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里摆动的吊灯

教堂里摆动的吊灯

伽利略在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西海岸比萨城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据说他的祖先是佛罗伦萨很有名望的医生,但是到了他的父亲伽利略·凡山杜这一代,家境日渐衰落。凡山杜是个很有才华的作曲家,生前出版过几本牧歌和器乐作品,他的数学也很好,还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但是美妙的音乐不能填饱一家人的肚皮,他的数学才能也不能给他谋到一个好职位。伽利略出生不久,凡山杜在离比萨城不远的佛罗伦萨开了一间卖毛织品的小铺子,这完全是不得已的办法,但是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凡山杜只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经商。这个时候的省城正由美第奇家族的银行家兼威尼斯商业巨子统治着。

佛罗伦萨一景

伽利略出生后,他父亲愈发对这个开设在佛罗伦萨的小小羊毛商店感到乏味。他的儿女们怎会知道他们的父亲脾气日见暴躁,对孩子们那样没有耐心,原来是由于他对前途的害怕和绝望造成的。他害怕穷困,他和孩子们住在这样一种外表还算很好的石建屋宇中,但里面却空气沉闷、潮湿得像地窖。每当他在街道上撞见一些经常可以看到的贫苦乞丐时,心里会不禁地战栗,幻想着自己和儿女可能有一天也要步入靠乞讨面包来生活的悲惨境地。

于是,悲伤失望的乐师终于鼓起勇气来,希望他的长子有一天能重振门楣。他给孩子取的名字叫“伽利略” ,即使是在现在的佛罗伦萨,这位物理学家的名字仍是十分响亮有名的。给小孩取一个这样响亮的名字,象征着美好的事业前途。他常会以此向他的妻子炫耀,可是,总是换来一阵耸肩的揶揄。

小伽利略是凡山杜的长子,父亲对儿子寄予很大希望。在他出生那年,父亲便有意把他那没出息的旧商店关闭,让他的长子来维持生计。他发现,小伽利略非常聪明,从小对什么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不仅如此,这个孩子心灵手巧,似乎永远闲不住,不是画图画,就是弹琴,而且时常给弟弟妹妹做许多灵巧的机动玩具,玩得十分开心。

小伽利略最初进了佛罗伦萨修道院的学校。在这所学校,他专心学习哲学和宗教,有段时间,小伽利略很想将来当一个献身教会的传教士。凡山杜听到这个情况后,立即把儿子带回家,他劝说伽利略去学医,这也是他为儿子的未来早已设计好的一条路。

17岁那年,伽利略进了著名的比萨大学,按照父亲的意愿,他当了医科学生。当时他脑海里对这些家庭情景,记得是多么清楚!如今,这位矮壮、红头发学生,悲苦地独自走进这昏暗、静寂的教堂,心中思索着父亲早期对他的期望。

他父亲在教他玩风琴和笛子的时候,曾大声而惊异地说: “看你这个音乐天才,有一天,你会成为多斯卡尼大公爵宫廷里最受喜爱的音乐师,不会像你爸爸,只能玩玩自己听。 ”

比萨大学一景

伽利略还记得他妈妈喃喃的怨言: “音乐能够给你更多的面包吗? ”

但年轻的伽利略却梦想成为一位画家。他早期的绘画,在这充满着艺术宝藏的佛罗伦萨城里,曾经得过嘉奖。达恩波就曾亲自把画拿来请伽利略做评析,他说他所有的画都受到了伽利略透视观的影响。

有一天晚上,伽利略的父亲将商店的布匹清理完毕,把门关上后,对妻子说: “假如我们的儿子真的终身从事艺术,那真是一个幸运的好兆头!他出生的地方,也就是达·芬奇( Leonardo DaVinci, 1452~1519,意大利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出生不远的地方。你该还记得,姬利,我们的伽利略出生的那个月份,正是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及建筑家)去世的那个月。 ”

