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考作文必备古典名句:拥有文化自信,注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高考作文必备古典名句:拥有文化自信,注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联。在作文写作过程中适当引用这些古典名句,会为考生的文章增添不少“姿色”。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高考作文必备古典名句:拥有文化自信,注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联。

中国经史典籍当中的华章佳句,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在作文写作过程中适当引用这些古典名句,会为考生的文章增添不少“姿色”。

【修身篇】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

【典出】: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一

【释义】:意识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应该立刻改正从善。最要紧的是在“速改”上下大功夫。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典出】:《诗经·小雅·小旻》

【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典出】:《礼记·中庸

【释义】: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典出】:《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释义】: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能言语。如果不能言语,何以称为人?言语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表达承诺。如果言而无信,言语再多也没有意义。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典出】:《国语·周语下》

【释义】: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典出】:《论语·子罕》

【释义】:军队的将领可以被俘虏,但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典出】:《墨子·修身》

【释义】: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这就是他们名扬天下的原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典出】:《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典出】:《吕氏春秋·诚廉》

【释义】:石头再怎么破碎,依然是坚硬的;丹砂无论怎么磨损,依旧是红色的。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典出】:《亢仓子·训道篇》

【释义】:君子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像常有过失一样。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典出】:宋·王安石《洪范传》

【释义】:要先修心治身,充实德行,而后才能从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典出】:清·郑燮《竹石》

【释义】: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然不改坚劲本色。

【为学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典出】:《论语·为政》

【释义】: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习,思考也会陷入困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典出】:《论语·雍也》

【释义】:懂得一种知识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典出】:《论语·述而》

【释义】:与众人相处,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典出】:《礼记·中庸》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典出】:《荀子·大略》

【释义】: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典出】: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典出】:汉·刘向《说苑·建本》

【释义】:要想增加才干,就要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典出】: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释义】:多阅读(以增长才学),多游历(以增加见识)。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典出】: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释义】:学习就像拉开的弓弩,才能就像箭头,还要用见识来引导,射出去的箭才能击中鹄(达成目标)。

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典出】: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释义】: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论治学的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民本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典出】:《管子·牧民》

【释义】: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典出】:《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统治者如果乐于做民众喜爱的事情,民众也会与统治者同乐;统治者担忧民众担忧的事情,民众也会为统治者分忧。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典出】:汉·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悲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典出】:汉·王充《论衡

【释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典出】: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释义】:在县衙的屋子里听风雨中竹子来回摆动的声音,仿佛听见了民间百姓在这种天气里忍受疾苦的声音。对我们这些小小县官来说,民众一枝一叶的小事都牵动感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典出】:《老子·第四十九章》

【释义】:圣人以民心为己心,不私心自用,无所厚薄。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

【典出】:《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释义】:最高尚的意愿,莫过于爱民;最低贱的行为,莫过于戕害百姓。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典出】:《史记·殷本纪》

【释义】: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典出】: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对联

【释义】:这副封建时代官吏所写的对联,生动写出了地方官的定位与责任。对官吏来说,虽然名为“父母官”,但百姓才是官吏真正的“衣食父母”。同时,“郡县治,天下安”,地方官承担着中国最基层治理的重任。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算是尽到了责任,才能“遂了平生意”。在任上为百姓真正做实事、造福一方,才是每个基层干部应当追求的目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典出】:清·万斯大《周官辨非》

【释义】: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丝一发也要推行;于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须革除。

【官德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典出】:汉·张衡《应闲》

【释义】: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典出】:汉·荀悦《申鉴·俗嫌》

【释义】:不听不真实的话,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做虚伪的事。

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典出】: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释义】:如果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

清、慎、勤。

【典出】:宋·吕本中《官箴》

【释义】:清廉、谨慎、勤勉。

【治理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典出】:《老子》

【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国理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典出】:《老子》

【释义】: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官之至难者,令也。

【典出】:明·海瑞《令箴》

【释义】:最难做的官是县官。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www.daowen.com)

【典出】:《管子·牧民》

【释义】:如果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家就会灭亡。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典出】:《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释义】:国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没有能保证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循的法。

治乱绳,不可急。

【典出】:《汉书·龚遂传》

【释义】:解开一团乱麻般的绳子,不能着急,需要慢慢厘清头绪。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典出】:汉·王符《潜夫论·释难》

【释义】: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

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典出】:《史记·滑稽列传》

【释义】:子产治理郑国,百姓没法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百姓不敢欺骗他。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典出】:宋·包拯《致君》

【释义】:只要依法治国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样就不会有治不好的国家,也不会有顽固不化的百姓。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典出】:清·顾炎武《与公肃甥书》

【释义】:要兴国安邦正百官,首先必须除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

【天下篇】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典出】:《左传·隐公六年》

【释义】: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是我们的国宝(也是我们坚持的原则)。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典出】:《邓析子·转辞》

