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楚声王元年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的历史交汇

楚声王元年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的历史交汇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羌钟纪事的年代“廿又再祀”,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当晋烈公十二年,学界已作为定论。然而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第六九章已经指出根据古本《竹书纪年》,宋悼公有十八年,其卒年在周威烈王二十二年。[11]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不信钱穆说,将宋悼公元年定在周威烈王二十二年,[12]参以《系年》等,显然差距太大,无法调和,不可信。

楚声王元年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的历史交汇

《系年》第22章记:

楚声桓王即位,元年,晋公止会诸侯于任,宋悼公将会晋公,卒于。韩虔、赵籍、魏击率师与越公翳伐齐,齐与越成,以建阳、陵之田,且男女服。越公与齐侯贷、鲁侯衍盟于鲁稷门之外。越公入飨于鲁,鲁侯御,齐侯参乘以入。晋魏文侯斯从晋师,晋师大败齐师,齐师北,晋师逐之,入至汧水,齐人且有陈子牛之祸,齐与晋成,齐侯盟于晋军。晋三子之大夫入齐,盟陈和与陈淏于溋门之外,曰:毋修长城,毋伐廪丘。晋公献齐俘馘于周王,遂以齐侯贷、鲁

侯显、宋公田、卫侯虔、郑伯骀朝周王于周。

此处所述三国伐齐事,和顾炎武所指出的“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之岁,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相关,竹简整理者也已经指出所述事又见于羌钟铭文。羌钟于1928年至1931年间出土于洛阳故城遗址,原藏刘体智,现藏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和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博物馆。其铭文经诸多学者研究,现取董珊、杨蒙生的释读意见如下:

钟5件(《殷周金文集成》157~161):唯廿又再祀,羌作(介),厥辟韩宗甗(献-虔)率(帅),征秦迮齐,入长城,先会于平阴,武侄(鸷)恃力,(袭)夺楚京[9],赏于韩宗,令于晋公,昭于天子,用明则(载)之于铭,武文咸烈,永世毋忘。(www.daowen.com)

钟9件(《集成》162~170):氏之钟。

羌钟纪事的年代“廿又再祀”,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04年),当晋烈公十二年,学界已作为定论。此处的问题在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据《六国年表》,乃楚声王四年,并非《系年》简文所说的“楚声桓王”(即楚声王)的“元年”。因此,董珊认为:“‘楚声桓王即位,元年’之下先叙述晋烈公会诸侯、齐与越成,再叙述晋三家伐齐。楚声王元年为公元前407年,相当于晋烈公之九年、周威烈王之十九年,距周威烈王之二十二年尚有三年之差。这是后面两件事都没以年代系之,而不是说楚声王元年连续发生了这三件事。”[10]

在《系年》及其他文献中,确有类似的将不同年的事接连叙述的情况,如《系年》第15章“庄王立十又五年,陈公子征舒杀其君灵公,庄王率师围陈……王入陈,杀征舒”,此当是以“陈公子征舒杀其君灵公” 之年为楚庄王十五年,杀征舒事在次年,如此乃合于《左传》及《十二诸侯年表》,因此董珊之说可谓有据。然而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第六九章已经指出根据古本《竹书纪年》,宋悼公有十八年,其卒年在周威烈王二十二年。[11]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不信钱穆说,将宋悼公元年定在周威烈王二十二年,[12]参以《系年》等,显然差距太大,无法调和,不可信。然则《系年》第22章的宋悼公卒、三晋伐齐皆为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事,则述事在其中的“齐与越成”也当同年,这些事在《系年》是以楚声王元年述之(当然,其后的“诸侯朝周”等事有可能迁延至明年,三晋当于此时被命为侯,羌钟铭文的“昭于天子”当即此事)。因此,楚声王元年为周威烈王二十二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