,凡禀赋虚弱、忧思劳倦、房事不节、起居饮食失宜,都能导致气血虚损、肾精亏虚。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胎养不牢,所以本病的治疗重点应补其不足。方中续断、杜仲、桑寄生、菟丝子固肾气、强冲任,以固胞胎,党参、黄芪、升麻、白术补中益气以载胎,枸杞子养血滋阴以养胎,黄芩、苎麻根清热养血安胎,竹茹、藿香、苏梗理气宽中安胎,墨旱莲、地榆凉血止血。

案67 胎漏(脾肾亏损型)

张某,28岁,会计师。

初诊(2015年3月20日)

[症候]结婚2年,2012年人流1次。末次月经2月6日,今停经42日,阴道少量出血3日。伴腰酸,小腹坠胀,头晕,神疲肢倦,口淡欲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查尿HCG示阳性,B超证实为宫内妊娠。

[诊断]胎漏。

[辨证分型]脾肾亏损证。

[治法]补肾健脾,安胎。

[处方]黄芩9g,白术12g,桑寄生20g,菟丝子15g,续断15g,杜仲15g,砂仁6g,苏梗10g,苎麻根20g,地榆炭15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3月27日)

[症候]阴道出血止,偶腰酸,无小腹坠胀,仍感头晕欲呕,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黄芩9g,白术12g,桑寄生20g,菟丝子15g,续断15g,杜仲15g,砂仁6g,苏梗10g,苎麻根20g,地榆炭15g,炙甘草6g,党参15g,黄芪15g,山药15g。7剂,水煎服。

三诊(2015年4月3日)

[症候]无阴道出血,无腰酸,无小腹坠胀,偶恶心,B超见心管搏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黄芩9g,白术12g,桑寄生20g,菟丝子15g,续断15g,杜仲15g,砂仁6g,苏梗10g,苎麻根20g,炙甘草6g,党参15g,黄芪15g,山药15g。7剂,14剂。

随访:2015年12月20日顺产一男婴,体重3 050g。

【按语】中医学认为先兆流产主要是肾虚、气虚、血虚、血热、血瘀和外伤损伤冲任,冲任不固则不能摄血养胎,发生胎漏、胎动不安,以肾虚气血虚弱多见。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冲任之本在肾。如素体禀赋不足、肾气亏损或屡孕屡堕或孕后不节房事均可损伤肾气,冲任受损,系胎无力而为先兆流产;气血虚弱,不能滋养胎元,也易造成流产。《女科证治》中指出:“妇人有孕,全赖血以养之,气以护之。”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素体虚弱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则脾失健运,气生化乏源,冲任不固,载胎无力可发展为先兆流产。故安胎应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固冲安胎为大法。方中菟丝子补肝肾、益精血、强腰脊、固下元、温而不燥,是补肾安胎的要药,配桑寄生、续断、杜仲等加强益肾养血、固冲载胎之力;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摄血安胎;黄芩、苎麻根清热养血安胎;砂仁、苏梗理气宽中安胎;地榆凉血止血;山药健脾。

案68 胎漏(阴虚血热型)

顾某,25岁,会计师。

初诊(2014年12月19日)

[症候]孕48日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伴下腹坠胀隐痛,腰酸,伴心烦口燥,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诊断]胎漏。

[辨证分型]阴虚血热证。

[治法]清热养阴,固肾安胎。

[处方]生地黄12g,黄芩9g,白芍12g,山药15g,续断15g,甘草6g,桑寄生15g,白术9g,黄柏9g,苎麻根12g,墨旱莲15g。7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12月26日)

[症候]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感下腹坠胀,腰酸好转,小便色微黄,无心烦口燥,大便间日行。舌脉同前。

[处方]生地黄12g,黄芩9g,白芍12g,山药15g,续断15g,甘草6g,桑寄生15g,白术9g,黄柏9g,苎麻根12g,墨旱莲15g,菟丝子15g。共14剂,水煎服。

三诊(2016年1月9日)

