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守信者的成本优势:成本不对等的真相

守信者的成本优势:成本不对等的真相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其风险管理的逻辑体现在资金成本上,风险越高,贷出资金的利息率就越高。通过资金成本来控制风险看似合理,却不符合公平效率原则,因为失信人并不在乎资金成本,守信人才关心资金成本,最终结果是愿意付出更高利息率的人获得了贷款,同时银行也更愿意把资金贷给利息率高的贷款人,这在无形中拉升了守信者的资金成本。

守信者的成本优势:成本不对等的真相

传统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其风险管理的逻辑体现在资金成本上,风险越高,贷出资金的利息率就越高。通过资金成本来控制风险看似合理,却不符合公平效率原则,因为失信人并不在乎资金成本,守信人才关心资金成本,最终结果是愿意付出更高利息率的人获得了贷款,同时银行也更愿意把资金贷给利息率高的贷款人,这在无形中拉升了守信者的资金成本。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则是信用管理,其信用管理的逻辑体现在资金获得上,信用越好,获得贷款的机会越高。可见,可量化信用降低了失信者获得贷款的机会,把更多的资产驾驭机会给了守信者,提升守信者的生产效率,这在本质上其实是增加了失信者驾驭资产的成本。

所以,互联网信用社会正狠狠地惩罚着那些失信者、投机者和各种“老赖”,让他们在可量化的信用社会里没有立锥之地,不仅无法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更无法乘坐高铁、飞机和进行高消费。而传统的抵押型信用社会则常常对这些人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法律的制裁和强制执行。(www.daowen.com)

互联网信用社会处处给守信者提供便利,扩大他们的成本优势和资金获得机会,以便让他们实现更高的个体效率和产出。同时,赋能守信者也更利于整体商业社会运行的有序和顺畅,避免了失信者的各种商业负面效应,包括可能给上游供应商、下游合作伙伴及员工、顾客等商业链带来的破坏。

可以说,互联网可量化信用真正地激发了个体的商业效率,促进了商业在末端(也就是个体层面)的爆发,并有效剪除了商业社会中隐藏的各种毒瘤,为智慧商业的顺畅运行打通了每一处毛细血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