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杜甫草堂诗的病态特征研究:揭示东陆学林(2018)的成果

杜甫草堂诗的病态特征研究:揭示东陆学林(2018)的成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琼玲[101]摘要: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的诗作中,对自己年老、衰颓、多病的描绘和一系列描写“病”态的、受摧残之树的诗引人注目。通过这些具有“病”态特征的诗可看出,杜甫在散逸与闲适的背后是深刻的矛盾与沉重,还夹杂着消极隐退、忧郁沉重、与世无争的情绪,这在以儒家自命的杜甫笔下产生着实值得注意。

杜甫草堂诗的病态特征研究:揭示东陆学林(2018)的成果

魏琼玲[101]

摘 要: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的诗作中,对自己年老、衰颓、多病的描绘和一系列描写“病”态的、受摧残之树的诗引人注目。通过这些具有“病”态特征的诗可看出,杜甫在散逸与闲适的背后是深刻的矛盾与沉重,还夹杂着消极隐退、忧郁沉重、与世无争的情绪,这在以儒家自命的杜甫笔下产生着实值得注意。

关键词:杜甫 草堂诗“病”态特征(www.daowen.com)

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岁末到成都,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除了有一年多避乱于梓州和阆州外,在草堂住了近四年(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正如他在诗中所说:“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102](《去蜀》)在这些岁月里,杜甫虽然有过幽居草堂、间或出游、流寓梓阆、重返成都、入幕任职、辞归草堂和离蜀东下等经历,但总的来说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生活较为安定的时期。他在草堂时期创作诗歌有271首[103](包含他间或出游蜀州、新津、青城、绵州和重返成都途中所作的诗23首),将近占他流传至今的1 400多首诗的20%。这些诗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他所能接触到的民间疾苦,展现了他的社会经历、生活情趣、心理动态情感志向。明代胡应麟说:(凡诗)“惟中岁工力并到,神情俱茂,兴象谐合之际,极可嘉赏。如老杜之入蜀……皆篇篇合作,语语当行。”(《诗薮》续编卷二)清代黄子云也说:“少陵早年所作瑕疵亦不少……至入蜀后,方臻圣域。”(《野鸿诗的》二四款)杜甫入蜀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一段苦难历程,然而恰恰是他文学创作和风格至臻化境的重要契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