[症候]无阴道出血,无下腹坠胀及腰酸,二便调。舌质红,苔薄,脉细滑。

随访:孕65日B超示胎心搏动。

【按语】素体阳虚或七情郁结化热、外感邪热、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方中生地黄滋阴养血;白芍养血敛阴;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续断、桑寄生、菟丝子固肾安胎;山药补脾养血;苎麻根凉血止血,兼能安胎;墨旱莲养阴止血;白术健脾安胎;甘草益气调和。

案69 妊娠恶阻(脾虚胃弱型)

李某,26岁,教师。

初诊(2015年9月11日)

[症候]孕52日,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口淡无味,呕吐清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诊断]妊娠恶阻。

[辨证分型]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处方]予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姜半夏6g,木香6g,砂仁6g,生姜3g,姜竹茹9g,橘皮6g,苏梗6g,杜仲12g,槲寄生15g。7剂。

二诊(2015年9月18日)

[症候]患者饮食能进,呕吐减少,稍感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姜半夏6g,木香6g,砂仁6g,生姜3g,姜竹茹9g,橘皮6g,苏梗6g,杜仲12g,槲寄生15g,黄芪12g。续服7剂。

三诊(2015年9月25日)

[症候]患者无恶心呕吐,胃纳尚可,精神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姜半夏6g,木香6g,砂仁6g,生姜3g,姜竹茹9g,橘皮6g,苏梗6g,杜仲12g,槲寄生15g,黄芪12g。续服7剂。

随访: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呕吐明显减轻,至孕3个月后病情再无反复,足月剖腹产一健康男婴。

【按语】受孕之后,经血不泻,冲脉之气较盛,冲脉隶于阳明。若脾胃虚弱、冲气上逆则可犯胃,胃气虚则失于和降,反随冲气上逆而作呕恶。方中四君子汤健脾胃、和中气,砂仁、生姜、半夏温胃降逆止呕,陈皮、木香、苏梗理气宽中行滞,竹茹开胃醒脾,槲寄生、杜仲补肾安胎,黄芪补气。胃气和则诸症减。

案70 妊娠恶阻(肝胃不和型)

胡某,26岁,职员。

初诊(2015年6月12日)

[症候]孕45日,呕吐酸水,胸满,嗳气叹息,头胀而晕,口干。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诊断]妊娠恶阻。

[辨证分型]肝胃不和证。

[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处方]炒白术12g,炒山药g,姜竹茹10g,藿香10g,苏梗6g,陈皮6g,香橼皮6g,绿萼梅5g,佛手5g,砂仁3g,生姜2片。7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6月19日)

[症候]呕吐减少,胸满减轻,无嗳气叹息,偶头晕,口干亦轻。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处方]炒白术12g,炒山药g,姜竹茹10g,藿香10g,苏梗6g,陈皮6g,香橼皮6g,绿萼梅5g,佛手5g,砂仁3g,生姜2片,黄芩9g,槲 寄生15g。7剂,水煎服。

三诊(2015年6月26日)

[症候]患者无呕吐黄水,无胸满及头晕,无嗳气叹息。舌淡红,苔薄黄,脉滑。

[处方]炒白术12g,炒山药g,姜竹茹10g,藿香10g,苏梗6g,陈皮6g,香橼皮6g,绿萼梅5g,佛手5g,砂仁3g,生姜2片,黄芩9g,槲寄生15g。14剂,水煎服。

随访:此病患经治疗后无明显不适,终顺利生产一健康女婴。

【按语】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肝脉挟胃贯膈,肝气上逆犯胃,则胸满呕吐;肝气不舒,则嗳气叹息;肝气逆走空窍则头胀而晕,肝与胆相表里,肝气上逆,则胆火亦随之上升;胆热液泄,故呕吐酸水,口苦。方中山药健脾胃;砂仁、生姜温胃降逆止呕;陈皮、藿香、苏梗理气宽中行滞;竹茹开胃醒脾;香橼皮、绿萼梅、佛手疏肝理气,宽中开郁;黄芩清热,白术健脾益气,为传统安胎佳方;槲寄生补肾安胎。因恶阻有伤胎之虞,故须先安未病之地。

