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句法结构分析及其在法庭语言中的应用

句法结构分析及其在法庭语言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句法结构分析有不同层次,因而也有不同内容。比如说,我们可以分析词汇层面、句法成分层面以及句法类型等层面。由于口语所具有的简短特点,决定了法庭语言的句法结构要简短、明了,有时候还会有省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现在开庭。法官连续问了5个问句,以便确认相关当事人对利息金额及相关内容的认识。

句法结构分析及其在法庭语言中的应用

句法结构分析有不同层次,因而也有不同内容。比如说,我们可以分析词汇层面、句法成分层面以及句法类型等层面。在法庭活动中,无论是法庭询问还是法庭辩论,大都是以问答形式进行。由于口语所具有的简短特点,决定了法庭语言的句法结构要简短、明了,有时候还会有省略。请看语料:

(开庭程序语言:2010年3月15日9:00,直播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审理“非法招工去非洲 涉嫌非法经营被公诉案”)

审判长:传被告人贾某某到庭。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现在开庭。

审判长被告人你的姓名?

被告人:贾某某。

审判长是否用过其他名字?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出生年、月、日?

被告人:×年×月×日。

审判长民族?

被告人汉族

审判长出生地?

被告人:北京市崇文区。

审判长文化程度?

被告人:高中。

审判长职业?

被告人:无业。

审判长家庭住址?

被告人:北京市崇文区。

审判长户籍所在地派出所?

被告人:北京市东城区文书巷胡同2号。

审判长以前是否受到过刑事处分或行政处罚?

被告人:没有。

审判长被告人,你何时被羁押?

被告人:2009年6月3日。

审判长被告人,你何时被逮捕?(www.daowen.com)

被告人:2009年7月10日。

审判长被告人,你是否收到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

被告人:已收到。

审判长何时收到的?

被告人:2010年2月25日。[09:14:58]

我们在语料中发现,审判长在询问被告人的基本情况时,并没有反复使用被告人及其姓名,而是使用一个简单的无主疑问句,这就是省略、简洁的外在表现。

(法庭询问语言:2010年7月24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中心法庭借贷纠纷案)

法官你的利息是从多会儿开始计算的?

旁听人:从那个8月20号。

法官:你别说话。

原告人:从那个借款之日起,到时候还我了嘛。

法官借款还是4月17号?

原告人:对啊,他,到时候▲

法官:▼从4月17号还是7月底?

原告人:7月底嘛,他没还我嘛。

法官从多会儿开始算?是从4月17号,还是从7月底?

原告人:我从7月底嘛。

法官:是从8月初开始,从8月1号开始算。从2008年8月1号,直到今天为止。

原告人:嗯。

法官你说利息足够2万块钱,你说过这话吧?

原告人:啊,对。

法官这2万块钱利息,被告是否认可?

被告人:不认可。

在这段语料中,法官主要询问的是关于原告向被告要求支付的利息金额问题。法官连续问了5个问句,以便确认相关当事人对利息金额及相关内容的认识。吉本斯认为,法律性询问可能有两个目的:其一,它是一个引出信息的真实过程;其二是为询问者心中对事件的某个具体看法寻求确证。[13]从我国相关法律来看,法官询问当事人或者证人,是为了澄清事实真相,分清是非曲直。但是贾克美特针对美国法庭上律师对当事人的询问的研究表明,询问的引出信息目的并不是真实的,而是要利用询问技巧赢得官司,不是为了帮助法庭发现事实。[14]这与法官在庭上的询问目的有所冲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