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IP改编游戏趋势掀起游戏化浪潮

IP改编游戏趋势掀起游戏化浪潮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网络文学IP价值研究报告2015》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TOP100移动游戏中由IP改编的游戏占比高达35.23%,其中由网络小说改变而来的游戏占比约为4%,高于由欧美及国产动漫改编的游戏占比。比如,《花千骨》手游几乎与电视剧同步上线,于2015年7月1日上线App Store的《花千骨》仅用一天时间就登顶免费榜,三天进入了畅销榜的前五名,游戏的首月流水已突破2亿元。

IP改编游戏趋势掀起游戏化浪潮

据统计,市场上70%的游戏都是有IP背景的,其中以动漫居多。并不是所有IP都适合改编成游戏,IP与产品的匹配度高低决定了游戏的好坏程度。目前,由于千篇一律的模式,多数产品面临回炉再造的命运。

选择游戏IP提供三点建议:

(1)角色多元

好IP一定包含多种角色,并不是所有用户都喜欢主角,有人喜欢配角,有人还会喜欢反派角色。

(2)层次丰富

1)主线要统一。主线不统一的IP很难改编成游戏,例如,《万万没想到》这种段落式的内容就不适合做成游戏。

2)支线要丰富。即在主线基础上需要不断的小故事来让剧情丰满起来,基于这一点,电影并不适合改编成游戏,在限定时间内不能讲述过于复杂的故事剧情。

3)题材超现实。游戏一定是满足玩家不同的体验,所以IP题材要具有超现实元素,超现实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玄幻类型向后推进的超现实,一种是科幻类型向前推进的超现实。

(3)热度强劲

一定要选用当下的热点IP。如果是一个非常棒的影视或动漫作品,据播出时已经相隔两三年,改编游戏也是很困难的。这时,很多人会问,为什么金庸武侠能够持续改编?其实,大部分人都忽略的是,金庸的影视剧作品和娱乐产出等在近年来从未断过。《西游记》《三国演义》虽然也很遥远,但由于作品改编从未停止,故事内容一直深入在大家的脑海中。

动漫类→游戏

代表:《秦时明月》《十万个冷笑话》。

动漫粉丝和游戏玩家的重叠度较高,对移动游戏领域来说,知名动漫IP在产品预热和上架前期拥有极强的吸引用户的能力。动漫类IP是近两年除网络文学IP外,市场炒作最火热的IP改编类型,主要分为日漫IP和国漫IP两类。

(1)日漫IP

日本版权方对文化产品的版权划分十分细化。同一IP可以授权给不同的公司和个人,制作卡牌、跑酷、城建等不同类型的游戏。漫画动画作为同一IP的不同表现形式,可能拥有不同的所有权人,而这些IP对外授权的对象也可能获得再次衍生出来的IP所有权,比如游戏公司。这意味着,几乎没有一家厂商能够独占日漫IP,经常会出现多款游戏拥有同一IP正版授权的情况。

与此同时,日本IP所有方对于授权监修非常严格,尤其对于授权公司有着非常严谨的监制、审核制度。在合作过程中,日本版权方还会介入游戏的策划、公关乃至后期的推广环节,大大降低研发商对于游戏的把控力。腾讯在获得《火影忍者》中国大陆地区的移动游戏改编权后就曾对外表示,在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由原作者岸本齐史、集英社、东京电视台、Pierrot组成的监制委员会参与了每个版本的监修工作。游戏内每个系统或玩法,包括商业化相关的内容,都需要通过版权方的监修才能正式开发。

(2)国漫IP

与此同时,手游开发商开始尝试挖掘国漫IP的市场潜力,也不乏《十万个冷笑话》《不良人》等爆款出现。《秦时明月》动画是早期的国漫代表作之一,有一批忠实粉丝,视频网站累积播放量超25亿,已改编成数款页面游戏和三款手机游戏,是IP全版权运营的一大代表。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国产动漫仍然处于萌芽期,并不适合制作成为重度游戏,而拥有高知名度的作品版权几乎已被瓜分殆尽,国漫IP改编之路任重道远。

国漫IP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经典动漫IP,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葫芦兄弟》等。(www.daowen.com)

