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曹式哲

1991年12月底,我由外地调入天津市古籍书店(以下简称古籍书店)复制出版部任文字编辑后,相继认识了返聘的刘熙刚、胡以朴以及偶然来单位办事的张振铎、呼智生、李同金、李光育、戴根会等退休老职工,而与雷梦辰等绝大多数退休老职工则错过了结识的机会,实为憾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断断续续听得不少有关这些老职工的业书经历和轶闻趣事,并且留下深刻印象。

应该说,切实触动我,促使我决意撰写古籍书店这些老职工的业绩,挖掘天津书业的掌故和历史主要缘于两件事:

其一,2003年深秋,书友常海成先生由河北省衡水市专程赶来古籍书店寻访雷梦辰,在办公室负责接待的正是我。交谈中得知,常海成先生对在北京琉璃厂从事古籍鉴定、书画鉴定、古陶瓷鉴定、文物修复诸行业的老辈冀州人十分关注,长期搜集整理相关史料,准备来日将这些人的生平业绩收入《冀州市志》。在此期间,常海成先生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等书刊上偶然发现了雷梦辰的文章,并得知雷梦辰不但是冀州人,而且是版本目录学专家孙殿起的外甥、雷梦水的胞弟,于是慕名来访。遗憾的是,雷梦辰已于当年6月27日病逝。望着常海成先生怅然若失的神情,我感到很无奈。常海成先生很是执著,几经周折又寻访到雷梦辰的儿子和徒弟,最后撰写并发表了《在古书堆中过日子——记天津古籍书店老前辈、版本学家雷梦辰先生》一文,详述雷梦辰的生平、为人、治学、业绩等,使读者可藉此了解雷梦辰投身书业的一生,认识到雷梦辰对天津书业文化的历史贡献。常海成先生从此了却一桩夙愿,我亦由衷为常海成先生高兴。

然而我想,倘若常海成先生于雷梦辰生前采访,则收获一定更为可观。我推测,常海成先生撰文之际,诸多遗憾一定在所难免。雷梦辰是古籍书店的老职工,其乡友常海成先生来访并撰文发表,值得称道。然而,为什么天津书业没有人做这类早就该做的事呢?显然,天津书业在这方面是落后了。

常海成先生这篇文章刊于2007年6月25日《藏书报》,当时古籍书店健在的老职工尚有张振铎、呼智生等数人,他们有着数十年的从业经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是古旧书业不可多得的人才,亟宜调集多方力量,助其整理平生所学,惠及后世。鉴于几位老职工年事已高,此事无疑具有抢救的性质,万万不得再有丝毫懈怠。为此,我亦曾多次对张振铎的弟子、呼智生的儿子提及。拜读常海成先生大作,触动我多年心事。

其二,2007年春夏之交,我阅读了学友唱春莲女士见赠之《王子霖古籍版本学文集》(王雨著,王书燕编纂)。该书收录王雨先生所著《古籍版本学》《古籍善本经眼录》,以及大量日记、信札、学术论文、见闻随笔,又包括史树青先生所撰《总序》、王玉良先生所撰《前言》以及亲属回忆录、作者传略、墓志铭等,学术性和资料性兼备,系王雨先生毕生心血之集大成者,值得一读。

王雨(1896—1980),字子霖,河北省深县人。为谋生计,14岁即到北京琉璃厂鉴古堂书店学徒。19岁时已在琉璃厂设藻玉堂书店,自任经理。公私合营后在中国书店供职。数十年来,他在古籍版本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是一位学者、专家型的书业前辈。王雨先生信札、论著颇多,怎奈“文革”肆虐,命运多舛,一生心血,多有散失,难以成书,留下终生遗憾。幸赖其孙女王书燕女士及众亲属多方搜集,又为出书四处奔走,复赖史树青、丁瑜、王玉良、程有庆、林岩诸先生鼎力支持,多所策划,其书终得付梓,实为王氏家族之幸事,更为书业之幸事。

