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季孙之母死

十二季孙之母死

快乐诵

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阍(hūn)人为君在,弗内也。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jiù)而修容焉。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曾子后入,阍人辟之。涉内溜,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yī)之。

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

注译窗

看看下面的译文,你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

季孙的母亲死了,鲁哀公前去吊唁,曾子和子贡刚好也来吊唁。由于国君在里面,守门的人不让他们俩进去。曾子和子贡到马圈里把仪容修饰了一下。子贡先走进去,守门人说:“刚才已经通报了。”曾子随后进去,守门人让开了路。他们来到室的中央,卿大夫们都离开了原位,鲁哀公也从台阶上走下一级,向他们拱手行礼。

img31

君子们谈起这件事时,说:“好好地整肃仪容,这样就可以畅通无阻了!”

博学角

以貌取人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是,日久见人心。原来他既不仁义又很懒惰,大白天不读书不听讲,只知道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

img32

子羽是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相貌有些丑陋,孔子认为他比较愚笨,不能成才。但是,子羽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而且注重修身与实践。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后,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和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和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曾子和子贡在马圈里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畅通无阻,说明仪表是很重要的;但是,孔子用相貌来判断人的品质和能力,却出现了失误,说明人不能以貌取人。

智多星

讲一讲

宰予和子羽都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但孔子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能做到这一点吗?请举例说明。

七彩板

全面、深入、客观、准确地观察分析问题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