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于贵族之间
奔波于贵族之间
由于伽利略太穷困,因此没有办法继续念医科,他也没有收到一点来自于他发明的脉搏计数仪的报酬。他的父亲对他无心工作的情况感到厌恶,因此拒绝再支持伽利略的教育。而伽利略本人,却很高兴此后不必再学习自己不喜欢学的东西,不必进入他看不起的行业。他对这所大学已愈来愈感到不快乐和厌烦。他对亚里士多德的驳斥曾引起讪笑,虽非真的引起仇恨,但是,如果继续留在佛罗伦萨,那么,生活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他尝试在商店里研读。他将喜爱的欧几里得( Euclid,古希腊数学家,大约生于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几何学之父)的书搁在毛织物货品袋上或锦缎包上阅读,有时外出贩卖一些他制作的小发明物。他父亲称那些东西为“小玩具” ,认为那些都是不值得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去做的。有时,在读得高兴时,笔管会被他紧握得破裂,有时,他就在书的空白处记载下他的加注。但是,每当他细心计算,或者正构思一个文句的时候,老是会听到妈妈尖锐的呼叫声,打破了他专注的沉静。
资料链接
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于公元前325年生于雅典,死于公元前265年。欧几里得是古希腊的数学家,亚历山大学派前期的三大数学家之一。欧几里得早年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受过教育,饱学了希腊古典数学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由于雅典的衰落,数学界和其他科学一样处于困境。约在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就崭露头角,后来因统治埃及的托勒密国王的邀请而客居亚力山大城,从事数学工作。
公元前3世纪中叶,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问一位数学家: “有没有不学习《几何原本》即可掌握几何学的捷径?”数学家断言回答: “世界上没有通向几何的平易之路。”这位数学专家就是《几何原本》的作者、古希腊大名鼎鼎的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画像
欧几里得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氏几何学的开创者。欧几里得生于雅典,当时雅典就是古希腊文明的中心。浓郁的文化气氛深深地感染了欧几里得,当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柏拉图学园”学习。
一天,一群年轻人来到位于雅典城郊外林荫中的“柏拉图学园”。只见学园的大门紧闭着,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这是当年柏拉图亲自立下的规矩,为的是让学生们知道他对数学的重视,然而却把前来求教的年轻人给闹糊涂了。有人在想,正是因为我不懂数学,才要来这儿求教的呀,如果懂了,还来这儿做什么?正在人们面面相觑,不知是进、是退的时候,欧几里得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只见他整了整衣冠,看了看那块牌子,然后果断地推开了学园大门,头也没有回地走了进去。
“柏拉图学园”是柏拉图40岁时创办的一所以讲授数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在学园里,师生之间的教学完全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因此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尤其是几何学,所涉及的对象就是普遍而抽象的东西。它们同生活中的事物有关,但是又不来自于这些具体的事物,因此学习几何被认为是寻求真理的最有效的途径。柏拉图甚至声称: “上帝就是几何学家。”这一观点不仅成为学园的主导思想,而且也为越来越多的希腊民众所接受。人们都逐渐地喜欢上了数学,欧几里得也不例外。他在进入学园之后,便全身心地沉潜在数学王国里。他潜心求索,以继承柏拉图的学术为奋斗目标,除此之外,他哪儿也不去,什么也不干。他翻阅和研究了柏拉图的所有著作和手稿。经过对柏拉图思想的深入探究,他得出结论:图形是神绘制的,所有一切抽象的逻辑规律都体现在图形之中。因此,对智慧的训练,就应该从几何学开始。他确实领悟到了柏拉图思想的要旨,并开始沿着柏拉图当年走过的道路,把几何学的研究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任务,并最终取得了世人敬仰的成就。
柏拉图画像
