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原则和措施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原则和措施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编制,根据条件逐步实施。因此,存量调整坚持收支平衡是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重要原则,也是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措施。完善相关立法和规范性文件,依法建立和完善规范、透明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及时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情况说明。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原则和措施

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原则,有学者提出了“市场效率原则”[17]或“效益原则”。[18]国资委发布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管理工作规则(试行)》也提出了类似的“注重效益原则”。笔者认为,这种原则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之初有其一定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因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有资本主要不是参与一般市场竞争领域,更多的是进入非市场竞争或特定市场,以弥补市场机制之不足。因而,在市场经济社会,所谓的“市场效率”“注重效益”并非是国有资本运营主要追求的目标。

此外,国资委发布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管理工作规则(试行)》也提出了“资本性支出为主的原则”。如前所述,资本性支出可以被目前公共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取代,而且资本性支出主要被用于国有企业自身既不合理也不公平。从我国社会转型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来看,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必要的资本性支出是需要的,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及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应当逐渐减少资本性支出,尤其是减少甚至避免一般市场竞争领域的资本性支出,提高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性支出。

结合市场经济社会中国有资本运营存在的价值,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等相关规定,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统筹兼顾、适度集中原则。统筹兼顾企业自身积累、自身发展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及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适度集中国有资本收益,合理确定预算收支规模。尤其是要统筹考虑国有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任务、担当的角色及其市场定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因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表现出了历史发展阶段性特点。

(2)相对独立、相互衔接原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政府复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一并构成政府预算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保持自身完整与相对独立的同时,又保持与政府一般公共预算的相互衔接。这充分反映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分别体现了政府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与社会公共管理者的不同角色所进行的不同活动。(www.daowen.com)

(3)分级编制、逐步实施原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编制,根据条件逐步实施。根据国有资本中央与地方分别所有原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采取中央与地方分级编制。而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健全也是一个从试点到推广、从地方到中央且再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央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等逐步实施的过程。

(4)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国有资本预算支出应根据国有资本预算收入规模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资金筹集重点是国有资本存量调整收入,它是决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因此,存量调整坚持收支平衡是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重要原则,也是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措施。[19]

(5)规范管理、公开透明原则。完善相关立法和规范性文件,依法建立和完善规范、透明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及时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情况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