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

曹式哲先生整理新发现的雷梦辰手稿《津门书肆二记》后,王振良先生建议交《藏书家》连载发表,引起了藏友关注。其间振良先生又提出建议,请式哲先生网罗雷先生其他遗文并有关评介文章,汇成一帙,结集出版,并命我写序。式哲先生乃以年余之力,黾勉从事,编成是书,题名《津门书肆记》,并持稿到馆,说明撰序之意。我疾阅书稿,不忍释卷。是稿主要记述津门书肆内容,静心阅读,如听雷梦辰先生讲述津门书肆史;书中兼记津门藏书家事迹,因其中几位藏家的旧藏善本我经眼过,所以观其文字,倍感亲切,犹睹故人。

我的朋友藏书家韦力先生说过“收藏品位最高者莫过于藏书”。此话颇有深意,我以为可以从成为一位藏书家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进行诠释:一是具备书源市场。古书属于纸质文献,不便保留。凡遇兵燹水火,百不一存。传本日少,得者不易。二是具备识书眼力。古书内容浩博,经史子集四部,无所不包。各部精髓,版刻特色,晓者不易。三是具备购书财力。孤本秘籍罕觏,偶露峥嵘,身价不菲。非家有余钱者不能接手,取者不易。天津过去的藏书家,大多具备这三个条件。

天津建城很晚,不过六百多年,此前的藏书无从谈起。近代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多与天津有关,时有“近代百年看天津”的说法,此言甚是,于藏书亦然。近代天津,门户洞开,西方列强用长枪大炮打入天津,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等九国划出了自己的租界地,天津被迫开放成为商埠,天津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城市空间有了很大发展。又由于它“当河海之要冲,为畿辅之门户”,在政治上也具有特殊地位。因此,一些有钱有势人士,诸如富商巨贾、政客名流、遗老阔少等纷纷云集津门,而大量古籍也以不同渠道,源源不断流进天津。天津市场书源不断,那些具有过人眼力、囊有余钱的藏家如鱼得水,各显其能,购藏善本,由此造就了一批在全国赫赫有名的藏书大家。

在《津门书肆记》中,有《近代天津私人藏书述略》一文,是作者在从事古书业四十余年间随笔辑录下来的五十多位藏书家事迹。笔者感到,虽然每位藏家的身份经历和藏书风格不同,但他们访求善本的执著精神完全一样,无不令人感佩。笔者对这些藏书家都十分敬仰,对其中一些藏书家还怀有着特殊情感,个中原因就是曾经翻阅过、奉读过,抑或整理过他们的旧藏善本。

周叔弢先生,20世纪70年代年末期到天津图书馆,给年轻馆员讲授古籍版本知识。当时我刚入馆不久,没有资格听课,但我亲眼见过周老先生,他“貌婉而神清,才敏而志定,淡声色,薄滋味,寡气矜,畏荣进,怡然淡然,若与世无竞者”(引藏书家傅增湘语,见《周君叔弢勘书图序》)。自己庆幸的是,后来工作岗位是典守弢翁捐书,大饱眼福,还利用弢翁在自己的藏书中亲笔撰写的批校题跋,编了一部《弢翁藏书年谱》,弢翁的访书经历、藏书标准,为书友藏家在书肆地摊中检寻所爱古书提供了借鉴,受益者当不在少数。来新夏老先生更誉《年谱》为一种“创体”。

任凤苞先生在民国时期收藏明清方志不遗余力,辟天春园书楼珍藏明清方志三千多种,遂为私家藏志之巨擘,其藏志量大质精,与当时国立图书馆相伯仲。在天津解放前夕,曾遭日人觊觎,为避免“皕宋之厄”,在周叔弢先生游说下,任先生毅然决定举献市政府,成为现在天津图书馆特色藏书重镇之一。自己对这位藏书为学者使用、无私举献政府的重量级藏书家,非常敬佩,总在考虑为其做些事情。2009年10月在我馆同仁共同努力下,择馆藏任氏藏志之精华,编成《任氏天春园珍藏善本方志丛书》,是为永久纪念。

严修是筹建直隶省图书馆(现天津图书馆的前身)时积极捐书人之一,曾先后三次捐献自己的大量藏书。其手稿几乎全部入藏天图。近年我们编印了《严修手稿》,为学界深入研究这位近代教育家、书法家、藏书家的事迹提供了第一手珍贵文献。今年我在参加全市古籍普查工作时,在一位藏书家手里,还意外发现严修诗文稿本。这册手稿,端楷缮写,颇为精致,藏家秘不示人,而我有幸见之,眼福匪浅。

