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方法,科学研究技巧与教师进修指南

教学方法,科学研究技巧与教师进修指南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大学的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乎规格的科学研究人才和师资;同时,综合大学又是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综合大学在积极完成培养干部的任务的同时,也还必须努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综合大学内,教学与科学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但是,教学与科学研究毕竟又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是,要妥善地安排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使它们不至于有所偏废,首先,就要认清综合大学的特点。

教学方法,科学研究技巧与教师进修指南

综合大学的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乎规格的科学研究人才和师资;同时,综合大学又是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既负有为国家培养科学后备力量、扩大科学队伍的责任,也负有不断提高科学水平的责任。因此,综合大学在积极完成培养干部的任务的同时,也还必须努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综合大学内,教学与科学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但是,教学与科学研究毕竟又是两项不同的工作。要想完成综合大学的任务,把这两项工作都做好,关键是在于认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清综合大学的性质和我校的具体情况,随着学校工作不同的发展阶段,将二者妥善安排,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地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那么,在过去几年教学改革期间,我们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呢?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回顾一下。

在教学改革初期,教学工作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我们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等各方面一系列的改革,要开设许多新的课程,而我们对苏联的先进教学经验还很生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把主要力量放在教学改革工作上是必要的,是正确的。正因为那样做,才保证了教学改革能够比较顺利地、迅速地开展,取得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这样显著的成绩。但是,能否就认为在教学改革完成以前,除了教学工作以外,就不能兼顾科学研究,或者认为除非教学质量有了保证之后,才能开展科学研究呢?显然是不能的。事实上,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证实了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改革,必须进行科学研究。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体会到,要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学生,要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就必须教师自己把科学研究开展起来。因此,从1954年开始,当教学改革基本走上轨道后,我们就纠正了忽略科学研究的现象,着手大力推动科学研究的开展。在这几年中,我们取得了开展科学研究的一些初步经验。例如:如何使科学研究与教学、生产实践相结合,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研究题目,加强科学研究的组织工作,开展学术思想批判和学术上的自由讨论等等。当然,这方面的经验还是很不成熟的,存在问题也是很多的。总的情况是科学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好,还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

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的基本原因之一,是我们对教学和科学研究两者的关系,缺乏全面的、具体的安排,我们多少还停留在一般号召的状况,我们也缺乏领导和组织科学研究的经验。现在党和政府又向我们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要在12年内,使最急需的科学部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当然,大家都是热烈响应这个号召的。而要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地贯彻执行这个号召的精神,那么妥善地安排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关系问题就更为突出了。因此,现在完全有必要来认真地、深入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呢?我现在提出如下五方面的一些意见,请同志们研究、讨论。

第一,我们需要再一次统一思想认识,把一些带有原则性的问题再进一步明确起来。毫无疑问,在向科学进军中,综合大学的任务是更加繁重了。我们要完成为国家培养合乎规格的建设干部的任务,也要部分地担当起提高国家科学水平的任务。我们不能只搞教学,忽视科学研究,否则,就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也就不能保证培养干部的质量。但是,也不能认为现在要集中力量搞科学研究了,教学是次要的了,因而不愿意或者想尽可能少地担负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不再深入研究。教学若受到了削弱,即使有些同志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成就,甚或是比较重大的成就,也不能保证培养出足够的、合乎规格的建设干部,从而也不能真正地、迅速而又彻底地提高国家的科学水平。因此,教学和科学研究二者不能有一偏废,或有所忽视,否则,都将影响我们的任务的完成。

但是,要妥善地安排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使它们不至于有所偏废,首先,就要认清综合大学的特点。我们知道,综合大学既是教学机构,又是科学研究机构。作为一个教学机构,它的科学研究工作就和一个纯粹的科学研究机构不尽相同。它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和教学工作相结合。例如:有许多科学研究工作是和开设专门化或选修课程、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研究生等相结合的,不少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是以论文的形式而是以教科书或讲义的形式出现的。这种类型的科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们的科学水平所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目前阶段,这种类型的科学研究,尤其不容忽视。

