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及其质量保证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及其质量保证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质量政策已成为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指导大学质量保证的行动纲领。只有在质量政策上加以制度约束,才能对课程体系预评价工作的开展起到保证作用。学校与学院的目标和绩效协议、预算管理和教师发展等制度和措施都将有助于质量政策的制定。另外,高校应将培育质量文化作为质量政策的重要内容,将培育质量文化作为质量保证的理想境界,作为全校教师的共同价值观渗透到教师的行为中,并内化为日常教学的自觉行动。

高校课程体系预评价机制及其质量保证

质量政策反映学校层面教学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的制度。一般而言,高校应将质量政策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质量政策不仅限于教学质量方面,在研究领域、经费管理方面也都有所涉及。从国际上看,高校都十分重视从制度建设上确保质量政策的落实,一些研究型大学坚持研究与教学相统一。一方面,高校承诺多学科具有同等质量,为所有学科和专业创造最佳的学习和工作条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的一致性政策;另一方面,高校又将教师和学生视为异质性的个体,通过管理措施促进多样性,保持教育平和追求学术卓越。例如,奥地利的公立大学普遍将支持教学和研究、国际化和就业能力培养及学科多样性等列入大学战略目标,并制定质量政策。将提高学士学位课程质量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缩小班级规模、重视学习过程质量保证。同时,大学重视研究和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保证学术自由、学术诚信和公平以及多样性和开放性。质量政策已成为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指导大学质量保证的行动纲领。

质量政策是落实战略发展规划、实现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高校在质量政策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质量目标;其次要做好质量保证的制度设计,包括课程体系预评价的设计和实施等文件;再次要定期组织实施并形成闭合回路,做到强制性和自主性相结合;最后将评价结果反馈并持续改进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以及课程体系的修订和完善。只有在质量政策上加以制度约束,才能对课程体系预评价工作的开展起到保证作用。同时,学校层面和专业层面的管理和责任应保持适当的平衡。学校与学院的目标和绩效协议、预算管理和教师发展等制度和措施都将有助于质量政策的制定。另外,高校应将培育质量文化作为质量政策的重要内容,将培育质量文化作为质量保证的理想境界,作为全校教师的共同价值观渗透到教师的行为中,并内化为日常教学的自觉行动。(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