案71 子淋(湿热下注)

杨某,25岁,职员。

初诊(2015年7月10日)

[症候]孕60日,小便频数而急2日。尿黄,艰涩不利,灼热刺痛,口干,胸闷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子淋。

[辨证分型]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处方]予五淋散加减。当归12g,白芍12g,黄芩9g,甘草梢9g,淡竹叶12g,生地黄12g,泽泻10g,车前子12g,栀子12g,赤茯苓12g。7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7月17日)

[症候]小便涩痛好转,稍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处方]当归12g,白芍12g,黄芩9g,甘草梢9g,淡竹叶12g,生地黄12g,泽泻10g,车前子12g,栀子12g,赤茯苓12g。7剂,水煎服。

随访:服上药后病情痊愈,直至生产未再反复。

【按语】本病由于膀胱积热,气化失司所致,摄生不慎,湿热蕴积,灼伤膀胱津液,发为小便淋痛。栀子、黄芩清热泻火通淋;赤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湿通淋;甘草梢泻火止淋缓痛,使火热之邪俱有小便排出;淡竹叶清热利尿;佐当归、白芍、生地黄养血安胎,使邪去而不伤正。

案72 子烦(阴虚内热型)

徐某,28岁,公务员。

初诊(2015年5月22日)

[症候]孕50日,心中烦闷,坐卧不宁。午后潮热,手足心烦热,口干咽燥,渴不多饮,夜寐不安,小便色黄。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滑。

[诊断]子烦。

[辨证分型]阴虚内热证。

[治法]清热养阴,安神除烦。

[处方]太子参9g,麦冬9g,茯苓12g,黄芩9g,知母9g,生地黄10g,莲子心6g,竹茹10g,白术9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5月29日)

[症候]心中烦闷大瘥,无潮热,无手足心烦热,稍口干,夜寐安。舌红,苔薄黄,脉细滑。

[处方]太子参9g,麦冬9g,茯苓12g,黄芩9g,知母9g,生地黄10g,莲子心6g,竹茹10g,白术9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

三诊(2015年6月5日)

[症候]诸症皆安,夜寐安。舌稍红,苔薄黄,脉细滑。

[处方]太子参9g,麦冬9g,茯苓12g,黄芩9g,知母9g,生地黄10g,莲子心6g,竹茹10g,白术9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

随访:治疗后无明显不适,遂停服药,于2016年1月7日顺产一健康男婴。

【按语】素体阴虚,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感不足,心火偏亢,心主神明,心火亢盛,则神明不安,故心中烦闷,坐卧不宁,夜寐不安;阴虚内热,故午后潮热,手足心灼热;火热内炽,耗损津液,不能润肺,故口干咽燥;渴不多饮,小便色黄,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滑数,皆为阴虚内热之候。太子参益气养阴生津;生地黄滋肾益阴以济心火;麦冬养心除烦,润肺生津;知母泻肾火,使水火既济;黄芩、竹茹清热除烦;莲子心清心火;炙甘草和中,共奏清热养阴,宁心安神之效;竹茹解肝郁、清痰热、除心烦,使热解郁伸,心气清和;黄芩和白术共奏安胎之效。

案73 子嗽(阴虚肺热型)

王某,23岁,待业。

初诊(2014年12月12日)

[症候]孕50日,2周前有上感史。现咳嗽,干咳无痰,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光,脉细滑数。

[诊断]子嗽。

[辨证分型]阴虚肺热证。

[治法]养阴润肺,止嗽安胎。

[处方]予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黄12g,麦冬9g,贝母6g,百合9g,当归12g,白芍12g,生甘草6g,玄参9g,桔梗6g,桑叶9g,炙百部6g,半夏9g。7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12月19日)

[症候]服药后咳嗽减少。

[处方]生地黄12g,麦冬9g,贝母6g,百合9g,当归12g,白芍12g,生甘草6g,玄参9g,桔梗6g,桑叶9g,炙百部6g,半夏9g,桑寄生15g,续断15g。共7剂,水煎续服。

