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二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快乐诵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lí jī),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shì)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qǐ)首,乃卒(zú)。是以为恭世子也。

注译窗

看看下面的译文,你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

img4

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想要杀掉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为什么你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呢?”太子说:“不行。父亲有骊姬才会快乐,我把事情挑明只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那么你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父亲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国父的国家呢?再说,我能逃到什么地方去呢?”申生派人向师傅狐突告别说:“我申生有罪,因为没有听从您的忠告,才面临死亡。我不敢贪生怕死。虽然如此,但我们国君年纪老了,爱子年纪又小,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如果您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得到了您的恩惠,甘愿去死。”申生再拜叩头之礼后就自尽身亡了。由于他对国君忠实顺从,人们送他谥号为“恭世子”。

img5

博学角

“愚孝”不可取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应该继承和发展的,但是古人却把孝与“愚孝”混淆了。

孔子说,孝敬父母很重要的是要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事事为父母着想,于是有了二十四孝故事。但是,子女的孝举和父母的爱子之心相悖,造成对父母的心理伤害,反而会南辕北辙,让父母遗憾一辈子!

晋献公因为听信骊姬的谗言,想杀掉太子申生,其中不能否认掺杂了冲动的因素。申生认为自己的存在违逆了父亲的意愿,自己是有罪的,所以选择自杀这种“愚孝”的方式。可申生却没有想过,骊姬只能暂时迷惑父亲,自己才是父亲的骨肉,自己死后父亲可能会后悔,那时的自己岂不是更不孝吗?

智多星

讲一讲

古代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故事和名言,孔子就曾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做人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你是怎么理解“孝”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七彩板

在家里,你听爸爸妈妈的话吗?你是怎样孝敬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