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论-文学艺术探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论-文学艺术探索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名城本身也是文学作品描摹的对象。名城的经济文化发展为各种艺术形式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和源泉。梨园戏以泉州声腔表演,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它保留着宋元南戏风貌和特有的艺术程式,被誉为宋元南戏在泉州的活文物。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的。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论-文学艺术探索

四、文学艺术

历史文化名城与文学艺术有着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联系。文章诗词缘山川胜迹而发,以名城为重要的题材;名城藉文章诗词而名扬四方,流光溢彩,增加文化底蕴。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分别是所在名城武汉、岳阳、南昌的标志建筑,历史上名人题咏极多。黄鹤楼在隋唐时已成为墨客骚人赏景游宴之所,孟浩然、崔颢、李白等都有吟咏黄鹤楼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堪称千古绝唱,不仅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对南昌的地理、历史、人文也有精炼的概述。杰阁高楼虽几经废兴,诗文的魅力却永驻人间。洞庭湖岳阳楼也是诗文渊薮。唐开元四年(716),一代名相、号为“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贬谪岳州,在原城门楼上修建楼阁,“每与才士登楼赋诗”,一时诗星文魁,风邀云集,张九龄、孟浩然、尹懋、张均等与张说联袂登楼,吟诗作赋。唐乾元年间,诗仙李白路经岳阳,写有《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巴陵赠贾舍人》、《陪族叔游洞庭湖醉后三首》等11首诗作。大历三年(768)冬,杜甫出川经江陵至岳阳,写下千古传诵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白居易的“春岸绿时连梦泽,夕阳红处近长安”,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都是绝妙好辞。贾至、元稹韩愈李商隐等著名诗人也都曾登楼唱和。北宋庆历年间,巴陵郡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范公一篇368字的《岳阳楼记》字字珠玑,道德文章,并传千古,配以名家书法,一时称绝。之后诗家文豪又一次汇聚岳阳楼,宋代大诗人、大学者欧阳修吕蒙正黄庭坚、陈与义、张孝祥、陆游等都先后登楼赋诗一抒情怀。岳阳神奇的山山水水,也是神话故事和传奇小说的源泉。娥皇、女英痛悼夫君,泪洒斑竹,秦始皇怒赭君山、赶山塞海,汉武帝勇射蛟龙,还有唐人传奇《柳毅传书》,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都以之为背景。

名城本身也是文学作品描摹的对象。汉代以来就专门出现了一种赋体用于讴歌城市的壮美,如扬雄《蜀都赋》,班固《西都赋》、《东都赋》,张衡《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左思《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等。许多小说作品以名城为背景。如唐人传奇《李娃传》、《霍小玉传》、《长恨歌传》等以长安为故事发生地;宋元话本时时表现着东京、临安的繁华场景;明清都会北京、南京、苏州、扬州上海等频频亮相作品中,如《红楼梦》、《儒林外史》都与南京有着无法分割的创作情缘。《儒林外史》里多处写到南京的风物,第二十九回的一段更把南京的人文底蕴尽情托出:“……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13]名城名篇,正可谓相映生辉。

名城的经济文化发展为各种艺术形式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和源泉。戏曲曲艺音乐歌舞、书法绘画、园林盆景等是名城绵长历史和厚重文化的体现。荆州曾是楚都和楚文化的发祥地,楚歌楚舞,绵延至今。今天的荆州民歌,上承楚国民间音乐,独具一格,流传广泛,有田歌、号子、儿歌、灯歌、宗教歌、风俗歌、小调、革命历史民歌8大类,特别是风俗歌中的座丧鼓,是哀悼亡者的挽歌,有春秋余音,被称为“古代歌曲的活化石”。泉州南戏被列入亚太地区的口述与非物质遗产,包括梨园戏、打城戏、高甲戏、木偶戏等。梨园戏以泉州声腔表演,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它保留着宋元南戏风貌和特有的艺术程式,被誉为宋元南戏在泉州的活文物。梨园戏的音乐与南音关系密切,曲调和道白都用泉州方言。高甲戏源于民间演唱的宋江戏,是糅合京戏、乱弹、漳州竹马戏和梨园声腔的福建一大剧种。打城戏源于僧道两教的宗教表演活动,后又吸收木偶的演出活动和京剧的武功,是一个独特的宗教剧种。泉州提线木偶源远流长,表演难度大,精彩动人,音乐以南音和梨园唱腔为主,外加民间十音吹奏,有780余个新旧剧目;掌中木偶又称布袋戏,相传起于明嘉靖年间街头的说书表演,活龙活现,神奇敏捷,妙趣横生。南音源于西晋中原文化和清商音乐,至今保留着晋唐古乐的遗响,是泉州古老的地方音乐。几百年来,南音保持着自己的声腔风貌长期不衰,有上千个衮门、曲牌和曲子,还有不少沿用汉唐的古曲牌名,使用的乐器有汉唐的曲项琵琶、古老洞箫、二弦、三弦,元代云锣和唢呐。泉州还有笼吹、车鼓、十音、踢球舞、拍胸舞、七星灯舞、火鼎舞等民间音乐舞蹈。(www.daowen.com)

苏州昆曲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的。一部昆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戏剧的发展史。昆曲在剧本、音乐和表演三个方面表现出突出的文化价值,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一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同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古琴艺术在扬州、常熟、南京等地得到继承,扬州广陵琴派200多年来代有传人,常熟虞山琴派以清、微、淡、远为特点,为琴史所推崇。丽江纳西古乐、建水洞经音乐、青城山道教音乐、崂山道教音乐、曲阜的箫韶乐舞、云门大卷乐舞等都有很强的地方特征。

书法绘画篆刻有很多地方流派,如苏州的吴门画派、娄东画派,扬州的扬州画派,镇江的京江画派、徐州的彭城画派,常熟的虞山画派,漳州的诏安画派,上海的松江画派、海上画派,歙县的新安画派、徽派篆刻,杭州的西泠印学等,都自成一格,并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民间绘画品类繁多,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历史上徽州是文化之邦,所属歙县在绘画、木刻、建筑、盆景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都很突出。苏州的园林艺术卓绝古今,达到极高的造诣,园林之城的盛誉名播海内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