其次,还应该承认,科学研究工作是复杂、艰巨的劳动,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由于我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科学研究的开展必须经过一个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去年科学讨论会举行的情况,可以说明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科学研究的有无问题,今后需要继续扩大和提高。我们要鼓励大家勇于发表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也不能要求过急,普遍地要大家立刻拿出研究的成果;对科学讨论会和学报论文的质量,也不能要求过高。对于那些愿意进行比较重大的问题的研究而又有条件这样做的教师,还应当给予较长的时间,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做出较大的贡献。总之,我们要认清我校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不能脱离实际,操之过急。但是,也绝不能在新形势之下,满足于现状,不积极地创造各项条件,推动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第二,要具体地安排老教师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现在一般的老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是较重的,要积极地开展科学研究,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力量的使用和时间的安排上产生一定的矛盾。要适当减轻这些矛盾,必须按不同情况,分别对付。对教学有丰富经验而又能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在安排他们工作的时候,应该积极地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进行科学研究。他们的一般教学工作应该适当减少。如果能够有人接替他们的部分教学工作,就由别人接替,没有人接替,就早些培养,以使他们的主要力量能够用于开设专门化(选修)课程,进行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并且还可根据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组织一些青年教师,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以便逐步形成科学的集体。目前正在筹设新的专门化或者准备开设新课程的教师,如果兼顾科学研究确有困难,可以通过专门化的筹设和新课程的准备,创造和准备科学研究的各种条件,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对有研究经验而研究工作曾经中断过一个时期的教师,或者是教学效果好但缺乏科学研究经验的教师,应当给他们一定的准备时间,有计划地结合教学,逐步进行。

对重要的基础课,原则上希望能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担任,但仍应考虑具体条件,不要强求。如果需由青年教师来担任,一般地,教研组要注意帮助其保证教学质量。对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可根据高教部最近的指示,结合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我们应该设法逐步提高这些教学环节的质量。但目前学生多,操作水平低,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少,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就不宜于过高,免得产生教师对学生具体帮助过多的现象,免得许多有领导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这一方面。教师的这部分精力节省下来,可以转移到科学研究上去,这样做,对以后毕业论文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好处。当然,我们也应该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逐步地担负起这方面的任务。

第三,要妥善地安排青年教师的进修提高。在向科学进军过程中,青年教师迫切要求提高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而培养青年教师是迅速地扩大我们的科学队伍、提高我们的科学水平的十分重要的一环。这项工作既符合国家利益,也符合教师个人的利益,必须予以重视。

我们认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要根据个人情况,分别对待。一般说来,除少数毕业不久的专修科和提前毕业的助教需要以一部分时间补课以外,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教学和科学研究。而一般青年教师,应该首先熟练教学业务,通过教学工作来培养提高;有条件时,就开始科学研究。但在初期,要求不能过高,也应该密切结合教学工作,可采取做专题报告、做小的实验研究题目等办法。比较成熟的青年教师,应该有一部分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其中主客观条件具备,经过批准,还可以按照研究生的要求,进行学位论文的准备。在准备期间,可按不同阶段适当减少教学任务。如果本校没有这方面的导师,可争取其他兄弟学校或科学院的指导,必要和可能时,也可派至校外进修。初担任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一般应当把进行教学工作作为提高的途径。

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有些青年教师心情过于急躁,有的不愿意担任教学工作,强调脱产进修;有的不愿担任基础课的各种教学任务,如管实验、上习题课;有的没有经过教研组的同意,自己决定进修的方向。另一方面,有些青年教师的具体培养方向没有明确,有些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也不够,使他们独自摸索。我们希望青年教师能够明确: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是必需的,在教学中培养、提高也是必要的,在工作中应该尊重导师的意见。我们也希望老教师能够认真地担负起培养师资的光荣职责,更多地关心青年师资的进修、提高,加强具体指导,使我们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不但后继有人,而且队伍还能迅速地扩大。

大家知道,国家的干部是非常缺乏的。我们不可能一方面允许许多教师脱产进修,另一方面向国家多要师资。大家也知道,担负并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培养和提高师资,首先也是为了能把教学进行得更好。因此,培养青年教师一般地应当采取在职培养的方式。但是,为了迅速地培养师资,满足工作的需要,我们也不排斥脱产或部分脱产进修的方式。我们认为,凡教学上确有急需,如筹设新的专门化,开设新的课程,而我校缺乏培养条件者,可以到校外有关部门进修;我校有条件培养者,可在校内脱产或部分脱产进修。在抽调教师脱产进修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他们的业务条件。(www.daowen.com)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出国进修的工作,以进一步提高科学水平,适应我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长远发展的需要。过去,我们在这方面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都是不够的,今后应该注意安排。

