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国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的巨变

英国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的巨变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表明,工业革命与农业革命之间关系密切,1600—1800年,英国人口成倍增长,农业产量也成倍增长,而农业人口却从占总人口的70%下降到36%,单位面积的劳动力投入也在降低。因此使农村产生大量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力,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英国农业革命发生在16世纪至19世纪,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包括圈地运动、四轮作、机械化和良种培育等,致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英国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的巨变

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农业革命之间关系密切,1600—1800年,英国人口成倍增长,农业产量也成倍增长,而农业人口却从占总人口的70%下降到36%,单位面积的劳动力投入也在降低。因此使农村产生大量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力,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实际上,在16世纪之前,英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如英国史学家希尔顿所指出的那样,农产总量的增长先于国际贸易的增长,农业生产力是国内外贸易的基础,也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意大利学者雷纳多·赞盖里指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受到源于农业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制约,16世纪和17世纪前半期修道院的土地世俗化,使地产摆脱了教会和旧式封建主的束缚,导致农业技术的进步,继而引发农业革命。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从经济观点上讲,英国最先发展资本主义几乎完全在于它的农业,在于它成功地发展了经营性农业(侯建新,2006)。

从16世纪早期开始,人口的增长引起了基本食品价格的通货膨胀,真实工资水平实际下降,经济的增长速度难以满足人口增加所产生的就业需求,食品生产也跟不上消费需求。小农场主需要去市场出卖劳动力,以补充自己生产之不足,但是大农场主通常可以生产出有销路的盈余产品,雇佣劳力利润也不断增加。全国人口在17世纪中叶稳定下来,小农场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雇佣工薪劳力的大农场主。由此引发了经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有了更大的机会,于是食品价格也开始下降。(www.daowen.com)

英国农业革命发生在16世纪至19世纪,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包括圈地运动、四轮作、机械化和良种培育等,致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英国农民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只有荷兰农民与之相当)、农产商品率和储蓄率。英国农民成为当时世界上生活最好、最有尊严的农民,他们先后获得了自由迁徙权、个人财产遗嘱权、受教育的权利、自由劳动的权利等,他们的子弟可以出任圣职,可以在牛津、剑桥那样的名校就读,而他们本人则普遍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常常是地方法庭陪审团的重要成员。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富裕农民(称之为自耕农或约曼Yeoman),英国自耕农阶级崛起,并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初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16世纪英国农场经营面积超过200英亩(1英亩约为0.405公顷)的占经营总面积的53%,超过500英亩的占15%,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他们是“充满抱负的、进取心强烈的小农业资本家,他们决心利用每一个机会来增加自己的利润”。自耕农在自己的土地上(包括承租领主的自营地)实行资本主义农场式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农业技术进步,增加了土地的实际价值,推动再生产不断扩大。自耕农是英国早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侯建新,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