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求关系现状及未来预期分析

供求关系现状及未来预期分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41961—2011年国内稻谷供求关系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品种结构矛盾突出虽然总量供需总体平衡,但全国稻谷供需地区间和品种间的不平衡继续存在并且有所强化。供求长期呈偏紧趋势从长期来看,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受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工业污染等诸多因素影响,难以再恢复历史最高水平。我国稻米消费,尤其是优质稻米的消费需求呈增加趋势,而其生产的各种约束条件却难以消除,因此我国稻米供求长期必然偏紧。

供求关系现状及未来预期分析

(1)供求总体平衡

20世纪60年代以来稻谷国内供求基本保持平衡,只有少数年份供求不平衡,大部分年份生产量都高于国内需求量,只有少数年份生产量小于国内消费量。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国内稻谷的供求基本保持平衡;90年代以来国家大幅度提高稻谷的销售价格,导致了稻谷生产大幅增长,而消费出现小幅度的下滑,从而导致1990年至1992年及1996年至1999年两个时期国内稻谷生产量大幅度高于消费量的供求现状;2000年以来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种稻收益大幅下降,导致稻谷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从而造成产量的大幅下降,最终导致了2000年至2004年国内生产量小于需求量的供求关系现状;2005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拉动下和较好的气候条件配合下,我国稻谷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使供求恢复了平衡的状态。

图3.14 1961—2011年国内稻谷供求关系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2)品种结构矛盾突出

虽然总量供需总体平衡,但全国稻谷供需地区间和品种间的不平衡继续存在并且有所强化。就地区而言,主产省区库存压力增大,缺口主要体现在销区,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浙江、福建等地区减产较为突出,消费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就品种来看,籼稻中早籼稻总体上供大于求,但由于早籼稻优质品种增加,致使常规早稻供需缺口增大;中晚稻供求基本平衡;粳稻和糯稻仍然表现出需强供弱的态势,特别是粳稻总量有限,需求增长,供需偏紧,而北方优质粳稻米市场更因需求见旺,供不应求,价格高位运行。

(3)供求长期呈偏紧趋势

从长期来看,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受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工业污染等诸多因素影响,难以再恢复历史最高水平。从自然气候变化对稻谷生产的影响来看,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世界稻米产量下降10%,而全球人口的增长却导致稻米消费的刚性上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促使人们对优质、营养、健康稻米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稻米消费,尤其是优质稻米的消费需求呈增加趋势,而其生产的各种约束条件却难以消除,因此我国稻米供求长期必然偏紧。«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指出,从长远看,水稻供求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近20年来,品种间、区域性的粮食供求结构失衡已成为粮食供求矛盾的主要特征,供求结构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趋于增强,而品种上往往反映在稻谷供求变化和价格波动方面,因此如果要保持国内稻谷供求均衡的现状,必须在保证生产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保持品种、质量及区域的平衡增长。(www.daowen.com)

【注释】

[1]生产早稻的11个省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湖北、安徽、福建、海南、浙江、云南、四川。

[2]生产双季晚稻的13个省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湖北、安徽、福建、海南、浙江、云南、江苏、四川、贵州

[3]生产籼稻的16省(市、区)为: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和河南。

[4]数据来自«2009年专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课题组。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课题组。

[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课题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