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排名及表现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排名及表现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尤其是经济发展更是跌宕起伏,历尽艰辛。在经济遗产方面,中国在22个发展中国家排名第4,比较靠前。较差的外部环境使得中国在前三十年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更显来之不易。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方面的考虑,中国的排名才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排名及表现

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尤其是经济发展更是跌宕起伏,历尽艰辛。从第295页图4中可以看出,中国前三十年的总体经济发展在22个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中游,不但落后于哥伦比亚、巴西等拉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泰国、菲律宾等亚洲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确实不够理想。

社会发展方面,中国在22个发展中国家排名第8,落后于韩国、马来西亚、智利、毛里求斯等国家,但是相对于哥伦比亚、土耳其、巴西、印度等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国家则有较大的提升。前三十年中,中国在低收入条件下,迅速经历了人口转变,即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城乡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婴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大大下降。人类发展指数明显进步。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事实上,中国前三十年发展中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肯定,尤其是考虑到这些成绩是建立在较低收入水平的事实之后,如Rawski(2011)、胡鞍钢(2008)等。但是,如果从本文选择的这22个发展国家来看,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既非乏善可陈,但也绝不是多么令人惊异。比如,1950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仅为0.159,略低于印度,远低于发达国家;到了1978年,这一指标提高到0.553,比印度高出0.147,但仍属于人类发展指标较低的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

在经济遗产方面,中国在22个发展中国家排名第4,比较靠前。这一时期,中国的铁路、公路、空运、邮电和城市基础设施获得空前发展,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人力资本迅速增长。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各类基础在1952—1978年期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管道增长最快(20.5%),其他依次是发电量(13.7%)、民航里程(9.8%)、公路里程(7.8%)。只有内河里程增长率最低(为1.4%)。全国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3亿亩扩大到6.7亿亩,翻了一倍之多。1949年时,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只有12万人,1978年为87万人。这些大学毕业生是改革开放时期重要的人力资本(胡鞍钢,2008)。

在自力程度方面,中国的得分和排名最高,说明中国前三十年所处的外部环境最差,这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符。在前三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基本上被隔离在全球化之外,未能分享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得到的外部援助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非常有限。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无法参与到世界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去,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技术封锁也使得中国的生产技术在几十年内几乎没有显著的提高,这一点与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三十年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之上的。(www.daowen.com)

图4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位置变化

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经济遗产、外部环境四个方面之后,在综合评价指数中,中国在22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5位,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排名相比,有了明显提升(图4)。排在中国之前的哥伦比亚、巴西和土耳其经济起步较早,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因此发展水平要比中国高许多。然而韩国作为后起之秀,充分利用了朝鲜战争之后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世界所瞩目。中国之所以能紧跟韩国排在第五位,主要得益于中国在经济遗产和外部环境方面较高的得分。虽然在经济增长,尤其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中国的表现并不理想,但是在社会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卓有建树,为后来的发展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为后续发展留下沉重的债务包袱。较差的外部环境使得中国在前三十年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更显来之不易。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方面的考虑,中国的排名才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而这似乎恰好能够解释为什么相对于国人的直观感受,国外学者对中国前三十年的评价往往比较中肯,甚至赞扬有加?比如《剑桥插图中国史》在介绍中国1949年后的发展过程时评论道:“无论是在最激进的还是在最强调改革的年代,中国都值得骄傲地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榜样”(伊佩霞,2002)。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国外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学者们更愿意从较长的历史视角和较大的国际视野中去看待中国前三十年的整体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