《王子霖古籍版本学文集》的问世表明,即使当事人辞世,此事依然可以做得很好,关键在于有心。王书燕女士的成功实践,对我无疑是又一次触动。

以上两件事最终促使我在2009年2月2日《藏书报》发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一文,我将其视作向书业同仁发出的呼吁,亦视作自己行动的宣言。退休以来,我陆续发表《南开大学图书馆与古籍书店》《老辈售书之人王振永》《周叔弢与王雨王振永师徒》《津门书业忆故人——雷梦辰》《雷梦辰遗作〈津门书肆二记〉发现始末》五篇文章,并计划继续写下去,来日能够编辑成书。在此期间,有同事对我说,雷梦辰、王振永这些老职工大多已经去世,现在写他们有点晚了。其实,晚与不晚是相对的,做便不晚,不做可就真的晚了。再者说,现在写雷梦辰、王振永这些老职工也还有一些办法可资弥补,诸如采访老职工的家属、子女、徒弟、同事等。

2012年2月2日下午,报人王振良先生来访,见到《津门书肆二记》原稿及所附资料卡片后,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我)很激动”,并叮嘱我尽快整理出来,续补完整。王振良先生对我近年致力于挖掘史料并撰写天津书业历史片段表示称许,认为是填补空白(在我看来,不过是为天津书业做一件早就该做的事罢了),同时希望我尽快将雷梦辰诸文及有关评介章整理出来,一并结集出版,并说书友对此很是期待云云。这便是我历时两年编辑雷梦辰文集《津门书肆记》的由来。

雷梦辰,1929年12月22日出生,河北省冀县谢家庄村人,天津市古籍书店职工,版本目录学专家。受父亲影响,雷梦辰自幼喜好读书。由于家境艰难,15岁即辍学投身书业,先后在北京琉璃厂富晋书社、隆福寺东雅堂书店以及天津茹芗阁书店学徒。1949年茹芗阁书店歇业后,曾经在北马路一带摆书摊,又在天祥市场二楼自设梦辰书社(后改称文学书店),专营古旧书刊。1956年公私合营后,文学书店并入新华书店天津分店古旧书门市部(1978年更名为天津市古籍书店),雷梦辰从此成为国营书店营业员,直至1990年3月1日退休。2003年6月27日,雷梦辰因患肺癌逝世,终年74岁。

在舅父孙殿起、长兄雷梦水的影响下,雷梦辰毕生以售书为业,同时兼顾著书撰文,1989年5月出版了《清代各省禁书汇考》(书目文献出版社),计21万字。1985年起,他先后发表过《津门书肆记》《天津三大商场书肆记》《晚清至解放前天津书坊刻印本书籍知见录》《直隶书局创办始末考》《近代天津私人藏书述略》五篇文章,再加上《津门书肆二记》(本系雷梦辰未完成之遗作,我采访其子雷向坤时,偶然发现并整理续补完整,已从《藏书家》第17辑起开始连载),文章数量虽然不多,但除《天津三大商场书肆记》之外,篇幅都在万字以上,累计起来已近12.5万字。这六篇文章,比较完整地勾勒了晚清以来的天津书业文化史以及私人藏书史,对于深入研究天津书业文化,乃至宣传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雷梦辰文集《津门书肆记》除辑录上述六篇文章外,还收入了《〈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序》《〈贩书随笔〉小序》,以及从网络搜到的致姚予节手札一通。这是目前能够见到的雷梦辰的所有文字了。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南开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合编的《天津老城忆旧》〔《天津文史资料选辑》1997年第4期(总第七十六辑)〕,录有雷梦辰《津门城厢书肆记》一文,系节录《津门书肆记》之“旧城厢区内外”部分,故此不再编入。

文集附录则收入章用秀先生《书林有路学海无涯——雷梦辰与古籍版本鉴定》、尹树鹏先生《我所接触的雷梦辰先生》、常海成先生《在古书堆中过日子——记天津古籍书店老前辈、版本学家雷梦辰先生》,以及拙作《津门书业忆故人——雷梦辰》《雷梦辰遗作〈津门书肆二记〉发现始末》两篇。这五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评述雷梦辰其人其文,有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天津书业文化,以及雷梦辰对天津书业文化的历史贡献。

