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体经济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实体经济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吉林省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企业在创新战略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率,增强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从地区上看,发达地区企业作为知识经济与创新的主体地位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在东北三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的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优于吉林省,因而,吉林省企业作为知识经济与创新的主体地位仍需进一步加强。

实体经济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1.创新的主体地位低

企业是知识经济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而创新又是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企业获得长期领先优势的法宝。在知识经济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在知识经济与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够确立,主导作用是否能够发挥,直接决定了创新驱动战略的成败。吉林省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企业在创新战略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率,增强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与发达地区及东北其他两省相比较,吉林省企业在知识经济与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1)企业科技支出强度较低

从按资金来源的R&D内部经费支出分析,2015年,吉林省企业在全部R&D内部经费支出的总额仅为88.10亿元,排名全国第24位,比重为62.29%,辽宁省则达到69.14%,而全国平均比重为74.7%。吉林省企业在全国R&D内部经费支出比重仅为0.8%,企业对社会研发经费的贡献水平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落后于辽宁省,这说明吉林省企业对研发经费增长的引领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而从企业内部R&D内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析,2015年,吉林省企业内部R&D内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39%,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0.95%,辽宁省达到0.75%,黑龙江省达到0.71%,与吉林省GDP水平相近的山西省与云南省均为0.69%,这说明企业创新投入能力仍显不足。

(2)企业科技创新产出能力较低

从专利申请量分析,2015年,吉林省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4800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申请专利数量1972件,占全省总量的13.32%。与东北其他两省及国内其他一些省份相比较,吉林省在专利申请数量及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均显著落后于其他省区。2015年,辽宁省到42153件及9190件,黑龙江省达到34611件及4131件,超出吉林省近两万件以上,差距十分明显,特别是与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无论是在专利申请数量还是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均存在极大差距。特别是在企业申请专利数量方面,吉林省2015年尚不足1000件,不仅在总量上,在比重上低于辽宁、黑龙江,更低于GDP相近的山西、云南等地区。见表3-1,2015年全国部分省份专利申请量及规上企业专利申请量比较。

表3-1 2015年全国部分省份专利申请量及规上企业专利申请量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整理)

从总量上看,包含吉林省在内的国内其他地区专利申请量包含发明专利申请量,工业企业在各地区份额相对较低,大学及科研院所仍在科技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从地区上看,发达地区企业作为知识经济与创新的主体地位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在东北三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的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优于吉林省,因而,吉林省企业作为知识经济与创新的主体地位仍需进一步加强。

2.产学研合作水平低

吉林省既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产学研合作历来受到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重视,并出台了鼓励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的支持性政策,特别是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创新载体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的出台极大地释放了产学研合作水平。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吉林省产学研合作水平虽然有很大提升,但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效果尚未完全得到有效发挥。

(1)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的结合效果差

目前,吉林省高等院校存在着重视应用研究、轻视成果转化,政府重视高等院校科研,企业轻视与高等院校合作等现象。2015年,吉林省高等院校R&D内部经费支出在全国排名第18位,其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经费支出的比重为分别为,42.59%、50.97%、6.48%。与辽宁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相比,吉林省存在总量差距,见表3-2。一方面,说明吉林省对高等院校科研投入强度较低,另一方面说明吉林省高等学校仍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从按来源结构的经费支出分析,政府重视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但是企业重视程度较低。2015年,吉林省高等院校按来源分R&D内部经费支出当中,政府支出达到81.82%,企业支出14.81%。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全国企业支出比重平均为30.19%,辽宁省达到44.89%,黑龙江省达到41.84%,江苏达到37.19%,浙江达到33.64%。吉林省与其他部分省份相比,企业向高等院校投资在总量上与结构上明显偏低,尤其低于辽宁、黑龙江两省。这说明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程度并不紧密,高等院校仍然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忽视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www.daowen.com)

表3-2 2015年吉林省及全国部分省份高等学校R&D内部经费支出结构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2016》中的数据整理)

(2)企业与科院院所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

从吉林省地方部门所属科研机构R&D内部经费支出情况分析,目前,吉林省地方部门所属科研机构比较重视实验发展,2015年实验经费支出占到全部支出比重的71.42%,这与高等院校科研方向显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两者之间的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别。2015年,吉林省地方部门所属科研机构R&D内部经费达到7亿元,与辽宁、黑龙江相差不多,说明以目前吉林省财政收入水平支持科研院所的强度较高,90.71%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但也应该看到,在政府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的同时,企业对科研院所的资金支持水平较低,仅有1.32%的资金来源于企业支持。见表3-3。而且从全国其他省份情况分析,大部分省份也不同程度存在科研结构与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的普遍现象,这说明,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还存在较大障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并不紧密,限制了科研成果转化。

表3-3 2015年吉林省及全国部分省份地方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结构R&D内部经费支出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2016》中的数据整理)

3.技术转移能力低

技术市场交易额(按照技术流向地域分),2015年,吉林省技术市场交易额54.52亿元,排名全国第27位,相当于北京市的(1147.52亿元)4.7%,相当于江苏省的(1016.34亿元)的5.3%,相当于辽宁省(237.21亿元)的23%,比黑龙江省低37.72亿元,比山西省低53.15亿元,比云南省低119.06亿元。而技术市场交易额按照技术输出地域分,2015年,吉林省输出技术交易额为26.47亿元,排名全国第24位。与东北辽宁省、黑龙江省相比较,吉林省输出技术交易额与辽宁省差距达到251.02亿元,与黑龙江省差距达到100.79亿元,与江苏省差距更是拉大到500亿元。从技术市场交易额流入与流出分析,吉林省与发达省份、辽宁、黑龙江及GDP排名相近的省份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这与吉林省作为科教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合。技术转移的另一指标是技术引进与消化能力。见表3-4,2015年吉林省规上企业技术获取与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表3-4 2015年吉林省与其他省份规上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2016年》中的数据整理)

从表3-4中规上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可以看到,吉林省规上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经费支出达到26.84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六位,这说明吉林省工业企业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但是体现技术转移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消化吸收的经费支出,吉林省仅为0.68亿元,排名全国第二十六位。技术消化支出费用低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更低于全国其他省区,这充分说明吉林省规上企业重视技术引进但对消化吸收关注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2015年吉林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19项,支出经费2.55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支出214.2万美元,同期,辽宁省引进306项国外技术,支出经费7.18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支出234万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