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白圭:商界的智慧先驱

白圭:商界的智慧先驱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今天激烈的商战中,商界仍以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为经典,奉“治生之祖”白圭为高人。白圭认为,“欲长钱,取下谷”。(三)白圭的经营之道白圭经商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他对市场信息极为重视,反应也极快,一旦出现机遇,就像凶猛的鹰扑向猎物一般果断,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绝不错过任何一次良机。因此,白圭在理财实践中提出“欲长钱,取下谷”的观点。司马迁高度评价白圭说:“天下言治生祖

白圭:商界的智慧先驱

(一)白圭生平

白圭(公元前370—公元前300年),名丹,战国时期洛阳著名商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其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腐败,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弃政从商,成为一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有“治生之祖”(经商致富之祖)之美誉。

史记·货殖列传》写道:“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可见,白圭是一个很有头脑的精明商人。他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办法,遇到丰收年景,大量收买谷物,销售丝漆;遇到荒年饥岁,售出粮食,收购帛絮,尽管赚了大钱,也不奢侈淫乐,仍节约衣食,与佣人同苦乐,过着简朴的生活。白圭能随着商业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势,如同猛兽疾跑,鸷鸟迅飞一样,及时地抓住时机经营。他认为自己经商如同政治家用谋、军事家用兵和改革家变法一样,灵活善变,妙不可测。

(二)白圭的主要业绩

《汉书》中说白圭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是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其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商场如战场,只有随机应变,巧用计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在今天激烈的商战中,商界仍以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为经典,奉“治生之祖”白圭为高人。

洛阳原是周朝建立的一个军事和政治重镇,周公征服殷人后,为防止亡殷贵族策动遗民重起反叛,便把他们以“顽民”称号统一安置在洛阳,以便加强监督管理。这些所谓的“顽民”不能参与政治活动,因而多数去经商。到了战国时期,经商已经成为洛阳人的重要职业。洛商层出不穷,队伍非常庞大,他们扎堆地做珠宝生意——这是当时最赚钱的行当。白圭没有跟风去做当时最能赚钱的珠宝生意,而是另辟蹊径,从事农副产品的大宗贸易,包括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等。他的这个经营策略,主要是从李悝的“变法改革”中得到启示: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副产品的经营将会成为利润丰厚的行业。白圭认为,“欲长钱,取下谷”。“下谷”等生活必需品,虽然利润较低,但是消费弹性小,成交量大,以多取胜,一样可以获取大利。

白圭也曾苦心研究过陶朱公和计然之策,总结出一套适应时节变化的经营办法,即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言外之意是,当别人不太需要某种货物时,这种货物的价格一定会十分低廉,这是买进的时机;当人们急需某种货物时,其价格一定会上涨,这时就应该卖出。在收获季节或遇到粮食丰收,农民就会大量出售谷物,这时便可大量收购,然后将丝绸、漆器等生活必需品卖给这些比较宽裕的农民;在年景不好或青黄不接时,可以适时出售粮食,同时购进滞销的手工业原料和产品。为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变化规律,白圭经常深入市场,了解具体情况,所以,他对城乡谷价了如指掌。而实际上,他经商总会从大处着眼,通观全局,予人实惠。

白圭不同于那些囤积居奇、在荒年以储存的粮食牟取暴利的商人。他反对在粮食紧缺时蓄意哄抬物价。他认为“薄利多销,积累长远”才是商人经营的基本原则,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商人肯定赚不了大钱。比如说,当某些商品积压滞销时,一些奸商会坐待价格贬得更低时才大量购进,而白圭则用比别家高的价格来收购;等市场粮食匮乏时,奸商们又囤积居奇,白圭就以比别家低廉的价格及时销售,以此来满足百姓的需求。

白圭的这种经营方法,既保证了自己取得经营的主动权,获得丰厚的利润,又在客观上调节了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个体手工业者以及一般消费者的利益。白圭为民着想,诚信经营,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一举成名。

(三)白圭的经营之道(www.daowen.com)

白圭经商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他对市场信息极为重视,反应也极快,一旦出现机遇,就像凶猛的鹰扑向猎物一般果断,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绝不错过任何一次良机。同时,他克勤克俭,身体力行,与雇工同甘共苦,精心创业,是一个自制力极强的人,他绝不会赚了钱就去挥霍浪费。白圭还强调商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同时具备“智”“勇”“仁”“强”等素质,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他经营的要诀。所谓“智”,就是要有很高的智商,善于权变;所谓“勇”,就是要有过人的胆识,勇于决断;所谓“仁”,就是要有仁德之心,在经营中要讲信义;所谓“强”,就是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与信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要求商人既要有姜子牙的谋略,又要有孙子用兵的韬略,更要有商鞅那一套严厉的团队管理制度,否则,经商很难有大成就,就是靠这些经商理论,白圭成为后世商人效法和借鉴的榜样。商人不仅把他奉为祖师爷,宋真宗还封了他“商圣”的称号。

白圭的经商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预测市场行情。白圭商业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乐观时变”,即预测市场行情变化并据以进行理财决策。他提出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营决策思想。这就是“贵上极则反贱”的道理。

②决策必须加以贯彻,不可迟疑观望,坐失良机。《史记·货殖列传》说白圭“趁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极为生动地描述了他经商决策中雷厉风行的精神。

③要善于用人。他提出了选人的四项要求——智、勇、仁、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事要“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同苦乐”,用“同甘共苦”引起内心的“激发动机”。

④处理好财务关系。仁就是“能以取予”,利润是从交易对手和帮助经商者身上赚来的,这是“取”。但是要“予”以其利益,买卖双方关系改善了,自身的利益才更容易实现。

⑤要薄利多销。白圭追求大利,但他认为大利不一定要靠经营昂贵商品或靠在交易中卖高价来实现。昂贵的商品非一般人购买力所能及,销量有限;低廉的商品反而是大众必需品,需求量大,照样有利可图。因此,白圭在理财实践中提出“欲长钱,取下谷”的观点。

(四)人物评价

白圭的商业经营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直到明清,徽商还保留了许多两千年前白圭的遗风。司马迁高度评价白圭说:“天下言治生祖白圭。”被商人奉为行业祖师爷。“人弃我取”和“知进知守”的商业思想对现代人经营管理也有指导意义,以至于在现代,“白圭”仍然是财富的代名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