他的妻子一面数着柜台下面铁盒子里很少的几个银币,一面低头轻蔑地偷笑。

见太太没说话,他又解释说: “你是对的,除非他成为一个米开朗琪罗,或者一个拉斐尔( Raphael, 1483~1520,意大利画家及建筑家) ,或者一个本威努托·切利尼( Benvenu to Cellini, 1500~1571,意大利的雕刻家及金匠)不然,他会和我一样,需要辛苦一辈子才能维持生活。 ”

拉斐尔画像

资料链接

切利尼

本威努托·切利尼,出生于1500年,死于1571年,意大利雕塑家、金银工艺师、作家和大众情人,他十分崇拜米开朗琪罗。在他的宇宙观里保持了许多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主义因素。

切利尼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中的风格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金银工艺品:法国国王法兰西一世制作的盐罐(1539~1543)与珀耳修斯雕像(1545~1554)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艺品。此外,他还被认为是一位不大用阴影的真实主义画家。

他受到罗马教皇、佛罗伦萨大公、法国国王的高度评价。他是风格主义雕塑中装饰派的代表人物,是当时主张恢复雕塑作品中英雄气概的唯一艺术家。

16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作为珠宝工艺师在教皇宫廷里工作,他出色地掌握了文艺复兴时期小型雕像的传统。16世纪40年代风格主义占了上风。1540年他应邀去法国,1545年回到佛罗伦萨后完全献身于雕塑工作,他的创作探索超出了佛罗伦萨风格主义流派追求的范围。他以米开朗基罗的思想作为依据,力图解决雕塑在空间中扩大形体的动态,同时在欣赏时可以采取环形巡视的形式。如1548年他创作的柯西莫一世胸像就是针对这一课题所作努力的例子。

在当时佛罗伦萨风格主义所不屑一顾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则在他的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杰出作品《斩梅杜萨的珀耳修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作的成功例子。从他预先准备的小构图上也可以看出他逐步构思的经过,第一个蜡制小构图由于富有诗意而使其余变形构图相形见绌,在这一构图上他力图使形象具有慷慨激昂的气氛,从而取得了成功。

斩梅杜萨的珀耳修斯雕像

这尊珀耳修斯雕像是继米开朗基罗之后在意大利纪念性雕像中的又一杰出作品。切利尼成功地塑造了内心世界异常丰富、沉着宁静、潇洒豪迈的胜利者形象。他使高举着梅杜萨头颅的珀耳修斯的姿态和手势从容不迫,并有一种内在的威力。将底座处理成珠宝工艺似的精细形式,以及把被砍下头的梅杜萨尸体的姿态的塑造都故意进行一些复杂的安排,用以加强轮廓和造型对比程度。总体造型显得生气勃勃,使珀耳修斯雕像洋溢着一种文艺复兴时代雕塑的特有生命力。不足之处在于空间布局有些复杂,它影响了表现力的发挥,这与他当时和风格主义理想的艺术原则彻底断绝关系的软弱无力有关。

他的自传《致命的百合花》写于1558~1566年间,最早的版本于1728年出版,但在19世纪初期前,此书还不曾为意大利以外的其他国家所知。直到最近的100年,这本《自传》才得享盛名。

尽管作者在文中自我吹嘘,并存在不少的偏见,但该书对16世纪统治者与他们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及伦理道德,比其他书介绍得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切利尼的朋友与敌人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他在书中迅速地、接二连三地向我们介绍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小旅馆老板、妓女、音乐家、作家、商人、士兵、红衣主教与公爵。这些人物是切利尼所描写的这个世界中各个阶层的主角。他自己是一座圆雕,而他所描写的男人与女人则是浮雕或浅浮雕。

在阅读他的这本自传的时候,读者可以不必掌握关于16世纪的材料,就能很好地了解切利尼这个人及其所叙述的惊险经历。这本《自传》本身毕竟是历史文献的再现,其中描述了诸如罗马监狱的各种情况,佛罗伦萨人被流放的事,或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与其情妇的关系。除了他对美第奇家族的忠心,以及一些偶尔的、颇为明智的评论以外,切利尼总是回避政治,似乎政治与己无关。虽然他信笔而书,但他要写的是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他所处时代的历史。

