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区,让社区更美好

社区,让社区更美好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年以来,南余店乡“五老”人员直接或间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300件,其中疑难信访件6件。“五老”人员里面,大部分是退休干部。乡党委、政府还对全乡144名“五老”人员举行集中颁发证书仪式和开展慰问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安排和推广,南余店乡把“五老”协会融进整个乡村治理格局中。

社区,让社区更美好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这是南余店乡党委、政府的“座右铭”,它反映的是一种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的决心和勇气。在南余店,“五老”协会就是一个创新之举。“五老”人员主要是村里口碑好、威望高、能力强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医、老退伍军人等。

村村通” 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和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南余店乡的村容村貌和治安环境大改变,道路和水电等实现“村村通”(摄影/陈秋圆)

一天夜里,薛庄村的“五老”协会会长霍好朋接了个电话,电话里对方语气急躁,言辞激烈。原来因为李家建房屋时与朱家挨得太近,双方发生了矛盾。经过了解后,霍好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之以法,最终两家矛盾得到解决。

“五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2019年以来,南余店乡“五老”人员直接或间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300件,其中疑难信访件6件。很多村支部书记深有体会地说,当前农村工作任务重、急、多,而村里干部少,“五老”及时收集、反馈、沟通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从而避免问题拖大,成为村两委的好帮手。

“五老”人员里面,大部分是退休干部。当被问及为何还愿意“生那麻烦”,积极参与村里工作,甚至是无偿付出时,李楼村“五老”人员总结说,尊重是前提,干正事是本分,有好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个“空架子”。“书记是请我们为村里出谋划策,而不是命令或指令。还邀请我们参加座谈会,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征询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一种尊重,是对我们的认可。”

尊重,这是张钊远一再提及的,提高政治站位,特别是村支部书记要有胸怀,“五老”人员无论亲疏远近,都要尊敬、尊重和关爱。“尊重五老,就是尊重历史、尊重明天的自己”,他的这些理念说进了很多“五老”人员的心坎里。

正如南余店乡乡长霍涛所说,“五老”协会成为可运行和发挥作用的机制,经过了全面调研和顶层设计,即在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活用汝南县信访工作“三亲自”(县乡村三级书记对信访工作亲自研判、亲自接访、亲自处访)工作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新“群众的事由群众管”工作机制,组织“五老”人员成立“五老”协会。(www.daowen.com)

首先要“啃硬骨头”,将上访问题较多的张湾村作为试点。提前谋划,召开座谈会,邀请村“五老”人员参加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协会章程》,村党支部书记任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及会员由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章程明确规定“五老”协会的职责和使命,他们是文明风尚的传承者、乡村事务的智囊团、社情民意的代言人、邻里纠纷的调解员、作风纪律的监督员、地方文化的推介员;规定村两委每年向“五老”协会至少汇报2次工作,“五老”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必须认真研究和分类处理,乡纪委督导进度。对全村重要工作安排,“五老”人员有权要求列席村“两委”会议等。

乡党委、政府还对全乡144名“五老”人员举行集中颁发证书仪式和开展慰问活动。“咱是乡村颁发证书的人,可得好好干!”有的“五老”人员说,我们现在成了“老宝贝”!

通过一系列的安排和推广,南余店乡把“五老”协会融进整个乡村治理格局中。

当前,农村基层治理难题主要是由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偶发事件、对政策的不了解等原因造成的。在脱贫攻坚中,面对一些贫困户或贫困户对政策落实方面的误解或意见,“五老”人员主动解答扶贫政策内容,说明乡村干部工作的艰辛,“在田间地头和其他村民聊天时就把工作做了”。

自“五老”协会成立以来,乡级信访量明显下降,县级以上信访量屈指可数,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逐步成为全乡社会稳定、助推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正是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乡党委、政府才能聚精会神谋发展、抓落实、求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