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概览

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概览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的来看,中国前三十年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长波动性较大,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首先,从人均GDP的比较来看,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12.85美元,1978年为195.03美元,人均GDP增长率为2.1%。同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也由1966年的6%下降到1978年的5%。其次,从经济结构的均衡来看,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经济转型前,中国国内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0%以上,最高达1974年的35%。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方面的比较参见第280页图1。

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概览

总的来看,中国前三十年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长波动性较大,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首先,从人均GDP的比较来看,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12.85美元,1978年为195.03美元,人均GDP增长率为2.1%。印度在1952年和1978年的人均GDP分别为145.98美元和302.19美元,人均GDP增长率为2.8%。印尼分别为164美元和500.27美元,人均GDP增长率为4.4%;泰国为192.70美元和829.91美元,人均GDP增长率为5.8%。同时期处于冷战前沿的韩国在1952年和1978年的人均GDP分别为194美元和4186.40美元,人均GDP增长率高达12.5%。同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的比重也由1966年的6%下降到1978年的5%(胡鞍钢,2007)。

其次,从经济结构的均衡来看,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第一,在国家工业化思路下,重工业投资比重过大。1978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7.9%。其中,1965年到1975年的十年间,重工业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由34.8%上升到40.6%,轻工业比重则由35.4%下降至30.9%。第二,固定资本积累与国民消费的比例不断升高。经济转型前,中国国内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0%以上,最高达1974年的35%。这两项结构的失衡,极大地影响了人民及时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投资倚重于重工业,降低了农产品与轻工产品供给增加的速度,几乎所有的消费品供给都出现了短缺现象。过高的积累率,再度降低了人民的消费购买能力。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方面的比较参见第280页图1。(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