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详解

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详解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2.1账户名称表中账户左右两方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增加额和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即为账户余额。余额按其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因此在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借贷是记账符号,分别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为了便于教学,通常用简化了的“T”型账户来表示,如表2.2.2所示。表2.2.2账户的基本结构

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详解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相关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为了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就需要在有关账户上进行记录。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应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在账户上记录会计要素数额的增加、减少和结余情况。

不同的记账方法,具有不同的账户结构;同一记账方法下不同性质的账户,其账户结构也不尽相同。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账户属于何种性质,其基本结构都是由左右两方组成的,一方记录增加额,一方记录减少额。

在实际工作中,账户的结构即格式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的名称 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 即经济业务发生时间和内容。

(3)凭证号数 即账户的来源和依据。

(4)金额 增加、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账户结构如表2.2.1所示。(www.daowen.com)

表2.2.1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表中账户左右两方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增加额和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即为账户余额。余额按其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因此在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上述四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借贷是记账符号,分别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为了便于教学,通常用简化了的“T”型账户来表示,如表2.2.2所示。

表2.2.2 账户的基本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