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科研人员薪酬与科研热情研究成果

高校科研人员薪酬与科研热情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发现工作特征是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热情形成的环境工作因素。工作自主性主要是指高校科研人员决定工作、科研内容、方向、方法及获取科研资源上的自由和独立性。科研成果主要是指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及其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其效益以及对科研成果的所有权。职业发展也是个体目标追求的一种方式,已有研究表明个体追求目标倾向会显著影响工作热情。

高校科研人员薪酬与科研热情研究成果

本章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发现工作特征是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热情形成的环境工作因素。具体而言,高校科研人员的本职工作、工作自主性、科研成果和职业发展能够促进其科研热情的形成。安书乐(2016)认为,从狭义上讲,高校科研人员仅指在科学研究或研究系列岗位上,考核目标主要是科研产出的高校教职员工;从广义上讲,高校科研人员包括经常性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产生一些较高质量研究成果的高校师生员工。本书将高校科研人员定义为从事科研工作,同时又肩负教学任务的高校教师。而不论如何定义高校科研人员,高校科研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又肩负着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等。如此,高校科研人员的本职工作之一便是从事科研活动,他们在选择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时就已经明确知道作为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哪些,即高校教师相当程度上认同其本职工作,进而促进其科研热情的形成。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很多老师从事科研活动是基于本职工作的要求,然后就慢慢有了热情。如“高校老师本来就是要做研究啊,不干这个干什么呢?”“现在都很职业化,一个月里有那么一两次会有一些负面情绪,比如说投稿被拒,但是很快就会调整过来的,因为这就是一份职业,你需要去做这些事情。”

工作自主性主要是指高校科研人员决定工作、科研内容、方向、方法及获取科研资源上的自由和独立性。已有研究表明自主性支持的工作环境能够促进个体工作热情的发展(Mageau et al.,2009;Liu et al.,2011),Fernet等(2014)以教师为研究对象,发现工作自主性正向影响教师的和谐型工作热情,负向影响强迫型工作热情。本章研究发现,高校科研人员自主决定其科研内容、方向、方法等的工作特性,有助于其实现心理上的自由,进而促进其科研热情的形成。访谈中有老师提到其坚持科研并对科研保持较高热情的原因是其心理上的自由,如“我其实每天都来办公室,但如果要求我天天来,心里就不舒服了。我天天来是因为我自己想来,万一我有什么事情,我随时可以不来,但这种不来的时间很少。还有你做的研究,是你喜欢做什么,就跟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也没有人强迫你,做的内容也是可以选择的。”也有老师提道,其科研热情首先是因为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比较灵活和自由,不受他人太多约束,更像是自我管理,如“你在任何企业里面,有可能碰到好的上司和不好的上司,会遇到好的顾客和不好的顾客,但是在学校,顾客就是自己的学生,每天都是跟年轻人打交道,心态会特别放松,上面是没有老板的,其实就是自由职业者,就自己管理自己,而且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尤其是有了小孩之后,在企业里请个假是很难的,但高校教师则完全可以自己支配时间”“我很喜欢研究,也不枯燥,而且当老师是一个很灵活的职业,时间很灵活。”“可能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相对自由和独立,没有领导盯你盯那么紧,自己做好自己就行了,自己沉淀积累,就会越来越好,就会更加自由。”

科研成果主要是指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及其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其效益以及对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已有研究更多地关注个体工作热情对其工作绩效等的积极作用(Baum,Locke,2004;Cardon,Kirk,2015;Dronvsek,Patel,2016),也有研究开始关注绩效对热情的影响。Collewaert等(2016)通过长达10个月的三次调研研究发现,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期,创业绩效一般会下降,导致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也会随之衰退。Lex等(2020)认为,员工在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功能够积极影响其工作热情。同样,本章研究发现,高校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及其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科研成果带来的效益以及对科研成果的所有权等都能够促进其科研热情的形成。正如访谈中有老师提道:“因为做实验认真了,成果出来就容易了,我的热情就更高涨了。”“你不需要看别人脸色,所有的产出都是你自己的,当然这个产出不一定能转化为金钱,但是还是自己的,而且现在当老师收入也不是很差。”“上课备课也是在提高自己,包括论文、国家给你的奖励,这些东西是跟着你走的,比如有一天你不想在这所学校待了,想去别的高校或想出国,这些文章是永远跟着你的,所以说是全部给自己打工。”(www.daowen.com)

职业发展是指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是职称导向,为了满足科研考核要求、获得职称认可和社会尊重就必须从事科研活动。职业发展也是个体目标追求的一种方式,已有研究表明个体追求目标倾向会显著影响工作热情(Bélange et al.,2015)。具体而言,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会遵循行动导向和评估导向两种模式,其中行动导向是直接由当前状态转向新的状态,这种模式将导致和谐型激情;评估导向是个体先对当前状态和新状态的价值进行评估和比较,这便刺激了对预期结果可能性的外生体验和非自主性动机,将导致强迫型激情。本章研究发现,较多高校科研人员在选择从事高校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需要,如有老师提道:“我这个职业就是必须以职称为导向,没有职称的话其他做的都是虚的,发表了再多的论文、拿了再多的项目,如果没有职称的话,其实等于说对自己而言,没有一个东西来认可你。”“内在动机就是人在任何职位,如果不安于现状的话,都要有一个向上的职业发展需求。”“我实际上是签了终身合同的,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有动力,因为我还是有一个目标的。”“有啊,职业生涯的目标啊。这是最重要的吧,这是我职业生涯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带来一些东西,但最重要的是我想要去完成它。”“在高校,我认为职称是一种认可,是自我实现,包括校外交流、校内授课,别人都会更认可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