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能源多元化进口战略造成了俄罗斯的不满情绪。俄罗斯现阶段的投资环境问题,在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上属于阻碍因素。俄罗斯政府在中国与俄罗斯油气合作方面一直呈现出不确定状态,出于对深层次利益竞争的考量,从而造成了徘徊与犹豫,阻碍了相关条约的签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还不够公开和透明。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

近些年来,亚太地区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减少对欧洲市场的过度依赖,俄罗斯利用本国的能源优势依托亚太市场推进油气出口多元化,在对外交往中努力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十几年来,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能源是特殊商品,生产与销售自始至终会受到各种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的影响,致使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存在诸多困境。

1.能源战略接轨问题

保证自身发展利益及预定利益,且在能源出口安全方面获取利益,都是俄罗斯同中国开展能源合作首要考虑的问题。利益最大化是俄罗斯同中国能源合作的目标追求,能源价格是被俄罗斯政府与公司掌握的一颗棋子。“北溪”“南溪”等输气管道项目是俄罗斯现有及其正在竭力推动实施的绕过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与欧洲间的油气主干线。乌克兰危机出现之前,欧盟国家的石油消费比例约为21%,天然气则是41%,进口国皆来自于俄罗斯。乌克兰危机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当前,积极开发地广人稀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能源是俄罗斯新能源战略的重点。俄罗斯计划按欧洲市场价格向亚太市场出售在东部地区开采出的能源,并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目前,发展东部能源市场的战略部署已在逐步落实当中。俄罗斯除了和我国存在能源合作之外,在日本、东南亚以及韩国等地区也都存在境外管道的建设。为应对俄罗斯上述做法,中国也在积极采取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中国能源多元化进口战略造成了俄罗斯的不满情绪。一些学者提出,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中,俄罗斯总是觉得自己必胜,然而实际上中国的战略选择才更多。实践表明,两国战略方向的不对称是突出特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推动两国实现能源战略接轨。

2.合作中的不信任问题(www.daowen.com)

俄罗斯对自己可能沦为中国“原料附庸”的顾虑导致中俄能源合作时的相互不信任。例如,他们排斥中国向俄投资,对中国增加进口中亚国家的天然气有所顾虑。另外,中国专家认为中俄今后能源合作会充满挑战,理由是十多年来俄方在双方能源谈判中有多次“变卦”的表现。俄罗斯现阶段的投资环境问题,在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上属于阻碍因素。一直以来,俄罗斯自身的各项问题均对我国在俄罗斯的行动产生着消极影响,例如腐败以及官僚主义等等。此外,影响外资流入俄罗斯的不利因素也包括政策条例的变动,以及企业、政府信任度的欠缺及行政壁垒等等。外资于1991年开始进入俄罗斯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按产量分成合同开发清单已签署上百个,但正式实施的协议占少数。俄罗斯政府在中国与俄罗斯油气合作方面一直呈现出不确定状态,出于对深层次利益竞争的考量,从而造成了徘徊与犹豫,阻碍了相关条约的签署。当前俄罗斯企业集团以及地方势力均有所增强,并日益影响着中央决策。俄罗斯多变的政策,与国际尚未接轨的投资与贸易规则,人为因素过多干预操作过程等因素,使中国企业在俄的合作项目步步受阻。

3.中俄两国学者在双方能源合作上看待问题的差异化

在俄罗斯学者看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都是基于双方经济发展战略的。俄罗斯能源资源开发的同时,也涉及了世界市场能源出口的扩张,同时也是其能源立国战略的核心部分。此举导致了俄罗斯能源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都被国外能源需求大国所用。从确保俄罗斯联邦长期利益角度考量,现阶段应当和我国提升能源机构合作效率,对于这个话题,部分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和俄罗斯无论是在合作原则还是领域之上均不存在太大问题。双方合作的关键点实际上是细节。比如一些具体问题上缺乏共识以及天然气合作项目上价格的商定等等,两个国家在天然气价格方面一直讨价还价。可以看出,中俄两国学者对双方能源合作的看法不尽相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还不够公开和透明。部分媒体唱好不唱衰,造成了双方研究者意见上的差异化,然而很难明确地对此事的真实意见做出表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