最早的几何学兴起于公元前7世纪的古埃及,后经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等人传到古希腊的米利都城。在欧几里得以前,人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几何学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当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和不足,就是缺乏系统性;大多数是片断、零碎的知识,公理与公理之间、证明与证明之间并没有什么很强的联系性,更不要说对公式和定理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和说明。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农林畜牧业的发展、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增多,把这些几何学知识加以条理化和系统化,成为一整套可以自圆其说、前后贯通的知识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是科学进步的大势所趋。欧几里得通过早期对柏拉图数学思想,尤其是几何学理论系统而周详的研究,已敏锐地察觉到了几何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一项工作。为了完成这一重任,欧几里得不辞辛苦,长途跋涉,从爱琴海边的雅典古城,来到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新埠——亚历山大城,为的就是在这座新兴的,但文化蕴藏丰富的异域城市实现自己的初衷。在这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一边收集以往的数学专著和手稿,向有关学者请教,一边试着著书立说,阐明自己对几何学的理解。经过欧几里得忘我的劳动,终于在公元前300年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是几经易稿而最终定形的《几何原本》一书。这是一部传世之作,不仅第一次实现了几何学的系统化、条理化,而且又孕育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欧几里得几何学,简称“欧氏几何学”。
《几何原本》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公理、公设定义,然后由简到繁证明一系列定理。这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文字洗练,概念清晰,判断准确,推理周密,论证有力。英国的数学家罗素对这本书在《西方哲学史》中是这样评价他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毫无疑义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希腊理智最完美的纪念碑之一。
欧几里得,这位希腊古典文化哺育起来的学者,运用惊人的才智,成功树立了数学演绎体系的最初典范,把数学引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他的贡献就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
“如果你除了鬼画符外,没事可做的话,不如去帮忙你累坏了的姊妹们,从井边提几桶水回来呀! ”妈妈这样命令着。
再回来研读的时候,爸爸正好参加完一个羊毛业会议,回到家来了,伽利略又得恭敬地聆听年老体衰的爸爸的训话。
“事实上,我们虽不是什么艺术家、音乐家或者是学者,但是我们这个行业却很受重视,你有一天终会走进这个行业的,不必感到羞耻或遗憾。你该尽力帮助我,并且学习做生意,我死后,你就要继承这项工作。上帝会宽恕我的,我把你拿来做你弟弟米盖的模范。他对吹笛很有脑筋,有一天他会以他的音乐谋生。但是,你有天赋却懒惰,你已是成人啦,还指望年老的父亲来养活你? ”
自中古时代以来,欧洲学者多半都是修士或各宗教派系会员,不然就是由教堂所资助的学生。到了16世纪,学者中如著作家、艺术家或音乐家,却都有赖富有的人支援。伽利略受到父亲的责备后,便携带着数学家里西的介绍函,和以前几位有学识声誉以及曾认为伽利略很有可为、很有前途的知名人士的推荐函件,开始奔走于佛罗伦萨各豪门之间。无疑,有些爱好学问的王子、公爵,看到这些介绍函件后,会乐意给予援助。也许,有些高贵显要人士,看在伽利略祖先为桑梓贡献的分上,也愿意提携这位落魄的年轻人一把。
他学会对看守那些高大铁门的司事说些好话,让他有机会进门。有时他也许需要费一番唇舌,好像对群众演讲一样: “且停一会儿,只需几分钟,先生! ”对付这些巨宅大厦的看管人,有时他会一路甜言蜜语顺利地闯关,亲自见到想要见到的大人物。
阿基米得画像
如果这权贵人士以礼相待,伽利略会尽心讲解他的新发明的价值所在,或热情洋溢地解释他的脉搏计数仪的特点,或者展示他的水表。他会说:
“这两样东西都很有实用价值,王子阁下。但是我却没有得到分文的报酬!我相信,您高贵的宫廷数学家里西已经告诉过阁下您,您现在可以亲自过目一下,我的流体力学平衡式,这是根据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得原理演变的——当然,阁下一定记得当时那位国王无法决定他皇冠中金子的成分。 ”
这时,这高贵的主人心中可能正在回味着今早的打猎或者是心里计划着今晚的化装舞会。他斜躺在大椅上,点头表示嘉许,眼睛闭着思索着。
但伽利略会不遗余力地继续说道:
“我原可以不必打扰阁下的视听,仔细解释这淹在水中的物体挤去同体积水量的相对重量。但如果您允许我示范这一方法,我发明的这种测量合金成分比例……”
在这位发明家的匆匆解说过程中,主人也许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宣称他没有时间听一个觅职人的诉愿。他会叫他的秘书给他一份公文书,或者叫秘书写下一封重要函件。
有一次,一位宫廷大臣向他主人建议邀请这位有为的年轻人来参加晚宴。
