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赣州建设成南方的又一个茶叶集散地的思考

把赣州建设成南方的又一个茶叶集散地的思考

温先阳 何江勤 王胜

(赣州市农业局 江西,赣州341000)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本文从建设生态文明江西省赣州市角度出发,提出利用赣州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近年来加快发展上取得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在山地资源开发上大力发展茶叶产叶,走自然和产业和谐发展的路子,加快赣州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上作了认真的分析,提出的对策对加快整个赣州农业经济发展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赣州;茶叶;集散地;思考

江西省赣州市自古就是沟通闽西、粤北、湘南的江南重镇,是“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据五岭之要会,扼赣粤闽湘之要冲”,宋、元、明、清时期,这里是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赣州处于珠三角、闽三角、长株潭和昌九景四大经济区紧密圈内,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广大内陆地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沟通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赣州“水陆空”现代化立体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二纵一横”铁路网、“二纵三横二联一环”高速公路网、“三纵三横一环”干线公路网、赣州新机场的通航,赣州将成为由港口、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共同“托”起的中国南部的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笔者认为,可以依靠这种便捷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推动赣州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赣州茶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已经来临

1.1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赣州市茶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5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全面实施,对“三农”投入数量不断增长和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农民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也让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扩大涉农投资吃下了定心丸。土地承包权证可以抵押贷款、购买制茶机械可以享受财政补贴,这二项政策的出台,对快速发展茶产业无疑是一个利好,说明了国家对发展茶产业的态度,也进一步坚定了农民大力发展茶产业的信心。

1.2以“十大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机制创新,为茶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为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2004年初,赣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出了在江西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以政策法规体系等内容的“十大体系”,开创了赣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些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在对接,关键在破解制约赣州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加速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实现赣州经济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五年的努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吃、拿、卡、要的事情明显减少,一个有利于追赶和跨越的投资环境正在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赣州,也有利于加速赣州茶产业的发展。

1.3大力发展茶产业有利赣州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设绿色生态赣州的需要。赣州列入了赣江源保护区、东江源保护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当地政府今后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认识茶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性,充分利用赣州丰富的山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大力发展茶产业,一方面可以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又能保护良好的赣州生态环境,是对建设赣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二是培育山地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赣州现有脐橙面积达到150万亩,产量80万吨,产值55亿元,规模不断扩大,国内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但脐橙上市季节短,保鲜加工和市场开拓跟不上,大批量集中上市,市场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新开发果园也面临着集中投产,如不解决市场销路问题,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存在相当大的威胁,当地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要从数量扩张型发展产业的思路中转变过来,减少了对新开发脐橙的政策扶持,提出下一步重点扶持发展加工橙和后加工的思路。赣州山地面积4560万亩,其中适合种植果树的山地面积占1/10,约450万亩,另有相当大的山地面积可供开发。茶叶和以脐橙为代表的果业,在空间上利用山地资源时可以实行错位发展,脐橙在山脚下,茶叶在山上;在用工上也错开了,脐橙在冬季,茶叶在春季;在地域上,脐橙集中在赣州南边安远、寻乌、信丰等地,茶叶可以向其他地方发展。如何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我认为茶叶不但可以大力发展,而且可以作为第二个“脐橙”产业加以培育,列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把赣州建设成为国内闻名的“橙、茶”集散地。

1.4资本寻找投资方向,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赣州是人口大市,总人口846万,其中农业人口676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在148万。大量人员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金,学回了外面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一些人已不满足常年打工的生活,转向内地寻找投资机会。和工业相比较,农业投资虽然周期更长,在一定程度上靠天吃饭,但需要资金较少,农民自己熟悉这些产业,投资果业等涉农产业已成了一些人的首选,已涌现了一批这样的典型。茶产业有较好的收益,亩收益基本能超过4000元,高的上万元,制成的茶叶成品可以较长时期保存,只要我们加强宣传和引导,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向茶产业。

1.5茶产业的稳步发展和茶文化研究的深入为茶产业的深度发展夯实了基础

赣州茶产业从近几年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现在面积、产量、销价在稳定的基础上逐年上升,可以用稳步发展四个字来概括。从茶文化研究会成立起,赣州茶文化研究就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地开展,介绍赣州茶产业的历史,宣传绿茶的功效,打造赣南茶的品牌,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加快了茶产业的恢复和发展。近年来,该市果茶争地的现象没有了;在发展绿茶生产的同时,引进白茶良种,白茶发展非常迅速,一年时间全市种植白茶面积已近2000亩;铁观音茶良种也在兴国、瑞金、宁都等地有种植,所产茶叶品质非常不错,受到消费者的肯定。在茶叶消费市场上,绿茶、红茶已各占半壁江山,大融合的茶叶消费氛围正在形成。茶产业的发展壮大、茶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浓厚的茶叶消费氛围,夯实了该市茶产业向深度发展的基础。

2把赣州打造成南方的又一个茶叶集散地的思考

在福建安溪有一个铁观音交易市场,在广州芳村形成了南方的大型的茶叶交易市场,赣州毗邻广东、福建,北靠湖北、浙江等茶叶产地,具有鲜明的区位优势。通过破解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企业为主体的多轮驱动格局,推进茶产业大发展,把赣州打造成南方的又一个茶叶集散地,不仅是对茶产业本身,也是对赣州经济的有力推动。

2.1建设综合性的包括茶叶在内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

赣州是农业大市,农产品交易并不活跃,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赣州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市本级南北蔬菜(果品)批发市场,通过和其他省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比较,我们发现,该市场在位置选择和设计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应该通过建设规范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综合的赣州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加快赣州农业的发展。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升温,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地出现,半死不活的市场也到处都是,应该呼吁政府在市中心繁华地段规划设置综合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如在综合市场里设花卉交易市区(街)、果(茶)交易区等,满足日益扩大的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建设旅游大市的需要,满足建设交通枢纽的需要,也是把赣州建设成茶叶集散地的需要。

2.2推广统分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赣州茶产业的发展为将来的茶产业做大做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众多茶场(厂)中,寻乌阳天茶场建立的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值得大家学习,可以大力推广。该茶厂作为龙头,除保留小块茶园作为示范外,其他茶园全部分给周围的农户管理,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茶青、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建立起“四统一分”的经营模式,农民通过出售茶青、在茶场务工和销售后返利三种方式增加收入,调动了农民从事茶产业的积极性,对茶场来说解决了日益增长的找工难、用工成本高的难题,对农民来说解决了缺技术、缺资金、无市场的难题。推广该模式可以迅速地扩大生产规模,化解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2.3建立一个有利茶产业投资的信息服务平台

资金、技术、人才一直是现代管理提得最多的几大因素,在赣州建立起有利茶产业投资的信息平台,对加快赣州茶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必要。业务主管部门要从过去的管技术、管政策、管数字上转向收集信息、建立信息平台方向转变,为投资和招商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里能找到茶产业的投资效益分析情况、当前应该种植什么品种、到哪去找技术、市场在哪里、哪里在招商、有多少山地面积、政府有什么鼓励措施等投资与招商都最需要的信息,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型。

2.4营造一个有利茶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们都能感觉到市场上有两只手在起作用,一只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调控的无形的手,另一只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形的手,这两只手共同左右着市场的走向。有一句话叫“项目围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可以看见政策在一定的范围内左右着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赣州脐橙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就能感觉到营造有利某个产业投资的政策环境的重要性。基于赣州茶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茶产业的各种有利条件,应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出台扶持茶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如扶持龙头企业、促成山地流转、统一对外茶品牌宣传、鼓励茶文化宣传与研究上有更多新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