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展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展望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立足点。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这些重要论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联系、有机统一,集中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展望

唯物辩证法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看,我们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符合现代化的一般属性和普遍规律,而且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特殊规律,还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和发展要求,成功开辟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彰显出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无可比拟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

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动力上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在目标追求上强调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现代化的成果;在评价标准上强调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现代化成效的标准。这种现代化不是对物的现代化的简单否定,而是人与物相统一的更高层次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避免重蹈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导致物欲膨胀、人的异化、精神空虚的覆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人民主体地位在发展成果、财富分配上的体现,追求的是物质的客观尺度和人民的主体尺度的统一、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现代化的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但现代化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中国的现代化既没有与人类文明“脱钩”,又没有模仿依附他人;既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又没有滑向“西方轨道”。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立足点。

第三,坚持开放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不走侵略掠夺、殖民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逻辑,开辟了“强而不霸”的和平崛起之路。从世界近现代史看,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瓜分世界,17世纪荷兰争夺海上霸权,18、19世纪英法争霸,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日本崛起、两次世界大战接踵而来,20世纪美苏对抗、冷战阴云弥漫全球。这些国家强大后都走上了霸权主义这条不归路。中国没有走昔日大国崛起争霸的老路,而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www.daowen.com)

第四,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化。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发展的要义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实行“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政策,造成了大气污染、水质恶化、资源枯竭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团结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建设美丽中国和美好世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又要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宏伟蓝图,又是一个不懈奋斗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9]。这些重要论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联系、有机统一,集中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