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锦织造工艺:我在云锦生产车间的学习经历

云锦织造工艺:我在云锦生产车间的学习经历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文革”后期,国家出了一个政策,要恢复少数民族地区用品的生产以及工艺美术题材的生产。我进了研究所,领导却没让我搞画画做设计,而是做了当时最艰苦的工作,我被分到云锦的生产车间,学云锦的织造工艺。到了1978年,我调到资料室,做云锦织造工艺的技术总结,因为织造工艺前人没有系统做过总结,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做的,学艺时期的手稿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云锦织造甩梭,2009年,南京云锦挑花本制作工艺,2018年,南京

云锦织造工艺:我在云锦生产车间的学习经历

我1954年10月出生于南京的一个革命家庭。我父亲1940年参加了新四军,我母亲新中国成立初就参加了共青团,然后入了党,他们都是老党员、老革命。我属于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我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接受的都是这种比较正统的教育

1971年,我上高中,高中是一所矿办学校,叫矿办八中。当时由十六中、鲁迅中学和三十三中这三所学校的部分合起来,成了矿办八中。矿办八中是半工半读性质,半天挖煤、打炮眼,半天学习文化

1973年1月我高中毕业,我们那个时候有一个特有的名词,叫“待分配”,即等待分配。我正好是在两届“上山下乡”中间的那一届,前三年的都上山下乡了,后头的新三届也上山下乡了,我这一届恰恰是个空档。当时城市刚好需要“八大员”,什么交通员、售货员、炊事员、理发员等,反正是把城市里需要的这些服务人员,叫“八大员”。那个时期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就是单位会招一些美术人才。我自小就喜欢画画,是自学的,那个时候没有培训班,不像现在,学画画找个老师去教。我自己买点小人书学着画,那个年代的小人书,如《东郭先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百零八将》,上面的一些插图是很漂亮的,我就把这些插图作为临摹学习的对象。

在“文革”后期,国家出了一个政策,要恢复少数民族地区用品的生产以及工艺美术题材的生产。当时,国家的对外窗口就剩下一个广交会了,广交会实际上是工艺美术交易会,可以说工艺美术产品是用来换外汇的。但是工艺美术题材受到“文革”的影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打牛鬼蛇神是可以的,一百零八将是可以的,只能用这类题材。外国人未必喜欢这种题材,他们更多的是喜欢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那种美的事物和人物。“文革”后期的题材限制、抑制了工艺美术的发展。所以周总理要放开工艺美术题材。1973年工艺美术单位开始大招人,我因为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就考进了南京市工艺美术工艺公司,从此进入了工艺美术行业。初期我是在总公司工作,因为我在学校是学生干部,公司就把我调到党委办公室,我不太喜欢政治,就吵着要回来。当时可以选单位,我们那时的总公司,有20多家单位,其中有两家研究所,一个工艺研究所,一个云锦研究所,相对而言云锦研究所的专业更强一点,可以学的东西也比较多,于是我就选了云锦研究所,到云锦研究所是1974年。

在研究所的这一段时间,我的成长是很完整的,就是从学徒一直做到所长,没有离开过一步,可以说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我进了研究所,领导却没让我搞画画做设计,而是做了当时最艰苦的工作,我被分到云锦的生产车间,学云锦的织造工艺。在这里我经历了一个从不想干到想尽办法干的过程。因为一心想做设计,所以当时对分配到生产车间心有不甘。当时车间里是一批六七十岁的退休回请的老艺人,他们身上有很多旧的传统和习惯,比如说“教会徒弟打师傅”,所以一般不主动传授技术,只教一些基础的东西,学员也不主动学东西。后来我发现,师傅今天还和你说着话,明天可能就不来了,因为他们生病了,甚至有可能是去世了。我猛然感到,他们身上深藏不露的手艺也就这么跟着他们离去了,真心体会到什么是人亡艺绝,这才让我感受到肩负的责任。我慢慢开始钻研起织造技艺,向师傅们偷艺。我当时是学员组长,车间的大部分工作由我来安排。我就趁机向师傅们偷艺。明明一项工作,李师傅能干,我却安排张师傅去做。那李师傅就会有意见,来找我,我就会问:“那你要怎么干呢?”他要说明问题,就要告诉我技术关键。我可以再找张师傅说这个事情还是李师傅做比较好,他是怎么怎么做的,那张师傅不服气的话,就会说:“他就那点能,我比他能得多呢!”那我就接上去说:“那你告诉我,这样下回工作我就可以协调了。”晚上回去,我就把师傅教的东西都画下来,左手画右手,右手画左手,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记录,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相机手机这样的工具,所以只能手画,其实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手画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所以对技术要领的掌握比较到位。(www.daowen.com)

到了1978年,我调到资料室,做云锦织造工艺的技术总结,因为织造工艺前人没有系统做过总结,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做的,学艺时期的手稿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到20世纪70年代末,城里的云锦这块就不行了,所有徒弟都不干了,只剩我一人在坚持,师傅也去世得差不多了。云锦研究所就转型,把生产这一块下放到郊区农村去了。我在农村带了一些徒弟,又开始了科研的项目,云锦才传续下来,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

云锦织造甩梭,2009年,南京

云锦挑花本制作工艺,2018年,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