第二,当下主打低幼市场的IP,如:《喜羊羊灰太狼》《熊出没》等。

第三,近年来凭借互联网大热的成熟动漫IP,如:《尸兄》《秦时明月》《不良人》等。

在这三个分类中,经典动漫IP处境略显尴尬,其目标用户多为80后人群,虽然怀旧,却很难被定义为核心粉丝。而低幼市场的国漫IP,往往也只能改编成轻度休闲手游,用户黏度较低,且生命周期相较中重度产品较短。相比之下,新兴的成熟国漫IP,普遍拥有更为成熟的世界观和故事架构,其用户特点也与手游的重合度更高,改编的效果或许会更好。

国漫IP的粉丝普遍忠诚,如果改编游戏品质不佳,不仅无法获得他们的认可,反而会激起强烈的反效果。其中,“换皮游戏”的做法已经基本被验证为无效,在各手游厂商纷纷提出精品化战略的当下,国漫IP改编手游也应当重视游戏本身的品质。

文学类→游戏

代表:《四大萌捕》《古龙群侠传》。

《中国网络文学IP价值研究报告2015》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TOP100移动游戏中由IP改编的游戏占比高达35.23%,其中由网络小说改变而来的游戏占比约为4%,高于由欧美及国产动漫改编的游戏占比。

文学类IP可划分为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两大类:

传统文学类作品知名度高,题材厚重,因而其IP适合改编成游戏并长期运营。网络文学则天生具有网络基因,受众广泛且年轻化程度高,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吸引很高的关注度,适应手游的轻量和快速传播特点。

游族网络的《四大萌捕》、完美世界的《神雕侠侣》、畅游的《天龙八部》和骏梦游戏的《古龙群侠传》都是传统文学IP的典型代表。

由于大量传统文学IP的游戏改编权已被国内老牌公司斩获,所以很多厂商纷纷加入争夺知名网络文学IP的战局。从整体情况来看,虽然业内有观点认为网络文学IP具有获取用户难度低、与游戏玩法契合度高、玩家付费意愿强等特点,几款热门产品的数据表现也相当喜人,但由于该类型游戏影响力相对单一,用户较分散,很难孕育出商业爆款。

影视类→游戏

代表:《神偷奶爸》《花千骨》。

《神偷奶爸:小黄人快跑》游戏上线第10日全渠道下载量突破千万,每日下载峰值维持在100万次。可以看到影视与游戏的联动经常可以发生非常强大的化学反应

通常情况下,游戏玩家与影视观众的重合度高,推广的话题性强、热度高,玩家可以感受到电影中的场景与环节,体验感好。

这对于电影来说,可以借助游戏增加自身影响力,并扩大自己的衍生产业链、增加收入渠道;而对于游戏方而言,可通过优质IP充实内容,也可整合自身渠道资源和电影的宣传渠道,最大限度地挖掘电影IP版权的内容价值,实现品牌共振。比如,《花千骨》手游几乎与电视剧同步上线,于2015年7月1日上线App Store的《花千骨》仅用一天时间就登顶免费榜,三天进入了畅销榜的前五名,游戏的首月流水已突破2亿元。

与影视IP授权方和游戏开发公司传统的合作模式不同,《花千骨》影视剧IP持有方爱奇艺与天象互动之间的合作尤为深入,《花千骨》手游几乎与电视剧同步研发,在同一时间推出,最大限度利用了IP价值及影游联动模式带来的市场效应。另外,爱奇艺既是《花千骨》手游IP授权方,同时也是游戏的渠道商和联合发行方,积极地参与了整款游戏的发行和市场推广环节。

综艺类→游戏

代表:《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全民偶像》。

近两年综艺节目改编成游戏的案例也不少,比如,《中国好声音》制作方联合腾讯制作的首款3D音乐社交手游《中国好声音-全民偶像》,发布后稳坐App Store付费榜前十,荣登国内iOS音乐游戏榜首。《爸爸去哪儿》同名游戏是一款休闲跑酷类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扮演节目秀中的各位星爸萌娃,畅游在各集节目的场景中,收集道具完成任务,市场表现相当不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