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内涵

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内涵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2007 年党的17 大进一步堤出到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极端重要性,是正确把握其主要任务和新的更高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应有之义。小康社会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是指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还不到富裕。

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内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2002 年,党的16 大提出用20 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方面的内涵“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7 年党的17 大进一步堤出到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 二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刻认识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极端重要性,是正确把握其主要任务和新的更高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应有之义。

小康社会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是指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还不到富裕。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和领域。(www.daowen.com)

“小康”一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康”是一个古老的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为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生活。

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出自中国儒家开创者孔子。此后数千年中国人所孜孜以求的梦想就是——小康社会。这一理想社会不绝于史书,但却从未能变为现实。最终赋予这一传统概念以新意的,是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人邓小平。此后历届中央接力前行,历经30 多年实践、完善,从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呈现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完整路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