本威努托·切利尼自传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当时的政治变动是非常频繁的。起初,佛罗伦萨共和国曾被政变所推翻,美第奇家族恢复对佛罗伦萨的统治,然后被逐,后来又返回;罗马被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所洗劫;教皇没有信心地发动反宗教改革运动;欧洲大陆被宗教战争与各个王朝的战争搞得四分五裂。

晚年的切利尼遭到了宫廷的冷遇,他几乎完全献身于文学和理论工作,对自己的理想非常失望,悲观沮丧,这在他晚期的作品中也是有所反映的。

伽利略仍记得当时他老坐在店角落里的一张长背靠椅上,他闻到从敞开的大门吹进来的街道气味,这里早该有场大雨将街上的脏味冲洗到亚诺河里去的。当他听到他父亲柔和声音中带着的倦意,看到他褴褛上衣里无力而下垂的双肩时,伽利略感到一阵懊悔的刺痛。但很快的,他沉浸于自己的梦想中:他卖掉了他从早到晚修补出来的一些发明的小玩意,带回一小袋子的金币,倾倒在母亲的膝盖上。也许,这时候母亲不会再抱怨。他会告诉她,替她自己买一件新衣,替妹妹们买几双鞋子,当然,还有替她最喜爱的、还在蹒跚学步的小儿子买一些糖梅子。

达·芬奇塑像

伽利略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会替自己设计试做一些小玩具,然后装上转盘和滑轮,这些小玩意经常吸引弟妹们抢着拿走,甚至他父亲也称赞他的天赋。

他父亲告诉他说: “你该在100年以前出生才是,孩子,你该是属于文艺复兴时代的儿童。在那黄金时代,一个人必须是音乐家、诗人、巧匠。他能演奏自己的曲子,能像切利尼一样雕塑自己的像,或者像达·芬奇那样调制自己的绘画。前几天有一个旅行者在米兰看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他告诉我说,由于墙壁有些潮湿,那幅画的光彩已有些褪色。是的,上帝给了达·芬奇比一般人更多的天赋,他也的确比一般人更能接受它的赐予,他懂机械,也懂解剖和艺术,他发明了战争机器——”

伽利略插嘴说: “等我长大了,我会发明更伟大的东西。 ”

他父亲立即叱责着说: “你这样夸大,我真该打你一耳光。 ”可是他马上又温柔微笑地拍着伽利略长着金黄色头发的脑袋说: “你有很纤巧的手指,孩子,但你不必学习达·芬奇的虚荣。当然,他获得了财富与荣誉,但他有恶魔般的自负,像撒旦一样,他的自负受到惩罚。虽然法国皇帝在他临死时给了他安慰,但达·芬奇是远离我们美丽的佛罗伦萨而死去的,这是他光荣一生的最后悲剧! ”

他父亲摇着头,悲叹着佛罗伦萨的儿女们客死异地的惨剧。他庆幸着自己的远房亲戚以家乡为重,从事羊毛生意,兴盛发达,并统治着多斯卡尼省区,虽比不上相竞争的邻城威尼斯,也胜过罗马。

他继续说道: “自负和不恭不敬的好奇,使达·芬奇堕落。这并不是说,像你一样喜欢发问、喜欢怀疑是坏事。 ”他接着很快地又改正说: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也一样好疑多问,我有时甚至怀疑我的祖先和长辈的智慧。但是,一个人逐渐长大时,就会慢慢地开始满意前辈人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真理。 ”

伽利略突然说: “爸,我长大了,我要做一个像达·芬奇一样的发明家。 ”

他父亲接着说道: “那么,你该学习抑制你的野心——那种连达·芬奇也做不到的野心。我好像曾经告诉过你,他研究鸟类飞行,甚至敢制造一个飞行机器,是上帝怜惜他,没有让他从那可怜而脆弱的东西上摔下来。他想学伊卡尔斯飞向太阳,像达·芬奇这样的人才,怎会有这种使人飞行的想法? ”

“也许, ”伽利略自豪地说: “我长大以后,会做出一个飞行的机器来。 ”

