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五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快乐诵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rǔ)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zhū sì)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注译窗

看看下面的译文,你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

img12

子夏的儿子死了,他为此哭瞎了眼睛。曾子前去吊唁(yàn),说:“我听说,朋友的眼睛失明了,就要为他哭泣。”曾子哭了,子夏也哭了起来,说道:“天啊!我没有罪过呀!”曾子气愤地说:“你怎么没有罪呢?从前,我和你在洙水和泗水侍奉老师,后来你告老回到西河,让西河的人们把你比作老师,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在办理亲人丧事期间,没有可以让人们特别称道的事,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儿子死了,你就哭瞎了眼睛,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怎么就没有罪过呢?”子夏听后扔掉手中的拐杖,跪下说:“是我的罪过啊!是我的罪过啊!我离开朋友一个人居住太久了啊!”

img13

博学角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原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惟前有数行,稍可分辨,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惟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译文:

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征去世了,就失去一面镜子了!魏征去世后,我派人到他家中,从他的书箱里找到一页奏疏,刚刚写成草稿,字迹都难以辨认,只是前面有几行,还稍微可以看清楚,这几行字写道:“天下的事物有善也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得以安宁,任用恶人国家就会动乱。朝廷大臣之中,君主对他们的感情有爱有憎,对憎恶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缺点,而对喜爱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长处。爱憎之间,是应该仔细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长处,斥退邪恶的小人毫不迟疑,任用贤良之臣没有二心,国家就可以兴旺了。”他留下的奏疏就是这样说的。而我想来想去,恐怕难免犯这样的错误,公卿侍臣们可以把他的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我的过失就一定要规谏呀。

智多星

品一品

唐太宗李世民的这一席话,成为今天的至理名言,不是没有道理,好好品味一下吧!

七彩板

有人向你提过建议吗?你是虚心接受了还是很生气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