以上是就教学、科学研究、培养师资的关系和各类教师力量的使用和安排提出一些一般的原则意见。大家如果同意,就请根据各单位的情况,研究、安排、提出具体的方案。

第四,要积极地创造和改进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条件。教师力量的合理使用,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合理安排,重要的一个方面决定于教师时间的运用是否合理。不可否认,我校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不够好的:有些教师还过多地纠缠于事务工作;会议、接待制度没有很好地被贯彻执行;兼职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尤其是有些系主任和教研组主任的行政事务工作过多,影响他们的科学研究,这对我们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领导是非常不利的。这些问题,有的是学校能够解决的。我们已经决定由校长办公室负责,配合各有关方面研究如何保证教师六分之五的业务时间问题;同时,还决定以物理系为重点,从工作制度、干部配备、工作方法等方面,深入解决系行政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希望各单位也要深入解决本单位所能解决的有关教师时间合理使用的问题。

我们的条件比起一般院校还是较好的,图书、仪器如果学校没有,还可以到北京设法,等到自己工作有了成绩,当然设备更容易取得。科学院、高教部、市,都可以帮助。

关于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物质条件也还是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这方面的工作困难是不少的。现在国家各方面的建设都在向前发展,都需要资金和各种物资,因而给学校的资金常是很紧的,物资的供应,如五金机械材料、建筑材料等也是有限度的,图书、仪器也常常不易买到。因此,我们对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物质条件,一方面要尽可能改进工作,逐步满足需要;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可能的条件,不是每一项需要都能满足的。我们必须把国家分配给我们的有限度的资金和可能得到的有限度的物资,精打细算地、有效率地使用,以使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还需要做好年度预算和年度设备计划,以使我们的需要得到较好的供应。没有计划的、临时提出来的需要,是很难得到供应的保证的。当然,由于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有些需要的物资,不易事前计划全年的需要,这种情况,我们已一再向上级反映,希望将来能够有所改善。对一些带有全国性的问题,如物资的供应等,我们也要向上级反映,但也有些问题是需要一个解决过程的。

我们已责成总务处在最短期内建立教学设备科,这会使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设备条件得到较好的保证。但是,有些有关设备的工作,特别是专门的设备,仍旧需要教师共同设法,甚至需要教师亲自购置。

关于研究助手、教学辅助人员和各种技工,人事处已在大力解决。现在教学辅助人员已经来了不少,希望有关各系制定必要的制度和具体培养计划,加强培养,合理地使用。

行政事务工作是要为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的,我们需要在行政人员中进一步树立这个思想。现在一般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是积极负责的,但工作中的困难也是不少的,有的不是一校、一科、一人所能解决的,有的也不是很快就可解决的。我们希望行政人员继续努力发挥工作中的创造性、主动性,尽可能地克服困难,满足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也希望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行政工作的问题,多多提出改进意见。大家同在一校,工作性质虽有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只要大家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关心,能够多为对方着想,多提改进意见,能够正视困难,共同克服,我们的工作是会搞得更好一些的。

第五,要改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首先,是要在各级领导中明确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要认真地、具体地、妥善地根据不同情况,安排教师的力量。其次,是要进一步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各级领导要善于听取和分析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教师一道研究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经验,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克服一般化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不深入、解决问题不及时的缺点。同时,在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也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注意克服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议论很多,但不能统一认识,做出决定;或者只从一方面看问题,没有经过充分讨论和领导的同意,就自做决定等。最后,要在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领导上,给予系以必要的灵活性。例如,对高教部发下的“教学工作需要采取的若干措施”的掌握,教学、科学研究经费的掌握等等。

同志们,以上五方面的意见,主要是针对我们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师资的关系提出的,没有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所提意见也不是十分成熟的,请大家研究、讨论。

(原载于《人民南开》新第137期,1956年10月6日)

【注释】

[1]本文是杨石先于1956年9月29日在南开大学全体教师大会上的报告全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