他父亲听到这里,有些生气了。这孩子如今竟也一点不知道尊重父亲的意见。他很想刮他儿子一个耳光。

对这样的孩子又该怎么处理?他应该好好读书,让一位有智慧的老师启蒙,引领他对学识的尊敬。为什么不把这傲慢的孩子送到瓦隆布罗萨的修道院去训练呢?那里的教士神父对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希腊的大哲学家)和托马斯·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1225~1274,意大利神学家)的学问专精,定能改正伽利略的妄想,而使他走上较好的研究学问的道路。

这个计划好像相当成功。伽利略的思维敏捷,记忆力好,很快就赢得修道院老师的喜爱。他的双手不再急于活动创造,他充满渴望的脑子不再发问,他一心一意地吸取神父们摆在他眼前的经典书籍中的知识。伽利略高兴地说: “我多么幸运,生长在印刷术发明之后!在过去的时代中,古人的教诲必须写在卷轴上,只有很少的人能读到和研究。我要读尽这些已写下来的书籍,如此,我可以获得世上万事万物的道理。 ”

伽利略对这种读书生活十分着迷,他决心要做修道院士。他什么也不想,就只想在这瓦隆布罗萨安静的图书馆里度过这一生。或者,在这充满了松树、胡桃树芬芳空气的公园中散步,像这些树木一样,守卫在这与喧嚣世界完全隔绝的地方。

托马斯·阿奎纳

伽利略的父亲虽然也是虔诚的教徒,但对这个极有天赋的儿子,却另有打算:像伽利略这样天才横溢的年轻人,一定可以很快进升到上流社会,可能成为大主教,甚至红衣主教,光耀门楣,重振家声;但他也知道,这孩子虽然现在沉浸在典籍中,静静地接受修道院的教育,他也可能突然间恢复他以前所拥有的那些狂妄野心。

他感到忧虑,这孩子会不会回想起,以前长时间从事过的那些小玩意的发明和贩卖?他会对他现在正急于汲取的知识发生过怀疑吗?以他缺乏修养的态度和顽固的个性,他会尽力培养政治才情以求显达吗?他会和对他极有影响力的那些教士前辈发生争执从而最终妨碍他的升迁吗?也许他会满足,愿意终生留在这教士学者的职位,做研究和教授的工作。

做父亲的,所盼望的老年宁静生活会是怎样的?谁来负责女儿的妆奁?谁来供给以后小儿子米盖的训练费用?米盖在音乐上的天才显然已超越了他这个做父亲的。

他指示儿子说: “孩子,我不许你当教士。明天你和我回佛罗伦萨去! ”

黄昏使教堂变得黯然无光,伽利略在黑暗中沉思着,他记起父亲的问答。

“可是,爸爸,假如我不做教士和终身从事研读,那我还有什么事可做? ”

“我已经为你的前途考虑了很久,你常听我说过替你取伽利略这名字的经过。我为什么替你取这么响亮的名字,你一定知道的。 ”他父亲严肃地继续着说,他和他同时代的人一样,十分相信占星学, “你在星象上注定是一个出色的医生。你去学医,一定会成名和富有的。 ”

伽利略的父亲总算为他儿子筹集了足够的钱,让他去比萨大学念医科。可是,从一开始,伽利略就反对学医。也许,这反对是根源于对父亲顽固的权威的抗议。他虽从小就显示出有一副科学的头脑,但他一直对在当时即使是最有名望的医生使用的那种行医方法和迷信感到厌恶。

盖伦画像

伽利略愤怒地问自己: “只是根据古代权威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希腊医生,有“医药之父”之称)和盖伦( Claudius Galenus,129~199,古希腊名医及有关医术的作家)的医术,不鼓励学生去做实验,不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事实真相,这种学术课程,有什么意义?”