【释义】: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快车也难追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典出】:《论语·学而》

【释义】:有朋友从远方过来,怎么能不高兴呢。

国虽大,好战必亡。

【典出】:《司马法》

【释义】:国家即便再强大,如果喜欢战争也必然会灭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

【释义】: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典出】:《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典出】:《古今贤文》

【释义】:只有一枝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典出】: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释义】:如果两人志趣相同,他们不会因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离很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

【典出】: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释义】:高瞻远瞩的人,不怕被浮云遮蔽住眼睛。

人生乐在相知心。

【典出】:宋·王安石《明妃曲二》

【释义】: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就是有知心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典出】:《孟子·尽心上》

【释义】: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得到帮助和利益。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典出】:《礼记·中庸》

【释义】: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

【改革创新篇】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典出】:(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释义】:本义是指春天万物复苏,树林里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奔腾的激流中,前面的波浪主动让位给后面的波浪。这里的“陈叶”“前波”可指旧事物;“新叶”“后波”可指新事物。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典出】:(春秋)文子《文子·上义》

【释义】:如果对人民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如果符合实际情况,就不一定非要遵循旧俗。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典出】:《周易·系辞下》

【释义】:事物到了窘困穷尽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化,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典出】:(南宋)张栻《论语解·序》

【释义】:随着实践的深入,人的知识会增长,认识也会更加精进,而这种认识的深化又反过来让他的行动变得更通达、更有方向感。强调知行合一,不断地把前一步的认知和实践形成的经验作为下一步行动的基础,这样这个事业才会越来越进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典出】:《周易》

【释义】:天的运行刚健有力,与之相应,君子的品格也应像天的刚毅奋进一般,奋发图强、阳光健康,自我求新、永不止步。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奋斗实干篇】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

【典出】:《书·大诰

【释义】:勤奋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先挥汗耕耘、适时播种,后才有丰收的喜悦,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这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斗精神的赞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典出】:(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陆游勉励儿子子聿做学问要早下功夫,坚持不懈,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毕竟还是不够的,想做出一番成绩,一定要注重亲身实践。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典出】:(战国)《荀子·修身篇》

【释义】:荀子认为,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士、君子,还是圣人,要达到完满的道德境界,必须永不停歇地努力。他用这样的比喻加以阐释: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典出】:(春秋)《管子·乘马》

【释义】:各项事业都产生于周详的谋略,成功于辛勤努力,失败于骄奢放纵。

【久久为功篇】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典出】:(战国)《荀子·劝学篇》

【释义】:把土堆积起来可以成山,把水积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典出】:《礼记·学记》

【释义】:玉器的制作,是用轮子带动转盘和搅拌好的解玉砂,以此把玉料剖开并慢慢琢磨成器。人同此理,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增长才干、修身立德才能获得的。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典出】:(南北朝)刘昼《刘子·崇学》

【释义】:凿井的人总是从很浅的土坑开始,然后挖出极深的井,比喻从极细微的积累开始,只要坚持不懈,必然成就事业。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

【典出】:(汉)刘安《屏风赋》:“维兹屏风,出自幽谷,根深枝茂,号为乔木。”

【释义】:树长得高、叶子茂盛都是因为根扎得深。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典出】:(战国)《荀子·劝学篇》

【释义】: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连金属和石头这样坚硬的东西也可以雕刻成花饰。比喻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典出】:(唐)韩愈《答李翊书》

【释义】:有茂密的树根,就会有丰硕的果实;有充足的灯油,就会有明亮的灯光。比喻凡事从根基上下功夫,自然会有显著成效。

【勇气信心篇】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典出】: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释义】:移山、填海虽然困难重重,看似无法凭人力完成,但只要有如愚公、精卫一般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成功。相反,虽然反掌、折枝都是极为容易的事情,但若是没有行动的决心和信心,也是难以实现的。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典出】:《礼记·中庸》

【释义】:众多的船只争相往前冲,奋力划桨的人会首先到达。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要勇往直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会成功。

【牺牲奉献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典出】: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释义】:正因为有无数先烈的壮烈牺牲,才换来革命胜利,我们更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以改天换地的精神换来新世界。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典出】:(明)戚继光《望阙台》

【释义】:这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民族的赤诚,自己有一腔抗倭报国的热血,又蕴含了对家国的忠贞。

【眼界见识篇】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典出】:(战国)《孟子·尽心上》

【释义】: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整个鲁国尽收眼底;登上泰山,天地也变小了,天地一览无余。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典出】:(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照镜子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美丑,看过去的事情可以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对错。

智者顺时而谋。

【典出】:(东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释义】:强调聪明的人应该顺应时势谋事,而不能违背事理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