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金融”撬动县域经济 甘肃用这种方式实现脱贫

“互联网+金融”撬动县域经济 甘肃用这种方式实现脱贫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乘着顺风,就该扯篷”,既然“互联网+扶贫”模式已经取得良好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继续利用好这一新模式,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互联网+扶贫”模式的低成本与高效能,在某种程度上释放了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地方资源禀赋被充分挖掘利用,直接带动就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不论是“互联网+扶贫”,还是县域经济竞争,抑或是金融扶贫,都是现代的、有成功经验的扶贫新模式,甘肃陇南等地已经有了成功经验。

“互联网+金融”撬动县域经济 甘肃用这种方式实现脱贫

王言虎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以后,甘肃省坚持把建设全面小康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动员各方力量攻坚拔寨,向贫困发起总攻。

过去五年,甘肃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开展扶贫攻坚行动,建立贫困人口识别、动态管理、退出标准、考核验收等体系,打出一套政策措施“组合拳”,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甘肃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842.2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22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0.5%下降到10.9%,易地扶贫搬迁82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一个显著的亮点就是,甘肃成功利用了“互联网+扶贫”的扶贫新模式。一方面,建立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因户施策,通过数据分析、扶贫成效的跟踪考核,形成精准扶贫动态化、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在扶贫内容上,推行了电商扶贫的新模式。2015年,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扶贫办出台了《甘肃省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提出把发展电子商务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促进精准扶贫。借助电商,甘肃许多贫困地区群众的农产品“不仅卖出去了,而且卖出了好价格”。陇南的花椒、核桃油橄榄,定西的中药材等已经成为甘肃电子商务的特色品牌。

“乘着顺风,就该扯篷”,既然“互联网+扶贫”模式已经取得良好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继续利用好这一新模式,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互联网+扶贫”模式的低成本与高效能,在某种程度上释放了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地方资源禀赋被充分挖掘利用,直接带动就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诸多贫困地区通过电商扶贫走出扶贫创新之路。这也证明,贫苦地区不是没有致富的资源与动能,欠缺的正是互联网的激活。有电商用“村淘”计划进军农村,正是看中了农村电商经济的一片“蓝海”。(www.daowen.com)

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除了利用互联网,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县域经济的竞争与发展,为脱贫致富提供坚强后盾。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中国经济制度》一书中,把中国模式的经验总结为中国放开县域层面的竞争,即在税制一定的条件下,各区县用土地优惠吸引资本,带来发展机遇。县与县之间的竞争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所在。

过去五年的扶贫经验显示,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扶贫工作有效推进的依托,也是确保脱贫不返贫的重要基础。当务之急,是要使这种理论成为一种普遍的认知,成为一个内化于各地公共治理者的方法论,促使各地主政者有意识地将扶贫与县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另外就是利用新金融为农村扶贫“输血”。“输血式”扶贫才能实现永久脱贫,而金融杠杆就是“输血式”扶贫的重要路径。在扶贫过程中,推动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加强与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对接,把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导入到发家致富的轨道上来。金融扶贫既高效,也是盘活地方金融资源、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路径。

不论是“互联网+扶贫”,还是县域经济竞争,抑或是金融扶贫,都是现代的、有成功经验的扶贫新模式,甘肃陇南等地已经有了成功经验。如果能在内容上更细化,范围上更普及,这些扶贫新模式将会在以后的脱贫攻坚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