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的优化方案

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流信息数据在手工或者通过设备采集到后,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线路、网络或其他的技术把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便统一处理、分析和管理。由于物流信息数据的分布区域广、数量巨大并且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有相应的数据通信技术来满足这一要求。其中EDI软件能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译成EDI的标准格式和交换。EDI在物流中的功能。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必须有畅通的信息通道和计算机网络体系。

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的优化方案

物流信息数据在手工或者通过设备采集到后,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线路、网络或其他的技术把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便统一处理、分析和管理。由于物流信息数据的分布区域广、数量巨大并且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有相应的数据通信技术来满足这一要求。在现代通信技术中,EDI、互联网以及卫星通信技术在物流管理中都有大量的应用。

1.电子数据交换EDI

(1)EDI概念。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系统,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同时它也是对信息进行交换和处理的网络自动化系统,是将远程通信、计算机及数据库三者结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数据交换、数据资源共享的一种信息系统,这个系统也可以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之后,信息交换可由两端直接进行,从而越过很多中间环节,使物流过程中每个衔接点的手续大大简化。采用EDI后由于减少甚至消除了物流各个过程中的单据凭证,不但减少了差错,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物流领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首先,物流系统具有大和泛的特点,使它很难建立大系统的信息网络。其次,从现实情况看,物流这个大系统中各个局部之间分工较明显,并且实际运行的各个局部,往往早就有其相对较为完善纵向系统。例如,铁道系统、港口系统、仓库系统等。因而,物流系统具有一定“横跨”性质,物流系统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各个局部领域的信息交换而实现共享,这就是物流系统特别需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原因。最后,物流系统与外部也必须进行信息交换,如与外部的工业企业、用户、商店、海关银行保险公司等,进行电子数据交换。

(2)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EDI数据标准化、EDI软件及硬件、通信网络是构成EDI系统的三要素。

① 电子数据交换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EDI标准)是由各企业、各地区代表甚至国际组织(ISO)共同讨论,制定的电子数据交换共同标准,可以使各组织之间的不同文件格式,通过共同的标准,获得彼此之间文件交换的目的。

② 电子数据交换软件及硬件。其中EDI软件能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译成EDI的标准格式和交换。EDI软件可分为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信软件三类:

第一类是转换软件。转换软件的功能是帮助用户将原有计算机系统的文件或数据库中的数据,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或是将从翻译软件接收来的平面文件,转换成原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

第二类是翻译软件。翻译软件可将平面文件翻译成更标准格式,或将收到的EDI标准格式翻译成平面文件。

第三类是通信软件。通信软件用于将EDI标准格式的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再送到EDI系统交换中心的邮箱,或由EDI系统交换中心内,将接收到的文件取回。

EDI硬件设备所需的硬件设备大致有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及通信线路。

③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实现EDI的手段。EDI通信方式有多种。比较原始的连接方式有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适合于贸易伙伴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当贸易伙伴较多时,为了克服因计算机厂家不同、通信协议相异以及工作时间不易配合等问题,许多应用EDI公司逐渐采用第三方网络与贸易伙伴进行通信,即增值网络(VAN)方式。增值网络服务类似于邮局,为发送者与接收者维护邮箱,并提供存储、保管、通信协议转换、格式转化、安全管制等功能。

因此,通过增值网络传送EDI文件,可以大幅度降低相互传送资料的复杂度和困难度,大大提高EDI的效率。(www.daowen.com)

(3)EDI在物流中的功能。EDI在物流中的功能表现在能把各物流环节作业、运行、交易价格、成本、安全等事项记录,转换各种物流数据,进行与物流有关文件的处理和表格和文件管理。更重要的是EDI能够对物流信息和相关作业进行管理,并通过内部网或直接与主机自动接收和发送数据(即数据内部交换)和通过通信网自动接收和发送数据(即数据外部交换),这就大大方便了物流企业的进行全面运作和管理。

2.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是在为社会各领域提供各种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推动着现代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而且已成为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社会向信息化迈进的必要条件,而且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必须有畅通的信息通道和计算机网络体系。企业需要一个完整、健全的信息网络,除了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外,还要搜集、查询、共享大量的外部和内部信息,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当有两个信息系统:一个是企业自有的、受到安全保护的内部网络;另一个是与用户、供应商和外部市场广泛连接的外部公共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使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可以轻松地传输并得到共享。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广域网用于大范围的计算机连接,它可以连接遍布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局域网只适用于小范围内的计算机连接,通常单位内部使用局域网将企业内部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1)局域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由一组相互连接、具有通信能力的计算机组成,并分布在较小地理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它通常建立在计算机较集中的政府部门、学校、研究所、大中小型企业、服务单位内部,为一个单位所拥有,自行建设,不对外提供服务。

局域网的优点为:资源共享、快速通信、分布处理。企业单位内部之间信息可以实现沟通方便、可靠、快速。采用网络技术共享每台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能够大大降低企业单位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局域网一般由传输介质、网络通信设备、网络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协议软件等组成。局域网采用总线、星形、环形拓扑结构。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物理通路。局域网使用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此外,还有一些附属设备,主要是进行连接的网络配件,如线缆接头、T形接头、终端匹配器等。

根据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不同把局域网分成以太网令牌环网、光纤令牌环网、异步传输模式网络等。不同的网络有各自的优缺点,使用于不同的场合。目前无线局域网络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日常应用中也随处可见。

(2)广域网。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是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的计算机网络,或者说是将分散于各地的局域网互联而形成的跨地区的大型网络。广域网的根本特点是网络中的计算机分布范围很广,从数十千米到数千千米,甚至全球。

企业建立了局域网以后,根据要求需要把局域网接入广域网,以实现跨地区的业务处理。构建广域网和构建局域网不同,构建局域网必须由企业自己完成传输网络的建设,传输网络的传输速率可以很高。对于一家企业,如果其业务遍布范围很广,独自建造一个广域网是极其昂贵的,企业不可能负担得起。所以,构建广域网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必须借助公共传输网络。因此,企业只能采用公共的通信网络来实现数据传输。接入广域网的目的是接入互联网,常用的互联网接入方式有专线接入等。

3.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能覆盖一个地区乃至全世界,这使人们能够跨越一个广阔的区域进行通信交流,在电缆无法到达的地区人们能够有无线电波来收看家庭电视。卫星通信技术与这种微波无线电技术很相似。卫星通信为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移动提供了一个高速度、大容量的传送渠道。利用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利用卡车上的通信天线实现司机和运输调度员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交流能够保证实时地提供关于地点与运输情况的最新信息,使调度员可以根据需要或者道路的拥挤情况对卡车进行指挥。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就是根据卫星通信技术提供的每日销售数据来确定是否需要补充库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