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机制的局限与优化

市场机制的局限与优化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一种调节手段,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质上就是在各个生产部门中合理地、按比例地分配社会总劳动,这是各个社会形态中都共同存在的一般经济规律,只不过由于条件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即它的调节范围有局限性。政府应当采取经济信息的统计与预测、制定规划和政策、必要的法律行政等手段,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改变市场的运行态势,矫正市场调节的偏差。

市场机制的局限与优化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一种调节手段,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质上就是在各个生产部门中合理地、按比例地分配社会总劳动,这是各个社会形态中都共同存在的一般经济规律,只不过由于条件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是分配社会总劳动的主要调节者。“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48]在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的调节功能中,市场机制不失为一种灵敏、有效的调节手段,但它也存在着缺陷。

第一,市场调节是局部调节。即它的调节范围有局限性。市场调节的对象是商品经济活动,即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对社会中的相当一部分非商品经济活动,如环境保护、公路建设、公共福利、文教卫体、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市场调节就不起作用。

第二,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在一个生产过程结束之后,由于供需之间可能不一致,从而导致价格的变动,而价格的变动又反向地影响供求关系,或抑制需求和刺激生产,或刺激需求和抑制生产。价格变动通过影响供求关系,进而影响下一轮生产过程。而在前一轮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不对路,或生产与需求不相适应,就有可能会出现损失,这是市场无法起调节作用的。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价值规律“只是在事后作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自然必然性起着作用,这种自然必然性可以在市场价格的晴雨表的变动中觉察出来”[49]

第三,市场调节是模糊调节。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实质上反映的是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例如价格上升表明供给小于需求,价格下降表明供给大于需求。根据价格的变化,商品生产者扩大或削减某种产品的生产。但是,价格的变动虽然能表明某种商品是处于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状况,但它却不能表明供求之间差额的准确数量。在模糊的价格信号引导下,商品生产者“每个人都单独进行生产管理,谁也不能准确知道市场上需要多少产品和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生产的数量可能不符合市场上的需要是很自然的”[50]。(www.daowen.com)

第四,市场调节是盲目调节。市场调节表现为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双向作用,价格的波动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价格的波动。因此,市场调节是一种自动运行过程,但同时又具有盲目性,因为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究竟会导致什么结果,达到什么目标,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规范。在价格信息的指示下,商品生产者无法把握准确的生产数量,其生产就必然带有盲目性,最终导致经济发展陷入平衡——不平衡的单向循环。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商品。但是不同生产领域的这种保持平衡的经常趋势,只不过是对这种平衡经常遭到破坏的一种反作用。”[51]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不能放弃自己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而应主动、有限、合理地进行宏观调控,介入经济增长过程。政府应当采取经济信息的统计与预测、制定规划和政策、必要的法律行政等手段,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改变市场的运行态势,矫正市场调节的偏差。也就是说,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消弭市场调节的消极作用,使资源的配置达到优化状态,既保持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又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