文集初名《雷梦辰文存》,后经王振良先生提议并天津古籍出版社首肯,乃易为《津门书肆记》。此系雷梦辰代表作之标题,言简意明,一目了然,冠为书名,亦属得当。想当年,天津书肆与北京琉璃厂书肆、隆福寺书肆遥相呼应,互通声气,堪称我国近现代书业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最后,还想谈谈关于雷梦辰的几点认识。

雷梦辰是古籍书店一名普普通通的老职工,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凭借长期不懈的努力,自学成才,出版有《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发表了《津门书肆记》等六篇长文,成为勾勒晚清以来天津书业文化史第一人,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难怪古籍书店有职工说,雷师傅的作为近乎奇迹,真也奇人了。依我之见,奇人不奇。像雷梦辰这样埋头伏案、发奋著述的书业前辈确属罕见,却也并非没有解读的钥匙。雷梦辰在《天津三大商场书肆记》开篇有如下一段夫子自道:“笔者以为记叙过去三大商场的书肆概况,再现当时之风貌,有助于探求书店之特点,可供文史研究者聊作参考。”正是在这种写作动机的驱使下,雷梦辰才表现出过人的意志品质,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写作态度与治学精神。对于所谓奇人雷梦辰,其实不难给出合乎情理的诠释。

勿为尊者讳,据说雷梦辰于生活琐事并不挂心,平素不修边幅,且嗜烟酒。20世纪80年代,雷梦辰为抓紧业余时间写作,长期住在古籍书店南门里书库,有职工发现雷梦辰床下净是空酒瓶,为了驱虫,褥子下面还放有不少烟蒂,其实也没什么效果。我认为,雷梦辰这些表现虽系长期的生活习惯使然,却又与其潜心写作,无暇他顾有关。古今中外多少学有所成、竟至痴迷的人,大抵如此。某些职工不了解雷梦辰的内心世界,不明白雷梦辰为什么写作,甚至不清楚雷梦辰写的是什么内容,仅凭某些表象便认为雷梦辰异于常人,甚至有点怪,这显然不够全面,也不够客观。人与人之间既然缺乏沟通与理解,也便拉开了距离。

毫无疑问,就主流和本质来说,雷梦辰是一位好人,一位大好人。他为人笃诚、耿直,文亦如其人,实实在在,能不是好人?他为天津书业做了这么多好事,付出了这么多时间与精力,能不是好人?这里不妨再举一例,即雷梦辰1982年3月为同事兼“莫逆”王振永誊录、校正《贩书随笔》一事。雷梦辰知道《贩书随笔》是王振永1958年的售书记录,所涉书籍既有少数宋版书,又有大量明清善本,内容则包括版本鉴别、作者考证、纸别藏章、序跋凡例、版式插图、内容提要、基本评价、推测提示、评点按语、来历去向、售出日期、售书金额、售归单位诸项,于书业历史研究价值不可低估,更知道《贩书随笔》是王振永硕果仅存的著述,遂谢绝王振永慨然相赠之意,对《贩书随笔》予以精心整理,然后奉还,最终促成王振永《贩书随笔》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二辑刊发,成为书林一段佳话。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先生对我说过——属于雷梦辰、王振永的那一页历史即将掀过去了(大意)。这是实情,也是敦促我抓紧时间整理雷梦辰文集《津门书肆记》,并打算今后继续撰写这些古籍书店老职工,撰写天津书业往事的缘由之一。

天津问津书院和天津古籍出版社慧眼识珠,决定合作出版雷梦辰文集《津门书肆记》,并由主编王振良先生纳入《问津文库》之“天津记忆”丛书第三种,李国庆先生于百忙之中欣然为序,林公武先生复为文集题写书名,在此均致诚挚谢忱。

2014年5月14日于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