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男孩在玻璃前,伸手抚摸的故事

小男孩在玻璃前,伸手抚摸的故事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他先是把手贴在玻璃上,食指和中指在玻璃上向前“走”两步,也就是向下移动一点,把手臂伸直,然后将手掌翻一个面,手背贴上去,直至伸直每一根手指,密实地将整个手都贴在玻璃上。你以后别来这里了,快点走!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一下子冲出门,拉着他的手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小男孩在玻璃前,伸手抚摸的故事

宜川中学 周小靖

今年的暑假依旧闷热无比,就算是待在空调房里,还不时有热气从玻璃缝中钻进来。隔着玻璃,居然还看到一群工人,在妈妈公司旁边的工地上工作,不少人的衣裳紧贴着后背。

突然,叼着棒冰的我被一个小小的黑色身影所吸引——玻璃门上竟然出现了一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

他将自己结结实实地贴在玻璃上,脚还不停地踢腾着门缝,仿佛是在远离外面的阳光,远离那灼人的火。

他先是把手贴在玻璃上,食指和中指在玻璃上向前“走”两步,也就是向下移动一点,把手臂伸直,然后将手掌翻一个面,手背贴上去,直至伸直每一根手指,密实地将整个手都贴在玻璃上。两只黑红的手贴在玻璃上且五指拃开,手上的每一条纹路都很清晰。由黑红的手背变成白手掌,再变黑红。男孩在门玻璃上做翻转的动作,旁若无人。

看见我在观察他,他脸一红,马上跑开了。

第二天,我再次看到那个仿佛长在玻璃上的他,这次他全身趴在玻璃上,双手下面还按有一个本子,右手上有支铅笔。我推开门:“你怎么在这里写作业?”

我在封死不动的玻璃门前蹲下,看着他的眼睛。男孩不说话。

有个大人在叫他,这像是为他解了围。那个大人穿着湿透了的脏短袖,拉着小男孩离开了我的视线。

此后的每一天他都会来这扇门前做作业,我让他进屋,男孩却很害羞似的,就是不进来。

过了几天,他还发明了一个“新玩法”:将自己贴在玻璃上,脸也贴上去,然后以鼻子为支撑点,像钟摆那样左右进行摆动,那原本黑红的脸庞也扭曲变形,变化多样。我在里面看这鲜活的“哈哈镜”哈哈大笑,他却乐此不疲。这自由活泼的好苗子,真是惹人喜爱!

由于男孩经常“独占”玻璃门的原因,不少客户向负责人反映这件事情。于是,负责人就在玻璃门口特意设了一个岗位,专门不让小男孩趴在玻璃门上。他刚想贴上来,那个人就推门而出:你在这里干什么?不能回家吗?你爸爸妈妈是怎么管你的?怎么到这种地方来撒野?你知不知道你给我们带来了多少麻烦?你以后别来这里了,快点走!小男孩被这一串如鞭炮般的言语吓哭,拿着本子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那个人又说道:“哭什么哭?还不快走!”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一下子冲出门,拉着他的手头也不回地往前走。(www.daowen.com)

从那次以后,能见到他的日子屈指可数。他不再趴在我们的玻璃门前,而是到了隔壁的银行门口。我再也无法安心地在公司里待着,那天的事在我的心上重重地锤了一下,仿佛把他推向银行门前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

之后我每天都到银行里面等他,每次看到他的小小身影,都会给他一个冰淇淋,让他降降温,也偶尔教他做做作业,和他聊聊天。渐渐地,我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近,他会常常告诉我他在学校的事情,还会和我讲讲他的家人。

他今年上一年级,随打工的爸爸妈妈来到上海,爸爸就在我妈公司旁边的工地上班,一家人就住在工地的工棚里。因为酷暑难耐,工棚里又没有空调,家人又不允许他跑太远,他只能来到这玻璃门前求得一时的凉快。这是他和我聊天的时候和我说的,每每听到这里,我心中都会泛起一阵酸楚。

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人呢?我突然问起。他抬起头,用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神色告诉我:“我爸爸可厉害了呢!他一口气可以搬好多砖头!”说着,他指了指站在钢筋最高处的那个人,就像是在向我炫耀自己的荣誉一样,明亮而清澈的眼眸望向那个高大伟岸的背影

那个背影?怎么有点熟悉?回忆一下子闪现,那个背影好像在工地上晕倒了好多次,现在的那个背影比我回忆中蜷缩了许多。我看了看他,把即将吐出的字吞到了肚子里。

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城市,民工们不停地建的都是别人的房子,却没有他们的家,甚至没有一隅来临时安置他们孩子的书桌。但他们每天在为精心打扮这个城市而日夜奔波,用自己的一身脏、一身累,换来了城市的美丽、整洁,换来了市民对工作生活环境的满意与赞美。

就算是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把这一切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往往只看到高楼大厦的崛起,只看到市容环境的美丽,却没有看到农民工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劳、汗水与心血,更没有人去想过民工孩子怎么生活。

同是祖国的花朵,我希望这孩子也能获得足够的阳光雨露。可是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小男孩。后来听妈妈的同事说工地的工头解雇了好多工人,我的心一揪,不知道孩子的父母是否失去工作,他们过得好不好?那个小男孩还会跑到别的玻璃门前“体贴”城市的凉爽吗?……我望了望那已经空了好久的玻璃,仿佛自己穿过那玻璃去抚摸他幼小的心灵,愿他对这个世界充满美感,也愿更多的人们能够像我一样穿过玻璃抚摸他。

点评

这篇文章选材很好,视角独特,关注城市的建设者——农民工及子女,关注农民工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关注农民工子女与人交往时的谨慎、小心。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的对话与动作展现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付出最大努力的时候,农民工及子女的处境都较为窘迫,呼吁农民工及子女也能获得足够的阳光雨露,其实也是关注到公平问题。本文来源于生活,因此写得真实、入情入理,同时,在行文中表现出作为青少年的责任:身怀爱心,勇于担当。文章最后以祝愿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主旨,语言朴实而引发深思。

点评教师:陈淑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