伽利略向一位表亲借了一件很不错的缎绒外衣、一顶新羽毛饰帽,参加设在能俯视佛罗伦萨全城的一处山庄大厦的晚宴。伽利略梦想着有奇迹出现,他会坐在高贵的主人身旁,为他再讲解他的发明,但那荣耀的席位却被多斯卡尼大公爵的私生子兄弟麦第奇占有了。王子和很多当时绅士圈里的人一样,热衷机械学。当天晚上他大吹特吹他的一台几近完工的机器,说用这台机器可以清除污泥。
伽利略悲哀地想着,他如果坐在我现在坐的地方,没有一个人会听到他在说什么。陪坐在末席位置,就是有心想要让人听到也听不清楚。
伽利略无意中注意到宴厅里侧食物台桌布上闪烁着的装饰,大大小小的金叶银叶装点在一个少女的裙缘上。伽利略暂时忘记了他的愤怒,心中默想着,这真是天才的设计,就好像是一世纪以前法国宫廷中切利尼大师的创作。转瞬间,他又回到现实,满腔愤恨。为什么会让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坐在首席?就因为他父亲是这个省城的首长?而伽利略自己,不出三岁,已有不少成就,却被人们遗忘而安排在这长桌的末位,只能听到一些吃吃傻笑的女侍们的声音。
伽利略和他父亲一样,对祖先的声誉和成就,深感光荣。高贵的族系遗传使这一辈的家族力争上游,希望在新世界里有所建树。伽利略是如此年轻,大学生活虽不如意,但他自信自己是这一新时代上流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现在因为家境较差而被趋炎附势的人们忽视,心中感到太不公平了。
一位年轻的侍者走过来向他打招呼,他发现伽利略的衣服和帽子都不合身,显然是借来的,即刻又转身向桌边的另一位贵夫人献殷勤去了。
伽利略预想到晚宴的丰盛,绝不是家里母亲所能准备得出来的。家里的通心粉和简单的蔬菜怎能和这里讲究的沙拉和松鸡乳翅相比呢?他吃厌了母亲的拿手好菜姜汁蛋,但是他也知道为何他不能抱怨,除了节日外,不可能有其他肉类食物上桌。今晚,即便有细嫩香脆的烤羊肉和其他美味佳肴,但是每一道菜他都无法下咽。即使是银盘中堆得满满的大颗粒紫葡萄,在伽利略面前也失去了它的诱惑力。
当首座客人开始起身离桌去玩牌和听音乐的时候,伽利略便拉紧了大衣,匆匆走下大理石台阶。
在台阶中途,他停顿片刻,看着下面沉浸在一片月色中的城市——可爱的佛罗伦萨,他祖先的家园。祖先们在此聚积财富、声誉,建立城池。他隐约见到圣它克罗教堂,那里面是他祖先们相伴长眠的地方,马嘉菲里王子的陵寝就在这里。米开朗基罗的遗体靠近着神坛,他的葬礼,隆重胜过国王。
但米开朗基罗也遭受过挫折与失败。在他长久的生命中,这位佛罗伦萨雕刻家上过天堂,也下过地狱。在罗马,他铸造了“摩西” ,人们称赞他的艺术超越了希腊人的作品。他光荣的“创造” ,悲哀的“最后审判” ,无一不是不朽巨作。在圣它克罗教堂中,更有为城里每一个公民引以为荣的雕像——圣母悲拥着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面对这些庄严巨作,再具有权威的帝王也会为之垂首赞仰,然而当年,米开朗基罗却曾仰息王公主教们的施舍为生。
伽利略在一个狭窄的街口再次驻足,人民仍旧能指出, 300年前但丁在被放逐之前,曾坐在这儿的一块大石头上沉思过。附近一所酒店传来酒醉的笑声和嬉戏的歌声。伽利略坐在但丁曾坐过的地方歇息,心里默想着自己的生命会不会和但丁一样坎坷。
米开朗基罗画像
从小生长在佛罗伦萨,伽利略一直认为,吟唱天堂和地狱的歌唱者是最伟大的诗人。他曾读过但丁的《地狱》 ,他几乎能了解他所描述的每一个地方的地理人文景观。伽利略的记忆力很好,他能背出但丁《神曲》里的很多章节。现在,坐在这柔和的月光下,想起自己的失意和但丁当初在宫廷中受到的屈辱,他开始用他乡斯卡尼音乐一样的乡音吟唱他的诗句——
是啊,你会知道的,
吃人家赐你的食物有多咸;
上下人家的阶梯有多陡峭。
伽利略沮丧地思量着,明天,一切会重新再来的。他要再吃父亲所能供给他的可怜食物,要听母亲埋怨儿子的不中用。他要再去攀爬另一家宫殿陡峭的台阶,忍受轻视的接待。伽利略用双手将头支撑在膝盖上,月光下可以看到他泪流满颊。
资料链接
但丁
阿利盖利·但丁于1265年出生于意大利,死于1321年,是伟大的意大利诗人,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但丁是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于后世。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他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有关但丁的生平记录很少,但写他的人很多,有许多并不可靠。他可能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也有人说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过书),从许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师那里学习不少东西,包括拉丁语、普罗旺斯语和音乐,年轻时可能做过骑士,参加过几次战争,33岁时就已经结婚,他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只有4个(3男1女)存活。但他真正爱的,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姓名是贝蕾雅妮彩。
但丁雕像