三诊(2014年12月26日)

[症候]咳嗽已瘥,胃纳可,稍腰酸。

[处方]生地黄12g,麦冬9g,贝母6g,百合9g,当归12g,白芍12g,生甘草6g,玄参9g,桔梗6g,桑叶9g,炙百部6g,半夏9g,桑寄生15g,续断15g。续服7剂,水煎服。

随访:此病患孕期再未发作,直至顺利生产,母子平安。

【按语】《女科经纶》引朱丹溪云:胎前咳嗽,由津血聚养胎元,肺乏濡润,又兼郁火上炎所致。方中百合、百部润肺止咳;麦冬、玄参养阴清肺;白芍养血敛阴;生地黄补肺肾之阴;贝母化痰止咳,桑叶、桔梗、甘草清肺利咽;桑寄生、续断固肾安胎,当归养血。全方重在养阴润肺补肾,使金水相生、阴精充足、虚火自平,则咳嗽自愈;肾气充足则胎元得固。

案74 滑胎(肾精亏损型)

刘某,女,36岁。

初诊(2015年4月17日)

[症候]3次自然流产求诊。末次月经2015年4月2日,平素月经周期6/20~25日,外院查FSH20.1 mIU/ml,LH9.8mIU/ml ,E215.9pg/ml。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4年怀孕40余日,阴道流血而自然流产,未清宫。上级医院孕前检查(-),染色体检测(-),爱人精液检测(-),现准备再次怀孕,前来中医调理。脉细,舌淡红,苔薄白。寐一般,精神差,胃纳差,二便调。

[诊断]自然流产。

[辨证分型]肾精亏损。

[治法]健脾补肾。

[处方]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炒白芍15g,续断15g,桑寄生15g,杜仲15g,菟丝子15g,升麻12g,枸杞子15g,黄芩12g,熟地黄15g。7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4月24日)

[症候]药后胃纳可,精神良好。脉舌如前,时有口干。

[处方]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炒白芍15g,续断15g,桑寄生15g,杜仲15g,菟丝子15g,升麻12g,枸杞子15g,黄芩12g,熟地黄15g,太子参15g,麦冬15g。7剂,水煎服。

三诊(2015年5月8日)

[症候]月经未转,脉滑,舌红,苔薄白,寐安。时恶心呕吐,查尿TT(+),目前无腹痛无阴道出血。

[处方]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炒白芍15g,续断15g,桑寄生15g,杜仲15g,菟丝子15g,升麻12g,枸杞子15g,黄芩12g,熟地黄15g,太子参15g,麦冬15g,竹茹12g,橘皮12g。14剂,水煎服。

四诊(2015年5月22日)

[症候]目前孕45日,有点滴状阴道出血,无腹痛。查B超:早孕,未见心搏。HCg21 000mIU/ml,P20.9pg/ml。

[处方]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炒白芍15g,续断15g,桑寄生15g,杜仲15g,菟丝子15g,升麻12g,枸杞子15g,黄芩12g,熟地黄15g,太子参15g,麦冬15g,竹茹12g,橘皮12g,苎麻根15g,地榆15g,墨旱莲15g。14剂,水煎服。

五诊(2015年6月5日)

[症候]孕2月,无腹痛,无阴道流血。B超提示:早孕,见心搏。

[处方]中药上方去地榆、墨旱莲,14剂水煎服。嘱注意休息,孕期少同房,上级医院产检。

随访:8个月后足月顺产一女婴。

【按语】自然流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子宫因素、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中医学称习惯性流产为“滑胎”。本病与肾、气、血关系密切。凡禀赋虚弱、忧思劳倦、房事不节、起居饮食失宜都能导致气血虚损,肾精亏虚而流产,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养胎不牢,肾虚则胎失所系。因此,虚损不足是产生“应期而堕”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应强调“大衰论治”(陈修园《妇科要旨》)和“预培其源”(张景岳《景岳全书》),以及复孕后坚持长期治疗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