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浩然正气:孟子的人格魅力

浩然正气:孟子的人格魅力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说诸侯,进行政治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是孟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内容。在此过程中,孟子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藐视统治者,鄙视权势宝贵,希望能够消除世乱、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热忱,是孟子精神世界最具闪光点的方面。书中还记录了孟子和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的论辩。

浩然正气:孟子的人格魅力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四书”“五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包括《易》《书》《诗》《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春秋》(后世指《春秋左氏传》)。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约前372—前289)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该书反映了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千百年后,人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孟子的个性、情感和精神,看到一个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这正是《孟子》千百年来一直具有无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游说诸侯,进行政治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是孟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内容。在此过程中,孟子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孟子初到齐国,齐王以有病为托词,不亲自来咨询政事,而是派人召见他。孟子也以有病为托词,不去朝见,次日却出吊东郭氏,故意表明自己其实并没有病。齐王派人来问病,孟仲子一面替他周旋,一面要求孟子不要回家,赶快去朝见。孟子仍然不去,坚持非礼之召则不往,表现出傲岸的个性。这说明,战国时期的士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孟子仕于齐,极力向齐宣王宣传自己的“仁政”理论,希望齐宣王推行“仁政”,让黎民百姓不饥不寒,从而实现天下大治。这种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藐视统治者,鄙视权势宝贵,希望能够消除世乱、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热忱,是孟子精神世界最具闪光点的方面。正是这种精神境界,才使他具有刚正不阿、大胆泼辣的个性特点。书中还记录了孟子和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的论辩。在这些论辩中,孟子攻乎异端,感情毕露,有明晰的说理、逐层的批驳,层层进逼,气势凌人,也有偏激的言辞、幽默的讽刺,甚至破口大骂,同样反映了孟子激越的情感和刚直的个性。(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