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利用热点进行新媒体营销?

如何正确利用热点进行新媒体营销?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蹭热点的本质就是借势营销,快速将热点的关注度转移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上来,让用户增加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产生好感。很多时候,为了蹭热点而蹭热点则忽略了热点的真实性,过度强调自己的主观思想,尤其在触碰敏感话题时会导致封号甚至有更严厉的处罚。切记一点,但凡是涉及国家机密、政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热点话题,请谨慎地“蹭”或者直接避开。

如何正确利用热点进行新媒体营销?

[蹭热点、戳痛点、燃情点]

新媒体营销,是指通过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利用微信、微博、头条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的一系列营销手段。通过策划与产品或品牌相关的、优质的、易传播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客户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流量,达到产品或品牌的营销目的。

新媒体营销的基本套路:追热点、戳痛点、燃情点。商业嗅觉敏锐的生意人,善于利用这个套路打造商业IP,抢占用户心智,加大品牌宣传,促进商业合作,达成销售目的。

只要稍微留点神,你就会发现,每当发生热点事件的时候,那些大咖级的公众号会在第一时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个热点,然后快速在朋友圈传播,这类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甚至打赏量,一般来说都不会太差。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热点,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影响范围比较广,传播速度比较快,有效时间比较短。如果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热点资讯的第一手资料,并充分利用好热点,那么就能够以极低的创作成本获得比较可观的流量。

蹭热点的本质就是借势营销,快速将热点的关注度转移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上来,让用户增加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产生好感。关于话题社交,我总结出“话题社交五势理论”,即要学会顺势、借势、造势、取势、赢势。

例如在华为鸿蒙OS系统发布会后,就有好几个大咖级别的公众号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都是观点鲜明的评论文章,在朋友圈传播得都很不错,阅读量轻轻松松“10万+”。

当然,社会事件、直播新闻等不可预见的突发性热点对运营者的综合能力要求是极高的。既不能盲目蹭热点,还要快速针对热点信息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得出明确结论后再决定要不要蹭,怎么蹭,预期的效果如何,其中有哪些不确定性的风险。很多时候,为了蹭热点而蹭热点则忽略了热点的真实性,过度强调自己的主观思想,尤其在触碰敏感话题时会导致封号甚至有更严厉的处罚。切记一点,但凡是涉及国家机密、政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热点话题,请谨慎地“蹭”或者直接避开。

但有一类可预见性的热点,如国家法定的节假日、纪念日、大型赛事活动等非突发性热点,还有电商行业比较火爆的“双十一”、“双十二”等类似消费节。这些可预见性的热点,受众群体多,可提前做好准备,无须加班加点赶稿子,因为是过节,受众群也不会特别忙,有时间阅读。当然,这些可预见性的热点,也有不好的地方,因为所有商家都知道这个节日,不是什么稀缺性的热点,要想从众多的文案中脱颖而出、带动销量并非易事,非常考验文案的基本功。

只有真正戳到用户的痛点,才能引起用户共鸣,产品的价值才能被扩大,品牌才会更具传播力,才更容易推进销售。下面列举三个众人皆知的例子。

a.案例一:微商大军

针对宝妈这个群体,微商抓住了宝妈们的三大痛点,以此为基础诱惑宝妈们加入微商这个大军团。

痛点一:大多数宝妈在家里带娃,闲来无事,有一份兼职的工作,不仅比较轻松,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可以顺便把钱赚了,而且无须投入太多的成本,就能开启自己的事业人生。微商很好地利用了宝妈这个群体的这种心态,通过熟人社交的模式快速进行裂变。

痛点二:做得比较早的那批微商,尤其是一级代理商或品牌方确实赚了钱,也正是因为看到有人赚了钱,才会有更多的宝妈们相信自己也可以赚到钱。特别是当参加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大型线下活动,看到某些人站在聚光灯下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大家都希望下次上台领奖的是自己,这就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是以目标为导向激励微商新人。

痛点三:从事微商的朋友会反复告诉你,这是一个赚大钱的好机会,千载难逢,错过了会后悔一辈子的,而且机会就在近一至两年,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从事微商的朋友还会告诉你,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就要不断选择。以此让你认定,选择做微商,是宝妈们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从戳痛点来说,微商的这种模式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可惜太多的产品质量一般甚至很差,导致微商行业昙花一现。

b.案例二:学区房房价。(www.daowen.com)