张之洞在清光绪末年,以四川学政身份执掌该省教育,当时“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因编《书目答问》。因其开列书目,具为易得通行之本,且浅显易懂,受到学人重视,几乎家置一部,一时洛阳纸贵。此书产生如此效果,与之洞熟悉古籍善本有着因果关系。来新夏教授积数十年之力,写成《书目答问汇补》,我有幸与韦力先生用六年时间参与斯稿整理之役。是书遂成藏家访书时不可或缺之专业工具书。

学界誉之为“甲骨文发现之父”的王襄先生和王懿荣先生,都在雷梦辰先生的笔下出现。王襄先生研究甲骨文富有成果,撰有多部专著,悉数入藏天图。我曾与其哲嗣王翁儒、王巨儒先生合作,整理遴选这些珍贵遗稿,编成《王襄著作选集》,为世人深入开展对甲骨文研究提供了珍贵文献。天图还藏有王懿荣先生编撰的《福山王氏家藏稿》《王文敏公经进稿》及《王懿荣书札》等多部稿本,其中《海岱人文册目》一稿,数年前被山东大学编入了《山东文献集成》,广传于世。

张重威先生的藏书,现有二万余册,秘藏在上海闹市某小区民宅中。我曾在2008年夏,应其哲嗣张家璩先生之请登楼观书,明清典籍,赫然在前。唯因张家和馆方想法未偕,转让之事也只好暂时搁置。不过我不想这样放弃,伺机而动,力谋图之,将梦想变成现实,争取让书回到津门故里。

金钺先生藏书之外,兼善刻书。其在北京文楷斋所刻之木版原物,现入藏天图。金钺刻书的原始档案资料,尽数由李世瑜先生收藏。李世瑜先生是我见过的天津藏书家。他学有专长,研究宝卷,成果显著,一部《宝卷综录》,奠定了其在民间宗教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天津图书馆珍藏的一批价值极高的明末清初雕版印制的宝卷,就是先生早年配合市政府从北郊(今北辰区)宜兴埠一个庙中收缴上来的,这批早期宝卷遂成天图特色藏书之一。李世瑜先生生前,将自己珍藏的金钺刻书原始档案转让天图,为我们了解金钺刻书情况提供了文献依据。

2010年7月,应振良先生之约,我忝居评委之列,参与“天津市十大藏书家”评选活动。其间走门串户,查看原书。这次藏书家评选标准之一,就是达到一万册平装书。从数量上衡量,不能说不多,但这与雷先生所记述的津门藏家“藏书数量过万册”的线装古籍相较,实有天壤之距。今非昔比,这确是事实。由此观之,藏书难,藏善本古籍书更难。

为了普及藏书知识,为藏友搭建交流平台,1998年山东齐鲁书社创办了《藏书家》,广受藏友欢迎。我与此书稍有因缘。在1997年底1998年初,书社谋划创刊前准备工作。执行主编周晶先生命我向藏界前辈顾廷龙先生索求题签和题词。此时我正在北京参与由顾老主持的《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工作。顾老时年95岁,耄耋高龄,不辞所求,欣然应允,墨笔题名“藏书家”,题词“网罗放失,传之其人。藏书家创刊之喜。九五老人顾廷龙题”。近来该社由事业单位转企之后,为了整合社出版资源,谋求更大发展,寻觅合作伙伴,经相关友好人士共同努力,遂以天津图书馆、北京三希堂藏书名义,与齐鲁书社达成三方合作协议。我与振良担当《藏书家》执行主编,具体负责组稿初审等工作。斯事为传递天津作为藏书家重镇之余续,做了些许努力。

最近,我受我国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李致忠先生邀请,参加《中华民间珍藏善本再造》项目的前期策划和筹备工作。这套丛书将与专收公藏的已经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成为姊妹篇,其影响不言而喻。在马年伊始召开的全国知名藏书家小型座谈会上,藏家踊跃发言,支持编纂这部丛书。有的藏家从更高层面,看待编纂这样一部大书,认为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古籍拍卖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对民间藏书的一次大揭示,古籍中记述的先哲思想,可以通过这部丛书放射光芒,为弘扬传统文化,推进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学术发展,提供精神滋养。

雷梦辰先生是津门书业名家,《津门书肆记》乃其遗作,书稿厚重,内容丰富,涉及书肆、藏书及文人轶事等诸多方面。此书之成,为业界同仁提供了一份难得的珍贵文献,它填补了书业史、藏书史及文献学上的一项空白,我乐观其成。爰就津门藏书家的点滴逸闻、近年为天津几位重要藏书家旧藏古籍所做事情的片段,以及参评“天津市十大藏书家”活动的肤浅感受等草就小文,弁于卷首,是为序。

2014年3月于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