资料链接

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约在公元前460年出生于古希腊,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是欧洲医学奠基人,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黏液、黄胆和黑胆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他把疾病看做是发展着的现象,认为医师所应医治的不仅是病而是病人;从而改变了当时医学中以巫术和宗教为根据的观念。他主张在治疗上注意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患病的影响。他重视卫生饮食疗法,但也不忽视药物治疗,尤其注意对症治疗。他对骨骼、关节、肌肉等都很有研究。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希波克拉底卒于公元前377年,享年83岁。

希波克拉底出生于小亚细亚科斯岛的一个医生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医生,母亲是接生婆。在古希腊,医生的职业是父子相传的,所以希波克拉底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医。父母去世后,他在希腊、小亚细亚、里海沿岸、北非等地一面游历,一面行医,从而增长了知识,接触了民间医学。

那时,古希腊医学受到宗教迷信的禁锢。巫师们只会用念咒文、施魔法的方式,通过祈祷来为人治病。这自然是不会有什么疗效的,病人不仅被骗去大量钱财,而且往往因耽误病情而死去。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了可怕的瘟疫,许多人突然发烧、呕吐、腹泻、抽筋、身上长满脓疮、皮肤严重溃烂。患病的人接二连三地死去。没过几日,雅典城中便随处可见来不及掩埋的尸首。对这种索命的疾病,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但此时希腊北边马其顿王国的一位御医,却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雅典救治。他一面调查疫情,一面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不久,他发现全城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他由此设想,或许火可以防疫,于是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扑灭了瘟疫。

希波克拉底指出的癫痫病的病因被现代医学认为是正确的,他提出的这个病名,也一直沿用至今。希波克拉底对骨折病人提出的治疗方法,是合乎科学道理的。为纪念他,后人将用于牵引和其他矫形操作的臼床称为“希波克拉底臼床”。

希波克拉底雕像

为了抵制“神赐疾病”的谬说,希波克拉底积极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黏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黏液质;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人所以会得病,就是由于四种液体不平衡造成的。而液体失调又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他认为一个医生进入某个城市首先要注意这个城市的方向、土壤、气候、风向、水源、水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这些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环境。

现在看来,希波克拉底对人气质的成因的解释并不正确,但他提出的气质类型的名称及划分,却一直沿用至今。那时,尸体解剖为宗教与习俗所禁止,希波克拉底勇敢地冲破禁令,秘密进行了人体解剖,获得了许多关于人体结构的知识。在他最著名的外科著作《头颅创伤》中,详细描绘了头颅损伤和裂缝等病例,提出了施行手术的方法。其中关于手术的记载则是非常精细的,所用语言也非常确切,足以证明这是他亲身实践的经验总结。

有一次,一个病人下腹部绞痛,小便不畅,来找希波克拉底治疗。希波克拉底诊断后,对病人家属说,病人出现这种症状,是由于饮用不洁净的水导致的。这种不洁的水在尿道中逐渐凝结起来,不断地增大变硬,引起剧烈的疼痛;同时堵塞尿道,导致小便不畅。因此要饮用清洁的水。希波克拉底所说的病,就是尿道结石。他对这种病成因的解释,与近代科学的解释非常相似。

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使希波克拉底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他发现,人在40岁~60岁之间最容易发生中风;发生黄疸的时候,如果肝变硬,那么预后是不良的;人死亡前,指甲发黑,手脚发冷,嘴唇发青,耳冷且紧缩,眼睛模糊。其中对垂危病人面容的具体描述,被后人称为“希波克拉底面容”。

希波克拉底的遗传学观点:一、遗传有物质基础,而且是以看不见的颗粒形式( “种子”)传递的。二、泛生论,即认为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提供了遗传颗粒。遗传物质来自于整个肉体。三、后天获得性能够遗传。这个观念虽然常常与18~19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观念。在这些观念中,颗粒性遗传是正确的,而泛生论和后天获得性遗传则是错误的。后两者其实是不可分的,如果相信后天获得性颗粒能够遗传(从前的人或多或少都相信),那么只能用泛生论来解释。

此外,在他的题为《箴言》的论文集中,记录了许多关于医学和人生方面的至理名言,如“人生短促,技艺长存”; “机遇诚难得,试验有风险,决断更可贵”; “暴食伤身”; “无故困倦是疾病的前兆”;“简陋而可口的饮食比精美但不可口的饮食更有益”; “寄希望于自然”等,这些经验之谈脍炙人口,至今仍给人以启示。