在当时那个年代,佛罗伦萨政界分为两派,一派是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齐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盖尔非派。 1266年后,由于教皇势力强盛,盖尔非派取得胜利,将齐伯林派放逐。盖尔非派掌权后,1294年当选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罗伦萨,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独立,不愿意受制于教皇,分化成“白党”,另一部分没落户,希望借助教皇的势力翻身,成为“黑党”。两派重新争斗,但丁的家族原来属于盖尔非派,不过但丁热烈主张独立自由,因此成为白党的中坚,并被选为最高权力机关执行委员会的六位委员之一。
1301年教皇特派法国国王的兄弟瓦鲁瓦的卡罗去佛罗伦萨“调节和平”,白党怀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为团长的代表团去说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没有结果。果然卡罗到佛罗伦萨后立即组织黑党屠杀反对派,控制佛罗伦萨,并宣布放逐但丁,一旦他回城,任何佛罗伦萨士兵都可以处决烧死他,从此但丁再也没有能回到家乡。
1308年卢森堡的亨利七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预备入侵佛罗伦萨,但丁给他写信,指点需要进攻的地点,因此白党也开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罗伦萨被军人掌权,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罚金,并于头上撒灰,颈下挂刀,游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国。但丁回信说: “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要是损害了我但丁的名誉,那么我决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触宝贵的真理吗?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没有面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时,曾在几个意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记载他曾去过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乡愁,并将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写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对教皇揶揄嘲笑,他将自己一生单相思的恋人,一个叫贝亚特丽契的、25岁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巴黎一景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乡,在意大利东北部腊万纳去世。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著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 《新生》中包括31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亚特丽契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作的,对形成现代意大利语言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除了拉丁语作品外,古代意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语言写作,他的作品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相当大作用,所以也是对文艺复兴运动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今日罗马一景
但丁生活在14世纪的意大利(但是当时的意大利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由很多小邦国、公国、侯国还有教皇国等组成的),那个时候还是中世纪(所谓中世纪就是指欧洲从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因为地处地中海,交通便利,所以海运经济特别发达,因此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即“文艺复兴”。但丁是第一个采用“文艺复兴”主义的作家。他的《神曲》里面有很多人文主义的精神,比如,肯定人,肯定人性。但是由于几个世纪的神学统治,神学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所以,《神曲》里面也有很多中世纪神学方面的因素,比如,采用神学的神话题材,采用中世纪神学的写作方法等等。从他以后, “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并且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因此,恩格斯评价说: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