上学是孩子们的头等大事,父母们都很重视这件事。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可毕竟好学校有限,且条件非常苛刻。为什么北京很多学区房都被炒到了天价?拿中关村来说,没有低于每平方米十万元的房子。但即便是这样的天价,还是一房难求。

这是为何?主要原因就是学区房戳中了家长们最大的一个痛点,所有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对此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只要条件允许,家长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正是因为家长们的这个痛点,学区房的价值被扩大了,但不管价值怎么扩大,甚至多么离谱,毕竟有钱人很多,尤其在北京,每平米十五万元的学区房依然有很多人买。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成了很多现代家庭最大的负担。

c.案例三:住院医疗费用。

任何商业行为,都有砍价还价的权利,唯独看病,除了医保,没有折扣没有优惠,医生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除非放弃治疗。这是为何?因为

健康是人最核心的需求,在健康面前,人们没有选择,所有人都想追求快乐,逃离痛苦。

戳痛点,很多时候戳的并不是拥有后的快乐,而是失去后的痛苦,因为失去后的痛苦远远比拥有后的快乐更加刻骨铭心。很多时候的消费行为,是因为害怕失去,是对失去的一种本能的恐惧。

这种痛苦,只有亲身经历后才会更有感受。2018年年底我陪伴母亲在医院住院的那段日子里,亲眼看见了因为贫穷放弃治疗的情形(费用估计要五十万以上),病人家属除了绝望后的痛哭什么也做不了。面对这种生死离别的痛苦,但凡是有点支付能力,我相信人们都会全力以赴。

某筹款平台能够快速崛起,就是因为准确地戳到了穷人没钱看病,需要通过众筹的方式集齐医药费这个痛点。后来他们又慢慢延伸到保险业务,提升穷人买保险的意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发展非常迅猛,听说腾讯还战略投资了这个众筹平台,也启动了上市计划。

如果产品真能戳到用户痛点,那就是用户刚需,营销就会容易许多。具有自传播能力的产品,只要营销稍微给点力,就会像燎原之火一样蔓延开来,销量的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2018年9月1日晚上八点央视播出《开学第一课》,9月2日清晨我便写了一篇文章通过公众号发表,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两天的时间,这篇文章阅读量近三十万,点赞七千多次,打赏七百多元,引流关注公众号的粉丝近两千人。那时候我便认识到,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话题,带来的社交参与度及传播的力度和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且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

当然,只有思想和情感还不够,还得找到易感人群。这群人之所以“易感”,可能是因为志同道合,或者是同病相怜。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能够参与一个共同话题的易感人群,要么有过相似的人生经历,要么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是非观念或宗教信仰等,总之一定是因为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价值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家联结到一起,让大家快速地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

或许是因为我是培训师,所以我身边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比较多;或许是因为我身边的朋友跟我一样,都有小孩在上学;又或许是大家被那篇文章中的感情或观点所打动。总之那篇文章一出炉便受到广泛关注。

大家疯狂地转载、点赞、评论、打赏,留言中有几个不怎么认可我观点的声音,直接被支持者和所谓的“意见领袖”的抨击声淹没了。此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情感在哪,话题在哪;话题在哪,社交在哪;社交在哪,流量在哪;流量在哪,营销便在哪。

为此,针对情感营销,我专门做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和学习。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个人的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情感营销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为有感触,观众会主动去传播、分享,扩大影响面积。此类营销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往往让人记忆深刻,可以树立企业品牌的良好形象。与恶搞等低俗方式相比,情感营销更能升华、提高层次。当然,情感营销也有弊端,就是不能过度营销,不然会导致消费者失去理性,过度消费,从而引起反弹。

通过以上内容,我简单地和大家分享了一下如何“追热点、戳痛点、燃情点”,但只是学会这三招还不够,还得学会通过众多小号“养”大号,跟粉丝之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才行,让粉丝们成为你产品或服务的推广者和受益者。只有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快速裂变,打造出更多的“爆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