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宣读一份有关医务道德的誓词: “我要遵守誓约,矢志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这个医道规范的制定者就是希波克拉底。1948年,世界医协大会对这个誓言加以修改,定名为《日内瓦宣言》,后来又通过决议,把它作为国际医务道德规范。由此可见希波克拉底对后世的伟大贡献。

作为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贡献不仅是首先制定了医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而且在医学观点和医疗实践方面,都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解剖课程的内容什么意思都没有,只是先由一个教授照本宣科地说明器官的组织,另一教授再加以讲解,然后由几名高年级学生帮忙,教授解释一下摆在前面的肢体。伽利略试图尽心去听讲,但他学士服长袖下面的手指蠢蠢欲动,为什么不允许他使用这解剖刀呢?

受人尊敬的医师仍旧用捣碎的独角兽角粉末来医治受毒病患。教授认真地以某些黄道带符号来解释身体器官的组成,讲述某些药草必须与这些符号配合运用。伽利略听了以后,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尊敬。唯一使伽利略感到安慰的是,这里的课程当中,有一部分是他曾在瓦隆布罗萨时所接触过的哲学研究。

伽利略对数学也极为感兴趣,他要求他的父亲允许他放弃那些医学课程,让他专心念他喜欢的科目。但是他父亲极力地反对。他说: “为什么上帝给我一个蠢物做儿子?我没有要你在家替我看店,我为你安排我自己从未享有的机会去接受最好的教育,你竟放弃,还想去研究数学!数学,不要提!这门学科没有人重视,我已经听说你的大学里根本没有一位教这门学科的教授。实际上,你的数学是站在走廊上偷听那位从里西来的宫廷数学家替小公爵授课学来的。明天我就要去告诉那位皇家教师,让他把你从那个地方赶得远远的。 ”

伽利略塑像

他的父亲真的做到了。伽利略无可奈何,只有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研究自己喜爱的课程。他逐渐放弃了医学研究。他每次在教室向医学教授要求解释一些事实时,常使这些教授感到非常烦厌。

这位年轻的学生常会这样发问: “但是,老师,你怎能证实你刚才所说的呢? ”

“这必然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的书本上是这样记载着的。 ”这就是教授的回答。通常教授还接着讲一段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言论,来证明自己的回答是毫无质疑的。

就在同一天早上,伽利略曾向一位教授提出质疑: “你说这一定正确,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上这样写着。但是,如果亚里士多德犯了一次错误呢? ”

课堂内头发斑白的教授和班上大多数人,对这种轻视权威或神祇的言辞都感到震惊。这好像是在说:伽利略不认为有上帝的存在,或者可说是,他在替很少为人所知的尼古拉·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现代天文学的创始者)理论作辩护(哥白尼认为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 。

老师怒不可遏,最后,他冷冷地说: “年轻人,除非你能谨言慎行,尊师重道,不然,我不允许你进入这教室。 ”

伽利略在气愤中匆匆离开。他不愿看见同学们幸灾乐祸的表情。在低着头走出教室时,他自问: “他们为什么要恨我?我要寻找真理,难道这也是错误? ”

一位穿着黑色长袍的教堂司事,手执一支细长的火炬,从教堂远端的石柱后慢慢地走过来。远远的,这火炬像是一颗星星,他在伸入灯碗中点燃吊灯时,吊灯犹如星光一亮一暗,其余的吊灯在黑暗中一一被点燃。最后,这位司事走近伽利略停靠的石柱附近,他指间仍捏着一串念珠,年轻的脸庞上深印着一层悲怆沉思的表情。

突然间,伽利略向前走去。他脸上不再愁眉不展,而是好奇与兴高采烈的表情,眼睛中闪烁着光芒,注视着离他最近的一盏吊灯。司事在点燃它的时候,任它被天花板的铁链吊着,并随之摆动。

司事继续点燃其余黑暗处所有的吊灯,任它们摆动着。他一点也不知道,这些动作会对在他身后的这个男孩带来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