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推动西方民主:虚构的西方文明史

中国文化推动西方民主:虚构的西方文明史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早期,“去基督教化”的西方各国均在草创制度,其思想之源泉和设计之灵感主要是中国文化。从而使得统一民族国家与通用语言文字相辅相成。虽然英国的议会制度是在启蒙运动以前就已形成,但在其于19世纪中后期引进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之前,英国的政治都是贵族性、世袭化、反民主的。

中国文化推动西方民主:虚构的西方文明史

近代早期,“去基督教化”的西方各国均在草创制度,其思想之源泉和设计之灵感主要是中国文化。总结欧美学者论述,大致有五点:

1.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中国热”,启蒙学者们利用儒学来打破神权

2.“康乾盛世”是非宗教国家的楷模,以此证明非基督教的、世俗政治的可行性;

3.中华文明的悠久博大,特别是其亘古绵长的历史历史学都揭穿了《圣经神话

4.科举制度世界最伟大发明之一,它是近现代欧美的文官制度的蓝本;

5.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与人权之理念,直接或间接撷取于儒家思想。

法国汉学家艾田蒲说:那些哲学家,如培尔、马勒伯朗士、莱布尼茨等一致认为中国思想的发现给欧洲,尤其是给法国的那些梦想使自己的国家摆脱暴政和僧侣统治的人提供了证据。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一种最为丰富多彩、繁荣且雅致的文明,在这种文明社会之中,一个通过一系列考试、竞争而被接纳的哲人阶级构成了政界的主要官员。[49](www.daowen.com)

进一步阐述,中国派生西方政治,使欧洲从原始状态——毫无“俗世文明”(制度、管理等),变为近代国家,包括五个环节:

第一,文字与国家。四大发明推启了欧洲社会,造纸术印刷术使之由原始状态(口语—血缘—部落社会)进化到人文状态(文字—地缘—契约社会);火药与指南针使西方在内外征战中形成了组织力与动员力。从而使得统一民族国家与通用语言文字相辅相成。

第二,模仿与引进。火药与征战带来了军事革命,在此过程中,效法中国的国家机制——包括模仿大型公共工程的管理(如水利)。[50]还有许多具体的行政管理制度,诸如新闻、人口、教育和经济体制。

第三,人文与启蒙。由儒学所引导的欧洲启蒙,旨在建立俗世文明,它包括导致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期一系列欧洲革命的“三个否定”:A.否定宗教神权→为仁由己、自然天赋;B.否定贵族特权→有教无类,选贤与能;C.否定君权神授→贤能治理,民本诛暴。

第四,革命与宪政。18世纪后期,美国革命、《独立宣言》及宪法和法国革命、《人权宣言》及宪法都不仅涵摄儒家思想,而且其整个的精神——特别是“自然法—天赋人权”——都浸透着中国哲学。[51]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主权在民,其实都是源于儒家。虽然孟德斯鸠——就像谢和耐所反驳的——武断指责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主义”,[52]但是“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也受到中国政府体制的影响”。[53]

第五,科举与选举。虽然英国的议会制度是在启蒙运动以前就已形成,但在其于19世纪中后期引进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之前,英国的政治都是贵族性、世袭化、反民主的。当时的英国学者卡莱尔说,即使议会普及至乡村,立法条文像黑莓一样繁多;若不采用中国科举,那也等于零。[54]不久,其他西方国家都纷纷步英国之后尘,复制中国科举这个最古老的、久经考验的文官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