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态度与成功的关系

生产态度与成功的关系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以个体作业为主。二是家长决策,家人配合。但是无论是哪种家庭模式,家长在其中都起绝对作用。在生产中,交了地租、赋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些剩下的粮食多劳多得,但由家长分配。在农业生产中,村民没有很高的自主性,要根据物候、气候和土地肥力来选择农作物以及种植时间。村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部分都很勤劳,比如早睡早起,专事农业。除了家人,很少有人说教或者帮助,多数村民都会对其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生产态度与成功的关系

一是独立经营,互助弥补。在传统时期,农业是村落中最重要的职业。在农业生产中,以个体作业为主。村民偏好个体作业是因为自己经营,自负盈亏,不用跟其他人分享,用村中老人的话说就是“种什么除了上交都是自己的”。如果家里的劳动力不够,则通过换工、搿犋、攒忙的方式来弥补。如果家里没有地,但是有富余劳动力,一般会出去做长工,如果没有长工的技术就只能做短工。如果对农活完全不感兴趣,家里也没有地,这时候才会选择其他职业,比如说做个小买卖或者去耍手艺。小买卖包括在集市上摆摊,开饭馆、茶馆、赌坊等等;耍手艺包括去做木匠、铁匠、泥瓦匠等等。

二是家长决策,家人配合。在没有分家的家庭中,一般是个核心家庭到扩大家庭的过程,而一旦分家,就可能又回到核心家庭。但是无论是哪种家庭模式,家长在其中都起绝对作用。不仅是东西的分配,谁干农活、怎么干、什么时候去干,谁休息,几点吃饭等有关农业事情的安排,都是家长的权力支配范畴。在生产中,交了地租、赋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些剩下的粮食多劳多得,但由家长分配。“无论是什么东西,分家前家庭的收入都是由家长管理和支配的。”老人说。但家人不是完全没有权力,“他们可以提意见,多数情况下家长还是愿意听的”。

三是受外界影响大。在农业生产中,村民没有很高的自主性,要根据物候、气候和土地肥力来选择农作物以及种植时间。有时候会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一是市场经济会影响村民的选择——比如棉花的市场价值更高,促使村民会腾出一块地来种棉花;二是战争的影响,日军强迫农民种棉花、使用化肥,也会对农民的选择造成影响。(www.daowen.com)

四是鼓励勤勉、鄙视懒惰。村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部分都很勤劳,比如早睡早起,专事农业。一方面是农业安排根据物候和时令不得不早;另外务农多年也形成了习惯。村落里也有懒人,有农户“家里有地不愿意干,或者没有地也不愿意出去打工,整日游手好闲,蹭吃蹭喝”。对于这些人,村民都会鄙视。除了家人,很少有人说教或者帮助,多数村民都会对其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